- 銷售基金定投好簡單:如何三分鐘讓客戶理智開戶做定投
- 沈紹煒
- 3995字
- 2020-11-28 14:46:03
六、投資體驗將決定金融機構的成敗
投資者的投資體驗如果不好,則會阻礙投資者進一步投資!
很多銀行的理財經理都知道,在面對客戶時,他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客戶在其他銀行的存款等拉到他們所在的銀行,因為客戶從來不會把錢只存在一家銀行,所以基本每家銀行都是在拉其他銀行的客戶和存款。

圖2-11 銀行理財經理形象圖
如何讓客戶把其他銀行的錢存到他們家的銀行呢?尤其是現(xiàn)在銀行的產品基本同質化。這時就需要比較銀行理財經理的服務水平,而理財經理可不是像大堂經理一樣,長得漂亮面帶微笑就可以讓客戶滿意,理財經理的服務水平體現(xiàn)在其專業(yè)性上。所謂專業(yè)性,就是需要讓客戶在銀行的投資有好的投資體驗!
誰能讓客戶獲得良好的投資體驗,誰就能贏得客戶!
案例分析三
為什么投資者對基金經理的印象都不太好
近幾年,常曝出基金經理“老鼠倉”事件,名字都可以列一大串了。最近當然非“徐翔”莫屬了,而原本基金經理是一個高大上的職業(yè),卻似乎在一夜之間如過街老鼠一樣被唾棄甚至被口誅筆伐。很多投資者只要提起基金經理就咬牙切齒,覺得很多基金沒有做好都是因為基金經理做“老鼠倉”而不關心基金業(yè)績。要是基金業(yè)績表現(xiàn)不錯,會讓更多的投資者質疑,基金經理也是在做“老鼠倉”搞利益輸送,相互抬杠,損害其他基金的利益來推高另外一只基金的業(yè)績,比如對某某大盤基金業(yè)績的質疑幾年來不絕于耳,甚至在基金經理轉投私募之后還要重翻舊賬!

圖2-12 基金老鼠倉
為何充滿光環(huán)的基金經理無論業(yè)績做好做差都會被質疑呢?
其實,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基金經理和投資者之間缺乏溝通!
基金經理大都是高高在上,而投資者除了能關心業(yè)績以外,基本不了解他所投資基金的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投資理念等信息!
在傳統(tǒng)的基金營銷中,基金經理和投資者之間是沒有溝通交流的,如果基金業(yè)績與投資者的期望有所偏差,基金經理當然會受到質疑!
風波中的基金經理們
誠然,在基金經理的隊伍中不乏害群之馬,然而大部分的基金經理和研究員還是非常敬業(yè)的。我在基金公司工作近10年,接觸過很多基金經理和研究員,他們超負荷工作,每周的工作時間達到80~100個小時,有時候出差坐飛機一天要到三個不同的城市調研。很多基金經理在40多歲的時候身體就已經吃不消了,不得不辭職回家休息,而近年來因為過勞死的基金經理的報道已經不是什么新聞了!而且大部分基金公司的風控是非常嚴格的,比如,我所在公司,每天基金經理和研究員上班就需要把手機全部交到前臺,每次客戶來參觀,我們都會拉開專門放手機的柜子讓投資者看,很多投資者是非常震撼的,因為他們一直以為基金經理就是在電腦前看盤并不斷打電話進行交易的。而為什么很多基金經理這么敬業(yè)卻得不到投資者的認可呢?
很多人覺得是業(yè)績原因,其實不然,大部分基金的投資業(yè)績相比市場基準還是不錯的,比如,最近兩年的新發(fā)基金如果持有到現(xiàn)在,大概80%的基金都是賺錢的,比散戶投資者的業(yè)績當然要強得多,可是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罵基金經理,卻不見有人罵巴菲特呢?其實,這幾年來巴菲特的投資業(yè)績也不好,甚至他自己都承認,他的投資業(yè)績低于標普500指數(shù)的收益,而為什么沒有投資者大罵巴菲特,甚至2014年巴菲特的午餐還拍出了1355萬元人民幣(約216萬美元)的高價,比2013年的價格整整上漲了兩倍!
基金經理都去哪里了呀
傳統(tǒng)的基金營銷中,投資者是見不到基金公司的,更不用提基金經理了。而且,即使在新基金募集期間,所謂基金經理出來路演培訓,其實主要也還是市場人員,因為在基金公司內部考核機制中,基金募集是營銷部門的事情,和基金經理基本沒有什么關系。募集多少,那是基金公司需要操心的事情,與基金經理無關,而基金經理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募集到錢后由他來管理投資。至于業(yè)績好壞也不用基金經理來溝通交流,偶爾有客戶投訴就由客服和市場去解決,他們就只需要在后臺默默調研、默默工作。至于和投資者見面,那基本要看基金經理的心情了,因為沒有基金公司硬性要求基金經理一定要出來見客戶的。
這就不奇怪為什么很多投資者好不容易見到基金經理后都大跌眼鏡,覺得很多基金經理連話都說不清楚甚至邏輯混亂、前后矛盾,這樣的基金經理怎么能做投資!更有人把基金經理的溝通交流投資策略言簡意賅地總結為三把斧:第一把斧先講宏觀,講發(fā)電量、CPI、PMI、M2;第二把斧講微觀,哪個行業(yè)可以關注,哪個行業(yè)要謹慎;第三斧講產品!大部分基金經理的溝通交流,甚至基金公司的宣傳軟文大抵如此,千篇一律,毫無新意。甚至有很多基金經理一上臺就發(fā)抖,當年我接觸過一位從業(yè)近10年的基金經理,上臺給客戶培訓前竟然給他媽媽打電話,上臺基本就是在背稿。后來他告訴我,這是他第一次上臺培訓!我當時聽了之后感到非常吃驚。以至于后來,當很多客戶強烈要求要見一見基金經理和研究員的時候,我們都要先內部把關,先看看這位基金經理的溝通交流能力如何?甚至,很多銀行渠道現(xiàn)在已經不讓基金經理和研究員來做培訓了,因為大部分基金經理溝通交流能力都很差,他們培訓完了之后常常會把本來有意向投資的客戶嚇跑!
基金經理和投資者之間的橋梁在哪里
2007年國內開始推出QDII產品,而后2008年發(fā)生次貸危機,很多華爾街的華人投資精英開始回國。這個時候,筆者開始接觸了很多海外的基金經理,發(fā)現(xiàn)他們和國內的基金經理最大的區(qū)別就是:他們的溝通交流能力都很強,而且很愿意和客戶交流分享他們的投資理念和觀點!
原來,在海外募集資金的時候,基金經理的路演是非常重要的。作為基金經理,你要能夠講清楚你的投資策略、投資邏輯和投資思路,如果你沒有辦法和投資者溝通交流,那么又如何能夠吸引投資者來投你的基金!怪不得即使像巴菲特這樣的投資大師,每一年也都需要在股東大會上與投資者溝通交流他的投資思路!尤其在2008年發(fā)生次貸危機的時候,巴菲特的投資曾受到很多投資者的質疑,比如,投資50億美元給高盛,就被很多投資者批評“股神老矣”,甚至巴菲特的公司還面臨評級下調的風險!這個時候,巴菲特沒有保持沉默,而是通過很多渠道不斷來闡述他的投資理念和邏輯,最后他還是說服了大部分的股東支持他的投資。一年之后,巴菲特從高盛的投資中獲得近30億美元的利潤,盈利高達60%,此役再次成為股神的一個經典案例!
可是,反觀我們國內的基金經理!
沉默,沉默還是沉默,要不就是發(fā)表一些模棱兩可的觀點讓投資者自己猜吧!甚至在很多基金公司內部,基金經理都不和市場部門交流他們的投資觀點,使得很多市場客服人員在安撫客戶的時候只能靠自身的功力和專業(yè)水平!
而我們再來看看投資大師巴菲特和彼得·林奇,他們不僅擅長投資,更擅長和投資者溝通交流,巴菲特會興致勃勃告訴你,他是如何投資他最喜歡喝的可口可樂的。彼得·林奇也會告訴你他是如何在逛街時發(fā)現(xiàn)10倍的牛股……每一位投資大師之所以被稱為大師,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投資者業(yè)績,更重要的是他能把他的投資理念與投資者進行溝通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孤芳自賞!
著名的數(shù)學家蘇步青在擔任復旦大學校長期間就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復旦大學能夠自主招生,第一堂就先考語文,而且考了之后馬上判分,如果語文不合格,其他的就不用考了。”
因為,即使你在其他學科都很優(yōu)秀,但是你語文不好,沒有能力把你的研究成果寫下來、說出來和別人分享,那你的研究成果只能是你自己的而不被大家認可!
這種案例在科學界已經屢見不鮮了,比如,生物進化論是法國科學家拉馬克最先提出來的,可是他的文章晦澀難懂,而且因他口才不佳甚至被人誤解而遭到批評,然而最終把進化論發(fā)揚光大的是我們都知道的英國科學家達爾文,因為他寫了《物種起源》!
在資本市場中,美好的時光都是短暫的,熊市的時間往往比牛市長,如果基金經理沒有辦法和投資者溝通交流,那么這樣的基金經理就會經常被誤解,受到質疑和批評就不足為奇了!畢竟投資者都無法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思路和想法,又有什么理由要求投資者耐心等待基金經理來證明他們自己呢?
現(xiàn)實也是如此,大部分國內的基金經理基本上都是高高在上的,從來不主動學習如何與投資者溝通交流,甚至很多基金經理都覺得我講的東西投資者聽不懂,那是投資者的水平不夠而不是我的能力不行!當這樣的基金經理因為業(yè)績不好而面臨質疑又沒有溝通或解釋不清的時候,投資者不想到“老鼠倉”還能想到什么?
真正的投資大師都是溝通交流的高手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發(fā)展和成熟,相對專業(yè)的投資者會越來越多,未來基金經理再默默地做事肯定是不行的!他們一定會像海外的基金經理一樣被推向前臺,去和投資者溝通交流!其實,現(xiàn)在國內很多私募的基金經理比如趙丹陽等,就開始以他們的投資風格和個人魅力來吸引投資者。投資者可以不認同甚至質疑基金經理的短期業(yè)績,但是他們只要認同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從而堅持投資,最終會因為信任基金經理而獲得回報,正如人們選擇巴菲特,那是因為投資者認同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從而愿意給巴菲特時間來證明他的投資理念。
而國內的投資者只要一買基金就只有一個要求——上漲,而且要天天上漲,不管是什么基金,不管是誰做基金經理!出現(xiàn)這種情況,除了我們對投資者教育不夠以外,其實也和基金經理整體缺乏與投資者溝通交流有很大的關系!
國外的基金經理甚至上市公司的CEO都很重視和投資者的溝通交流,比如,當年思科公司董事會主席,紅杉資本創(chuàng)始人唐?瓦倫丁在思科公司上市前就曾經專門請了培訓大師魏斯曼對其路演進行了專門的設計和指導,后來思科成功上市,當天上漲了4美元。唐·瓦倫丁說道:“在思科股票上市當天上漲的4美元中,其中2~3美元的漲幅要歸功于魏斯曼。”

圖2-13 思科IPO分析圖
我們期待著大浪淘沙中會涌現(xiàn)出更多有個性、有特點的基金經理,他們不僅有自成一家的投資風格,并且還擅長傳經授道,有他們自己追隨的投資者!到那時,中國肯定也會出現(xiàn)像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這樣的投資大師!而要成為這樣的投資大師,于國內基金經理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到處去挖掘內幕信息發(fā)現(xiàn)所謂的價值洼地,而是要先學會如何與投資者溝通交流,架起和投資者溝通交流的橋梁!只有獲得投資者的信任,基金經理才有時間來證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