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莫走極端 中庸之道
- 增廣賢文(國學大書院)
- (明)佚名
- 639字
- 2019-11-15 15:43:15
原文
善化不足,惡化有余。水太清則無魚,人太察則無謀。知者減半,愚者全無。在家由父,出嫁從夫。癡人畏婦,賢女敬夫。
譯文
倘若善意對你的感化不夠,那么惡意對你的改變就會變本加厲。水過分清澈就不會有魚,人過分明察就沒有人為你出主意。世上的聰明人若減少一半,那就找不到一個愚蠢的人了。女子在家要聽從父命,出嫁之后要服從丈夫。愚笨的傻人會怕老婆,賢惠的女子懂得尊敬丈夫。
評析
儒家講究中庸,中庸之道也是中國人歷來遵循的一種做人準則,已經(jīng)深深植根于中國人的思想之中,成為一種思維模式。凡事不可走極端、絕對化,不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是如此。過猶不及,做任何事一旦過分,就會使其朝著相反的方向發(fā)展?!吧苹蛔悖瑦夯杏唷?,身心如若不能被善良感化,那么邪惡就會乘虛而入,不接受善意,那就只有走向邪路了。
當然,人也不能太過要求完美,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如果對人對己過于嚴苛,就會失去許多朋友,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一個不能容納別人缺點的人會給別人的行為和心理帶來壓力,過于苛刻的人是沒有朋友的。因此,做人清凈、明察雖然好,但還需要有容人之量,才能使生活和諧美滿。
“在家由父,出嫁從夫。癡人畏婦,賢女敬夫”是典型的封建道德規(guī)范。它要求女子“三從四德”,反映的是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男權(quán)思想,是一種對女性思想和行為的禁錮,是束縛婦女的精神枷鎖,并不符合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觀念,應(yīng)該摒棄。無論男女,在社會和家庭生活中都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他們所起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厚此薄彼終會造成社會發(fā)展的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