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臨宋人畫冊》就挺有意思,若與原作對照,幾乎難辨真假。明張丑在《清河書畫舫》中對仇英評價說:山石師王維,林木師李成,人物師吳元瑜,設色師趙伯駒,資諸家之長而渾合之,種種臻妙。仇英山水樹石、人物仕女、花卉翎毛、鞍馬、界畫、以及歷史故事,色色皆能,也是一個全能選手。”
蘇亦滿是感慨。
他對于仿畫還是比較敏感的,誰讓他們的專業就是做裝備修復這一行的呢,關注的點,跟普通人終究不一樣。
他剛想停頓,梨帶雨就笑,“繼續啊。”
“繼續什么!”
“你不是說要對比一下仇英跟唐寅的風格差別嗎?你倒是說啊!”李韻都看不下去了。
“觀看仇英的繪畫,感覺與唐寅很不一樣,這種不一樣,很直觀,風流倜儻唐伯虎,并不是說說而已,唐寅是性情中人,他的畫作中,很自然就可以讀出他當時的情緒,仇英則不然,那些絲絲縷縷的情感幾乎都隱藏在極其認真的筆墨之中,有點像電影的隱喻手法,所以要解讀仇英的作品,不太容易。”
“這家伙就知道故弄玄虛,哪里有那么玄奧啊!”趙磊看不慣,蘇亦這貨太能顯擺,一點都不給別人的活路。
自始至終他跟劉文斌都只能當背景板,趙磊多少也想掙扎一下啊。
蘇亦不離他,解釋說,“個中原因,或與性格有關?或因為跟隨講究法度的業師周臣所致?抑或是因從游于講求經營的前輩文徵明的趣味影響?當然這些因素可能兼而有之。更需要提及的是,可能與他常年客居江南幾位收藏家中有關:似乎他的個人喜好,已經完全被收藏家的審美取向所影響,或者說完全被藏家家中的唐宋名畫所影響,在前輩大師高超的繪畫技藝下,仇英不得不收拾起自己的情緒,以一種近乎虔誠的心情,冷靜地臨摹著歷代高手的作品。”
蘇亦的話一落,大家就笑了。
高媛第一個捧場,“說得還挺像模像樣的。”
王晗望著梨帶雨,“是不是很帥?”
梨花妹子不吝嗇自己的贊美,“很帥,他在學校的時候就給教授當助教,還時不時就給教授代課,所以這種場面,他并不陌生。”
王晗對這話很認同,“雖然認識師弟才兩天,但越是深入了解越發現他越有魅力,這種寶藏男孩,確實很吸引人,怪不得你會淪陷!”
梨帶雨笑,“我只是其中之一!”
王晗也笑了。
其他人也笑了。
甚至更加捧場的人還在后面。
“帥哥,繼續啊。”
“那么帥氣的講解員可不多見。”
“不僅帥,而且講解方式還與眾不同,更是難得!”
蘇亦抬頭才發現不知不覺,自己身邊已經圍了好多人。
不用想,蘇亦也知道自己被誤解了。
然后跟王晗對視,看到她指了指胸口的通行證,蘇亦也就釋然了。
也對,從這個方面來來說,他們被當成博物館解說員也很正常。
蘇亦剛想解釋,王晗就起哄,“師弟繼續,你可不能慫,那么多人在看著,這可是關乎師門榮譽哦!”
得,師門都搬出來了,他這個才入門一天半的關門弟子,還能說啥。
蘇亦調整好狀態,開始客串講解員,“本次展覽中,其山水如《劍閣圖》之氣勢、《觀泉圖》之古雅、《松溪橫笛》之清遠、《蓮溪漁隱》之靜謐、《赤壁圖》之閑曠;人物仕女如《仿倪瓚像》之風神、《柳下眠琴》之野逸、《搗衣圖》之離思;花鳥如《沙汀鴛鴦》之柔淡、《蘭花圖》之葳蕤;歷史故事如《臨蕭照瑞應圖》、《職貢圖》之經營,各有意趣,令人回味。而山水之中,仇英在青綠一路的造詣在畫史上尤負盛名,董其昌甚至稱他乃趙伯駒后身,本次展覽中的《桃源仙境》、《玉洞仙源》即可見一斑。董其昌知道是誰吧?”
“知道!”
“不知道!”
有人喊知道,自然會有喊不知道。
蘇亦不在意,“知道的,我就繼續科普了。”
“那不知道的呢?”有游客喊。
蘇亦笑,“不知道的,當然是拿手機百度了。”
現場哄笑。
蘇亦繼續問,“那么趙伯駒呢?知道吧?”
這一次,觀眾學聰明了,“我們是知道呢還是不知道呢?”
“這個可以知道!”蘇亦笑,“簡單來說,趙伯駒,就是中國南宋一個非常有名的畫家,其他的,略!”
現場又是一陣哄笑。
都覺得這個講解員的講解風格好獨特。
當然也有人覺得敷衍,選擇離去。
但有人離去,自然也會有人加入。
“現在重點跟大家說一下仇英的《人物故事圖》吧,這是仇英最著名的作品,如果想要了解仇英不妨多了解這幅圖,各種題材皆備,堪稱集其畫法之大成,蔚為大觀。可以說,仇英是幸運的,種種機緣,讓這一個平凡的小人物,得到文徵明、唐寅等當時吳中文人領袖的青睞與肯定,與文彭、文嘉、王寵、陸治、彭年等人結為好友。所以他雖然不是文人,卻可以常常出現在文獻記載中和畫跡題跋上,得到這些前輩和友人發自內心的贊嘆與品賞。”
說到這里,蘇亦換了一種語調,“也可以說,仇英有點遺憾,他雖有其名,但如今仍舊是一個模糊的形象:沒有可靠的畫像,沒有可考的故居,沒有一點點生活的痕跡留下,甚至其墓地也毫無蹤跡可尋。不過大家也不需要太遺憾,相比較歷史上很多名人,仇英已經足夠幸運了,書畫乃古人精神之所寄,所幸的是,仇英的畫作依舊,近五百載之后,三十余件展品經輾轉流傳而重回故地,匯集至咱們博物館展出,被咱們觀展讓咱們解構他的畫作,這就是他的幸運,也是我們的幸運,咱們跨越數百年,通過書畫作品跟古人對話,這就是一種非常奇妙的緣分,同樣,我有幸遇到大家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淺薄見解,也是我們的緣分,共勉,嗯,今天的解說就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