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頤和園之名

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以籌備母親崇慶皇太后六十大壽和治理京西水系為名,正式開建清漪園工程,并于1764年建成,總耗銀約四百八十余萬兩。乾隆皇帝借《詩經·魏風·伐檀》中『河水清且漣漪』的詩句,將這座園林命名為『清漪園』。

1.清漪園

2.頤和園中的松鼠

3.頤和園中的楓樹落葉

清代皇家園林頤和園,位于北京市的西北部,是以萬壽山、昆明湖及諸多宮苑建筑為主體的大型山水園林,它是中國悠久造園藝術的經典范例,也是現存規模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國皇家園林,占地面積約302公頃。頤和園地處華北平原北緣,屬西北山區向東北平原過渡的地帶,為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10~11℃,最冷的一月均溫為-4.7℃,最熱的8月均溫26.1℃,年降水量500~700毫米。

頤和園的文化遺產價值在于它以卓越的規劃和精美的建筑,完美詮釋了古代中國關于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哲學思想、美學觀念以及工藝造詣,顯示了中國古代皇家宮廷對居住、宗教、治國、修心等生活環境的物質和精神需求。頤和園是中國幾千年南北各地園林景觀藝術融會貫通的集成大作,對東方園林藝術文化有著重要影響,集錦繡中華于一園。同時,頤和園還是擁有中國60%的植物種屬和20多種動物物種的生態基因庫。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把頤和園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2月2日,在日本東京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全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頤和園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并得到三條高度評價:“①北京頤和園是對中國風景園林造園藝術的一種杰出的展現,將人造景觀與大自然和諧地融為一體。②頤和園是中國造園思想的集中體現,而這種思想和實踐對整個東方園林藝術文化形式的發展起了關鍵性的作用。③以頤和園為代表的中國皇家園林,是世界幾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頤和園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三山五園”區域中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體現出清代杰出的造園技藝,包含著深邃的歷史和文化內涵。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是一個具有共同生態文化和歷史文化屬性的帶狀空間單元,也是文化、生態、經濟、社會、政治五位一體的功能聚合區。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中保存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它是北京最珍貴的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見證了中華文明發展的悠久歷程,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力,也是歷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關于三山五園的記載最早出現在鮑源深的《補竹軒文集》中,他提到:“九月除,夷人焚五園三山,圓明園內外勝景,悉成灰燼矣。”廣義的“三山五園”是民間對清朝北京西郊海淀一帶皇家園林的統稱、俗稱,也稱“五園三山”。狹義的“三山五園”具體指:暢春園、圓明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和萬壽山清漪園(頤和園)。2012年6月,中國共產黨北京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報告明確提出了“三山五園歷史文化景區”,這是政府文件中第一次以“三山五園”取代了以往“西郊清代皇家園林”的稱謂。2017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明確提出,“三山五園是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園林為代表的各歷史時期文化遺產的總稱”,其范圍除了狹義上的五座皇家園林之外,還涵蓋了小西山山體的南面及東面的部分范圍、小西山與玉泉山之間部分廣袤的平原地帶,以及中關村和清華園科技園附近的現代化城市地區,總占地面積約66.2平方千米。當下的三山五園區域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次核心區”,擁有以世界遺產頤和園為代表的古典皇家園林群,具有優秀的歷史文化資源、優質的人文底蘊和優美的生態環境。

世界文化遺產碑

世界遺產證書

清漪園(頤和園)位于圓明園之西、玉泉山之東,乾隆皇帝以籌備母親崇慶皇太后六十大壽和治理京西水系為名,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下令開建,并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共花費四百八十余萬兩白銀。乾隆皇帝借《詩經·魏風·伐檀》中“河水清且漣漪”的詩句,將這座園林命名為“清漪園”。道光時期,由于清王朝國力衰弱,道光皇帝宣布裁撤三山五園中的陳設,清漪園也隨之逐漸荒廢。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焚掠。光緒十二年(1886年)至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皇太后為“還政”后退居休養,以光緒皇帝名義挪用海軍經費二千萬兩白銀重建清漪園,但由于經費有限,只集中財力修復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圍墻,把清漪園更名為頤和園。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內建筑及文物遭八國聯軍破壞,兩年后重新修復。清帝宣統遜位后,頤和園作為清室私產在民國三年(1914年)對公眾售票開放。民國十三年(1924年)溥儀被逐出紫禁城后,頤和園也被北平特別市政府接管并成立國家公園,皇家園林至此變為公共財產,成為老百姓的公園。

1.佛香閣

2.三山五園全域圖

萬壽山清漪園璽(圖片來源:美國Smithsonian檔案中心)

東宮門“頤和園”三字匾為光緒皇帝在光緒十二年(1886年)所書寫,此三字字跡蒼勁有力,表現揮灑自如。“頤和園”三字是用文字的形式對園內景觀以及空間環境的特點進行高度概括,起到豐富景觀、喚起聯想、增加詩情畫意的作用,為全園的點睛之筆。此外,民間還傳說“頤和園”三字為清末民初貴州土家族著名書法家嚴寅亮先生所作。

頤和園匾的形制,以清宮專業名詞,稱作“騷青底九龍雕漆金字匾”,是橫匾系列中的最高等級。邊框上塑有九條龍的這類匾,只在最重要以及軸線上建筑使用,如排云殿,其他則只有五條龍,而觀景建筑則不用雕龍匾。“騷青底”是指匾心色彩,即蘭青色,又稱“磁青色”,騷青應是“掃青”的音變,是皇家專用的顏色,皇權的象征。這類匾普通人家是絕對禁用的,否則被視為逾制,所以從匾上就可知曉這里是級別高等的皇家園林,而比這些更重要的是匾上的用印形式。清代皇帝用印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御璽要蓋在匾的上方中間,相當于額頭的位置,稱作“額章”。一般只能用一方,乾隆皇帝偶爾并列三方,其他皇帝都只用一方,到慈禧皇太后時三方并用成為慣例,是對祖制用印的一次重大突破。額章內容,如果是皇帝親筆,要蓋“御筆之寶”;如果是臣工撰寫,要在右下角留臣子款印章,這時額章要用“御覽之寶”。到慈禧皇太后時變了規矩,許多臣工撰寫的匾額也被蓋上“御筆之寶”。不過“頤和園”這塊匾還是按章行事,書法由光緒皇帝所寫,額章用“慈禧皇太后御覽之寶”。慈禧皇太后其他二方印璽位于額章左右,左為“和平仁厚與天地同意”,右為“數點梅花天地心”,這一組合又稱“三方佛爺寶”。光緒皇帝的印章,一方是“光緒御筆之寶”,它顯示為此匾為光緒皇帝親筆,位于匾的左上方;它的下面為光緒皇帝的另一方閑章“愛日春長”。

青年時期的乾隆皇帝

1.頤和園匾

2.慈禧皇太后御覽之寶

3.光緒御筆之寶

鑒于對過往歷朝興衰的總結,清代宮廷制度對后宮干政限制極為嚴格,但到了同治、光緒時期,由于皇帝年幼,統治形式演變為慈禧皇太后垂簾聽政,皇帝實則淪為傀儡。為保留皇帝至高無上的尊嚴,許多諭旨雖然是慈禧皇太后的指示精神,但表面上還是用“皇帝”的名義發布;但“頤和園”這塊匾,連面子也不給,慈禧皇太后的印章在上,光緒皇帝的印章在下,從匾上布局就宣示著主從、君臣關系。在頤和園以及紫禁城的范圍內,目前發現的此種樣式也僅此一面,這也從一方面顯示出慈禧皇太后對頤和園這座園林的極度喜愛。

“愛日春長”,這是光緒皇帝為數不多的一方閑章。“愛日”原指冬日,常比喻為恩德,古時又指兒子供養父母的時日。后來“愛日”逐漸代指“慈母”,也就是母親的恩德像冬日一樣溫暖,相當于“春暉”一詞,是古人常用的詞匯。“春長”的“春”有年和歲的意思,合起來就是“長壽、萬壽”,即慈母長壽的意思。因為頤和園是因光緒皇帝孝敬慈禧皇太后養老而建,所以選用此印章。清代奉行以孝治天下的國策,皇帝不僅以身作則,而且在文玩細節上也貫穿這一精神,從康熙皇帝開始,各代皇帝都制有“尊親之寶”印璽,嘉慶、道光、咸豐、光緒又增加了“愛日春長”這方印,字體、形制大致相同。

“和平仁厚與天地同意”簡單解釋就是:作為帝王,其胸襟如同天地一樣,平和、仁愛、寬厚,即以深厚的德澤養民育物。古人認為天地最大,它包容萬物。天上地下,天陽地陰,天剛地柔。天地合而萬物生,四時有序。咸豐皇帝說:“圣人之心,與天地萬物為一體。天地之理,本無偏倚。萬物之氣,本無乖戾。中之至,則天命之性皆渾涵于吾心,而天地自安其所矣。”這些語句所要表達的意思與“厚德載物”類似。慈禧皇太后這一印文顯然是受到了咸豐皇帝的影響,這也是帝王之學的重點,制成印璽既是宣示,也是自勉,更是慈禧皇太后對先夫咸豐皇帝的無限懷念,回味著與他在圓明園九洲清晏天地一家春中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

和平仁厚與天地同意

“數點梅花天地心”出自元代翁森的《四時讀書樂》中的《冬》篇,“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地爐茶鼎烹活火,四壁圖書中有我。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而把這首詩作為座右銘發揚光大的則是朱熹,他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人尊稱為“朱子”。福建武夷山被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雙重遺產的重要原因就是這里是朱子思想的發源地,朱子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朱熹長期從事講學活動,精心編撰的《四書章句集注》被明清兩代統治者作為科舉考試的內容,他的學說成為鞏固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精神支柱。慈禧皇太后選此作為印文,顯示了她作為清朝實際最高統治者對封建人才的渴求。

1.銅缸上的天地一家春

2.圓明園天地一家春燙樣

3.圓明園九洲清晏

數點梅花天地心

清漪園建成后,經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皇帝御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藏清宮《起居注》《奏案檔》中記載:乾隆皇帝到過清漪園一百三十二次,留下一千五百余首詠園林風景的詩文。嘉慶皇帝入園二百六十五次,最多一年達十七次。道光皇帝入園一百四十二次。咸豐皇帝入園四十一次。此時的清漪園僅為御苑,皇帝從未在園中居住。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付之一炬。光緒年間,掌握清朝實際政權的慈禧皇太后在清漪園的廢墟上按原規模重建,并更園名為頤和園,這里成為她頤養天年的夏宮,也成為清王朝的實際統治政治中心。頤和園自此正式成為最高統治者的行宮。

朱熹

長期以來,人們對慈禧皇太后修建頤和園褒貶不一。1949年3月28日,毛澤東和柳亞子同游頤和園,柳亞子說:“慈禧太后腐敗無能,屈服于帝國主義的壓力,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災難。她把中國人民的血汗搜刮起來,奉獻給帝國主義,建造她的樂園,真可恥!”毛澤東卻言:“她用建設海軍的錢,建了一個頤和園,當時來說,這也是犯罪。現在看來,就是建立了海軍,也還是要送給帝國主義的,建了頤和園,帝國主義拿不走,今天人民也可以享受,總比他們揮霍了好吧!”

慈禧太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义市| 崇义县| 禄丰县| 老河口市| 辉南县| 同心县| 郯城县| 阿拉善右旗| 尖扎县| 剑河县| 大城县| 驻马店市| 达孜县| 静宁县| 北辰区| 高台县| 常山县| 永丰县| 密云县| 洪洞县| 巴彦淖尔市| 罗田县| 武汉市| 特克斯县| 南昌县| 文成县| 禹城市| 涞源县| 开远市| 伊金霍洛旗| 玉门市| 社会| 岳普湖县| 天峻县| 交城县| 新干县| 乐清市| 陇川县| 元谋县| 铁岭县| 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