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論詩原篇
- 生活塞集
- 漣漪泛秋波
- 412字
- 2024-01-12 08:39:59
記得從前寫過一首詩,大致內容是這樣的:晨曦落紗百丈起,群山巍峨霧里花。風卷寒風惴人骨,虎嘯長空空余恨。這里的“恨”呢,不是痛恨,而是覺得惋惜悲涼的感覺。
當然了這并不是其原本的意思,而是說詩詞的意境烘托出來的一個氣氛。那為什么不能說是“空余”呢?其實要這樣說也沒有毛病,恨,可以看作是一個墊詞,語氣的尾聲。這就是文化的美妙了,當它單獨拎出來的時候是一個意思,根據意境所總結出的卻又是另外一個意思;但若是整句翻譯時卻又有不同。為什么會是這樣,難道就不麻煩嗎?其實我倒是覺得,文化的源遠流長不應該只存在于表面形式,應該要多方面求證。
有人說我寫的東西,都沒有見到過,也沒有出現在教科書里。其實不然,因為有很多我也沒有學到過,但它們確確實實是曾經存在過的,也曾輝煌過,只不過現在被人們所摒棄了罷了。一篇文章寫在羊皮卷上,抑或寫在現在紙張上面,所表達的意思、意境截然不同,究其原因是什么呢?一個是現代化發展的理念,另一個呢,是封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