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五史故事
- 夢華
- 1815字
- 2020-07-03 17:48:23
“書圣”王羲之
王羲之出身名門,他是王導的表侄,父親和祖父都是有名的大官。王羲之小時候語言遲鈍,人們都不認為他有什么出色的地方。他13歲那年去拜訪周,周
見到他后很驚奇,認為是個奇人。當時在宴會上很重視烤牛心這道菜,通常是獻給最尊貴的客人吃的,結果周
沒給別人吃,先切給了王羲之,從此王羲之出了名。王羲之成年后善于辯論,為人耿直,特別擅長楷書,人們評價他的書法,說他運筆的氣勢飄忽如浮云,流動如受驚的龍。王羲之很受王導和王敦的器重,當時陳留人阮裕名氣很大,在王敦手下任主簿。王敦對王羲之說:“你是我們家優秀的人,應當不比阮主簿差的。”阮裕也認為王羲之和王承、王悅三人是王家最優秀的青年才子。太尉郗鑒派人去王家選女婿,王導讓來人隨便相看他家的子侄。這人回去后對郗鑒說:“王家的青年都不錯,當他們知道我是來為您選女婿時,一個個馬上作出正經的樣子,只有一個人在東床上敞開衣服袒著肚子,就和沒有這回事一樣。”郗鑒說:“這個人就是我要找的好女婿啊!”一問,才知道這個人就是王羲之,于是把女兒嫁給了他。稱女婿為“東床”,當著別人的面稱呼其女婿為“令坦”就是這么來的。
王羲之很喜歡鵝,會稽郡有個老寡婦養了一只鵝,叫聲很好聽,王羲之想買下來,但沒有成功。于是王羲之帶了幾個朋友去觀賞,那個老寡婦聽說王羲之要來,不知道他是沖著鵝來的,見自己家沒有什么好招待的,就把那只鵝殺了,做成菜來款待他,王羲之因為這件事而嘆息了好久。后來有個道士養了一群好鵝,王羲之前去觀看,越看越喜歡,提出要買下來。道士說:“你替我抄一部《道德經》,我就把這些鵝全部送給你。”王羲之欣然同意,抄完經書后就興沖沖地把鵝裝進籠子里提回去了。其實那些鵝的價錢和他的字比起來根本不算什么,但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王羲之是一個率真坦誠的人。有一次,王羲之到他一個門客家里,看到桌子表面光滑潔凈,書興大發,于是在桌子上寫滿了字,一半是楷書,一半是草書。后來門客的父親不懂書法,以為桌子被弄臟了,在王羲之走后把桌子上的字都給刮掉了,那個門客為此懊喪了好多天。又有一次,王羲之看到一個老婦在賣六角竹扇,叫賣了半天,一把都沒賣出去,王羲之很同情她,就把扇子要過來,在每把扇子上都寫了字。老婦不認識他,見扇子上被寫了字,覺得被弄臟了更不好賣,于是很生氣地看著他,但見他一副大官的模樣,也不敢阻止他。王羲之寫完后對老婦說:“你只要對別人說這上面的字是王右軍寫的(王羲之擔任過右軍將軍),一把可以賣100個錢。”老婦照著他的話去做了,人們一看扇子上的字果然是王羲之寫的,競相購買,不一會就把老婦的扇子搶購一空。過了幾天,老婦又拿來扇子找到王羲之請他題寫,這次王羲之只是笑笑,沒有理她了。

王羲之曾經說過:“我的書法和鐘繇的相比,可以說是并駕齊驅,但比起張芝,只能說僅次于他。”他在給別人的信中說道:“張芝在池塘邊練字,光是洗毛筆就把池水染成了黑色,別人如果也這樣入迷的話,未必趕不上他。”王羲之的書法一開始的時候趕不上庾翼,直到晚年才達到精妙的境界。他曾經用章草體給庾亮寫信,庾翼看到信上的字后十分佩服,在給王羲之的信中說道:“我以前曾收藏過張芝的10幅章草,因為戰亂,過江的時候全部遺失了。我經常因為這種精妙的書法絕跡而感到遺憾。見到你給我哥哥寫的信,信上的書法美妙絕倫,好像當年張芝的書法又呈現在了我的眼前。”
王羲之和驃騎將軍王述齊名,但王羲之看不起王述,兩人關系一直不太好。王述在會稽當過官,因為母親去世而回鄉守孝,王羲之接替了王述的職務,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沒有再去了。王述很看重王羲之,吊唁期間,他只要聽到吹號角的聲音,就以為是王羲之來了,于是趕緊打掃庭院等著接待王羲之,結果等了幾年,王羲之都沒有來,王述因為這事開始怨恨起王羲之來。后來王述被任命為揚州刺史,臨行前到會稽各地走了一圈,卻沒有看見王羲之,直到他要走了,王羲之才去象征性地告別了一下。以前王羲之對別人說:“王述頂多也就是個做尚書的材料,到他老了還有可能得個仆射的官職。他得到會稽內史的地位就開始飄飄然了。”后來王述升了大官,王羲之是他的下屬,經常為此感到羞恥,于是派人去朝廷建議把會稽郡分出來設立一個越州,好擺脫王述,但派出的人言語失當,反而落下笑柄,王羲之一直為這件事耿耿于懷。可見即使是大師,也有心胸狹窄的時候,不能因為他的成就而認為他盡善盡美。
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和王獻之也都擅長書法,王獻之造詣尤高,和父親王羲之并稱“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