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需要富養出來的優雅
法國著名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有一個著名的論斷:女人,不是生而為女人的,是被變成女人的。尤其是林徽因生活的時代,女性的成長和發展大多取決于所在的家庭。
她很幸運,有一個很好的起點和平臺。

她生于官宦世家,早期在培華女子中學讀書。培華女中是所教會辦的貴族學校,教育制度較為先進。聰慧的林徽因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尤其是為英語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那樣的時代,能有這樣受教育的機會實屬難得。可是父親林長民對她還有更高的期許。1920年春天,父親林長民赴歐洲考察西方憲制,特意帶著愛女林徽因。他行前明確告知女兒:“我此次遠游攜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觀察諸國事物增長見識。第二要汝近我身邊能領悟我的胸次懷抱……第三要汝暫時離去家庭煩瑣生活,俾得擴大眼光,養成將來改良社會的見解與能力。”(1920年致林徽因信)這次游歷的經歷,確實讓她感受到了世界的廣闊,視野和胸襟也由此開闊。她兼具著中西之美,既秉有大家閨秀的古典之美,又具備中國傳統女性所缺乏的獨立精神和現代氣質。是父親讓她有了成為新女性的可能,這樣的經歷令同時代眾多優秀女性所艷羨。
所以說,一個很好的起點對于一個女人的成長至關重要。
氣質的培養,視野的開闊,閱世能力的豐富,見識的增強更容易成就一個有智慧、自強、自立的女性。聰明的女人之所以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是真正值得追求的東西,是因為她們的閱歷足夠豐富,沒有比較,哪來選擇。
所以林徽因對于徐志摩“你是我波心一點光”的熱烈的愛才能做到最終放手,決絕地離開是如此明智。只有拒絕了錯誤的,才有找到對的可能。也只有這樣,女人的美才不會曇花一現,她得到的不是一時的追捧,而是一世的仰慕和追隨。金岳霖為了她終身未娶,不論是戰前在北平還是戰后遷回清華,金岳霖總是“逐林而居”。中年患肺病的林徽因需要安靜,金岳霖在她的住宅前豎起一塊木牌,囑往來行人及附近的孩子們不要吵鬧,以免影響病人休息。他不求回報的付出,用完全無私的、柏拉圖式的愛對一位聰慧女性給予了最高的褒獎。
富養出的女孩不但有過人的聰慧,也能夠看清浮世的繁華和虛榮的誘惑,去守住自己的一片純凈天空。在面對世間種種無奈,懂得不追問、不強求。因為知道自己如滄海一粟般渺小,從不高傲自負,因為知道生命短暫,才要更精彩地活。
富養并不是驕縱,因為富養的“富”指的不只是金錢,除了物質財富,還有精神財富。因為只有精神的豐盈才可以真正使一個女人蛻變得優雅從容。
林徽因的父親給她提供的恰恰是這樣豐厚的精神財富。
盧梭曾經說過:“一個女人可以用化妝品使她出一出風頭,但是獲得別人的喜愛,還要依賴她的人品和處世方法。”
因為家境較為殷實,父親林長民不但學識淵博思想又開通,他不但給女兒提供了優越的成長空間,讓這個女孩從未因為物質的匱乏產生過恥辱感和自卑感,還給她了一個聰慧的頭腦,讓她能在為人處世時寬容豁達。如果不是因為父親林長民的“富養”,林徽因的人生定要大打折扣。
其實貧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女孩在這其中產生的那種對物質的強烈欲望。如果一個女孩能夠在貧窮時仍然能不卑不亢,這也是“富養”。
對于女人來講,能夠從容優雅,大多是因為自己擁有自信,而這自信來源于學識、見識和修養。這些品質的養成自然要靠從小的積累。從這個角度來講,對于女孩的培養,家長其實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不管物質條件如何,都要讓自己的女兒懂得自尊自強并擁有自信,快樂雖然簡單但不能膚淺,不要因為虛榮而揮霍自己的青春。其實,培養一個出色的女孩,并不是為了嫁入豪門,而是優秀的女孩才能匹配優秀的男人。
女孩需要富養,也需要自信帶來的優雅。
一個氣質高雅、見多識廣、優雅聰慧,并且獨立自主的女人,走到哪里,都會有目光追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