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順時養生,是中醫養生學中重要的核心內容之一,即按照自然界陰陽變化的規律和氣候變換的特點進行養生。我國古典醫學專著《黃帝內經》首次提出了“天人相應”的養生觀,指出人與自然是“天人相應”“形神合一”的整體,人類臟腑功能的活動、氣血的運行、機體的變化、疾病的發生以及人的情志無不受到自然界氣候變化的影響,人類若想保持健康,就必須順應自然界時令、氣候的變化以調攝人體,以達到陰陽平衡、臟腑協調、氣血充盛、經絡通達、情志舒暢的養生保健目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順時養生”。反之,如果人類的養生保健不能順應時令、節氣的變化,人體生理和心理節律就會受到干擾,抗病能力和適應能力就會下降,很容易感受外邪而致病,對此,《黃帝內經》有云:“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疴疾不起。”

要做到順時養生,必先了解自然界的氣候變化規律?!饵S帝內經》中有“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的說法,指的是事物每隔五天會出現一個變化,到了三五一十五天的時候,天地的自然之氣就會出現一個轉換,“氣候”一詞便由此而來。而古代一個氣候就是一個節氣,每個節氣有15天,古人根據這一變化將一年平分為24個節氣,為便于記憶,人們還將這24個節氣的名稱編為歌訣,即我們所熟知的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一年中,每個節氣的到來,都預示著氣候的溫差變化,也暗示著物象的更新交替。如雨水標志著降雨的開始,清明時間氣候轉暖、天氣明朗,小暑時節氣候開始炎熱,處暑表示炎熱即將過去,寒露時節氣溫明顯降低、夜間露水很涼,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等等。二十四節氣就這樣年復一年、周而復始,準確反映著自然氣候的變化情況,而氣候的變化也時刻影響著人體的臟腑功能及氣血津液的運行,我們必須了解二十四節氣的變化規律和氣候特點,順應大自然陰陽消長的變化和寒暑冷涼的輪轉,隨時調整飲食、起居、運動等日常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做到順時養生,有效防范天氣對人體帶來的不良影響,確保身體健康。例如,大暑時節天氣酷熱難耐,暑濕之氣易乘虛而入,心氣易于虧耗,人們易出現乏力、頭暈、胸悶、惡心等中暑癥狀,在飲食上應多喝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起居上保持充足的睡眠,且室溫要適應,不宜過熱;在運動方式上不宜選擇劇烈運動,且運動后應補充足夠的水分。

中醫認為,自然界之所以會出現季節和時序的變化是因為天地陰陽之氣的升降變化。一般而言,每一時序各有不同的主氣,如“春夏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陰氣盛而陽氣衰”。人與自然相應,人體內在的陰陽也要受到自然界陰陽消長變化的影響。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時節是自然界陰陽之氣升降變化及消長的轉折時期,人在此時的陰陽變動也會更為明顯,如果我們不能隨之調節生活方式,及時調整機體的陰陽,使之與自然界陰陽節律相適應,就會出現陰陽失衡的疾病狀態。

本書以“順時養生”的法則為基礎,挖掘古代及近現代醫家的養生精髓,對不同季節、不同節氣的氣候特點、養生重點進行總結,深入淺出地解釋了二十四節氣的氣候特點、變化規律及其與人體健康的關系,解釋了順應節氣養生的奧秘,對不同節氣的作息起居、飲食藥膳、精神調整、運動指南等各個方面進行詳細論述,同時針對各類人群及常見季節病、多發病提出了簡便、易行、實用的養生保健方法,是針對中國人體質和現代生活方式特點而編寫的居家養生保健全書。書中包括很多古代行之有效的養生方法、食療佳品和運動功法,可幫助你輕松掌握順應節氣養生保健、永葆健康的秘訣。

《黃帝內經》中說懂得養生之道的人方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但愿在本書的幫助下,每一位讀者都學會“順時養生”,真正領會到古代中醫順應節氣養生的智慧,把握好養生的關鍵,走上健康長壽之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乃东县| 苗栗县| 洞头县| 曲水县| 岳池县| 江西省| 岢岚县| 岑溪市| 广饶县| 彰化市| 东至县| 太谷县| 西畴县| 高密市| 宣威市| 肇源县| 繁昌县| 阳西县| 天祝| 磐安县| 万盛区| 芒康县| 壤塘县| 柘荣县| 云林县| 九龙城区| 南汇区| 商洛市| 和硕县| 清涧县| 许昌县| 屯昌县| 邹城市| 临邑县| 开封市| 抚松县| 阿拉善左旗| 亳州市| 高邮市| 黄浦区| 绥芬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