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嶺南千家洞,瑤寨古風光——千家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原始森林│周立強 攝

世界瑤族發祥地——灌陽縣千家洞在中國南方巍峨的五嶺之一的都龐嶺腹地,那里有一座高聳入云的山峰——韭菜嶺,海拔達2009.3米,為華南第三高峰。山的西麓有一個面積十幾平方公里,四周高山原始森林環繞,形似“一串葫蘆形”的盆地,她就是數百年來瑤族幾度尋根、向往回歸的圣地——千家洞。

千家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廣西東北部灌陽縣境內,保護區內地表水系十分發達,深林覆蓋率很高,擁有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被稱為“南方動植物資源基因庫”。灌陽縣歷史上是瑤族重要的聚居地,史書上有“灌陽民七瑤三”的記載。

千家洞,又稱“千家峒”。在瑤族的語言中,“峒”是群山環抱之中比較寬闊的平原,千家峒就是指生活著有上千戶人家生活的山間小平原。千家峒北依都龐嶺,地勢險要,山深林密,分為上峒、中峒、下峒,四周被崇山峻嶺環抱,形成一串約13公里長的葫蘆形的盆地,在古代只有一個天然石洞穿巖可通其中,稱為“穿巖”。峒內水源充沛,氣候溫和,是一塊適宜居住的風水寶地,很早就產生了農耕文明。紅軍長征時曾經過此地,在海拔1528米的三峰山石壁上還刻有“中國工農紅軍萬歲”的大字。山澗溪水縱橫,瀑布高懸,還有一處溫泉,九股水源注入中峒,山清水秀,靈動無比。峒內山奇洞異,有形象逼真的鳥山、馬山、狗頭獅子嶺、石童子、九牛戲水,有千姿百態的桐巖、白鵝洞、鳳巖山等石灰巖溶洞,美不勝收。

參天古樹│王鴿群 攝

碧潭秋水│周立強 攝

千家洞遠景│周立強 攝

但是幾百年來,這里卻是瑤族人祖祖輩輩在尋找的“失落的家園”。

千家峒的失落,是在元統一全國之后。那時元政府施行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四等人制”,將南方的瑤民劃入了“下等人”。元大德八年,官府派糧官進入千家峒收租,安恬于峒中世外桃源的瑤家人,以好客之道熱情款待,卻不想那些來自于大漠草原鞍馬半生的北人,貪戀上了這塊洞天福地,在桃紅柳綠中樂不思蜀,一待就是年余,久久不歸。官府疑心這一行人被害,發兵攻打千家峒,千家峒就此慘遭血洗。

這其中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官兵攻打千家峒后,瑤民首領自知不敵,于是吩咐瑤民從山洞逃走。瑤民在逃離之前,把一只牛角鋸成十二截,令每一姓瑤民保留一截,又將祖先偶像埋在平石巖下的山洞里,洞里有一座“石童子”為標記,并立下盟約,囑咐500年后,瑤族子孫要返回千家峒,將十二截牛角拼合吹響,洞門自開,將祖先偶像取出祭祀。出逃的瑤民大多散居在大山中,他們懷念失落的家園。回到千家峒去,成為一代又一代瑤民頑強生存的精神寄托。

如今已經過去了幾百年,但千家峒仍然美得讓人難以置信,不著人間煙火氣。峒中的田野上、小河邊,耕耘的瑤農仍在不緊不慢地穿行。峒口塑著牛角,路邊的小山上是一座石頭寨,這是當年瑤民抗稅的石頭寨。爬上石峰,便可盡覽下峒的風光。從大泊水山門走進去,是一條幽靜的山谷。山澗從都龐嶺中的原始森林中鉆出來,淙淙地帶著不知名的花香奔突而下。順著澗邊的山路攀上去,一個個瀑布開始出現,盛開的杜鵑花,以嬌艷點綴著高山流水。攀了一個小時左右,抬頭便見到一條白練掛在樹梢。彎過山洼,便是藏于深山的大泊水瀑布。

峒標附近有個瑤族古戰場,一堵斑駁的石墻,延綿數里,扼守著進峒的咽喉。石墻有很多殘缺,大戰留下的硝煙痕跡依稀可辨。風光獨秀的狗頭山巖石,既連綿牽制,盤根錯節,又獨自高聳,倚天似劍。

1998年,相關專家學者聚集灌陽召開千家洞研究會,根據縣志、地圖、地名、族譜、碑文、出土文物等,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定瑤族圣地千家洞就是在都龐嶺以韭菜嶺為中心的周邊地區,灌陽千家洞靠近其中心區域。“瑤族圣地千家洞”的地理位置就此被確認,千家洞就是瑤族發祥地,是瑤族先祖繁衍生息、安居樂業的家居地之一,千家洞因而成為備受全球瑤胞關注的焦點,無數中外瑤胞開啟了回鄉朝圣之旅。

千家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僅成了珍貴自然資源的庇護所,更是一個溫暖的家。它胸懷自己的同胞,無論風吹雨打,都靜靜地等著游子回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掖市| 建阳市| 开原市| 雷州市| 麻栗坡县| 石嘴山市| 潍坊市| 宁安市| 托里县| 页游| 綦江县| 保亭| 湛江市| 乌什县| 宁晋县| 孟州市| 含山县| 文登市| 蒲江县| 大冶市| 拜城县| 永新县| 平湖市| 明星| 理塘县| 克山县| 大石桥市| 红桥区| 贞丰县| 通州市| 尉犁县| 鄂托克前旗| 宝山区| 拜城县| 洱源县| 阿瓦提县| 永定县| 隆子县| 苗栗县| 保定市| 石家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