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泥巴是這樣玩的
- 童年趣事記
- 我不是浮萍
- 818字
- 2019-07-31 16:50:00
相信在很多人看來,玩泥巴很簡單,隨便從地里掏一塊拿在手里就能捏,能攥,還能丟,就是這么簡單,而小時候的我卻不一樣。
首先,我要選擇我覺得比較好的泥土。所以,不論是菜園里,山上的土,還是水稻田里的土,我都會“考量”一番。
曾經,我在一條經常經過的小山路邊發現一種白色的泥,感覺像極了電視里說的“陶土”,便專門挖了這些泥巴來玩。
可能是因為它是白色的吧,我將它搓成長條狀并曬干,希望能拿來當粉筆用,而事實上這種泥土一曬干就容易開裂,畫出來的線條也不明晰,所以這個實驗是失敗的。
白色的土不多,所以我平時玩得最多的那種還是我們這邊常見的黃土,盡管濕的黃土更像紅色的,但就是叫黃土。
我會弄來比較干的黃土曬干,然后用比較圓滑的大石頭砸碎,把一些小石子,沙子,植物根莖之類的雜質挑出來,再把碎土碾碎。還可以用一只腳踩著石頭轉圈,也挺有意思的。
等所有的土碾好了,我就用廢舊的“紙葉子”(家鄉的通俗說法,就是一種長方形塑料卡牌)將“土粉”收攏,紙葉子很好用,可以把最細膩的那部分土粉盡量收起來。最后,加入適量的水,像和面那樣和成“泥團”,就大功告成了。
這樣的泥細膩、柔軟、無雜質,玩在手里非常放心。
我曾經還做過實驗,看能否讓泥巴變色。
我們這邊有一種植物,結的果實雖然很小,但是它是一串一串的,成熟后有豐富的紫紅色汁液,只要摘一串,就能擠出不少像紅墨水一樣的汁。
我摘了很多這樣的果實,捏碎它們,再把擠出來的“墨汁”跟土粉和在一起,加了大量的紫紅色汁液之后,原本的黃土就有一點偏紫紅色了。
而在濕的泥團的放置中,我發現,純的泥團不會長霉,而加了果實汁液的會長霉,是不是可以說明土本身其實不會發霉,而有發霉現象的是因為混入了其他物質呢?
我不太記得自己具體捏過什么了,只有一個還有點映像,就是把泥團捏成一些容器,類似碗或者盒子的形狀,里面是可以放水的,至少放少量的水沒有問題。
我也不記得最后到底有沒有解決泥土干燥后會開裂的問題,但我對泥土的加工過程的映像還是非常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