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基礎學艾灸
- 孟獻威
- 1055字
- 2019-09-12 19:08:17
艾灸借火力疏通經絡
灸法是借助灸火的熱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達到疏通經絡、調整臟腑、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種方法。灸法和針刺一樣,都是基于經絡腧穴系統的一種治療手法,那么經絡是什么?經絡的分布規律是怎樣的?經絡與臟腑又有何聯系呢?
什么是經絡
經絡,通俗地講,就是氣血運行的道路。全身從上到下、由表及里都分布著這樣縱橫交錯的道路。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座大廈,那么經絡就是埋伏在大廈墻體里的電線網絡,電線網絡通暢,大廈就會燈火通明。若是某個地方電線斷開了,輕則個別房間出現照明故障,重則可能整個大廈都陷入黑暗之中。同樣,經絡不通了,氣血就不能很好地運送到各個臟腑,進而身體就會出現問題。
經絡聯系臟腑,溝通內外
經絡溝通于臟腑與體表之間,將人體臟腑、組織器官聯系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中醫把人體內臟統稱為五臟六腑。心、肝、脾、肺、腎是五臟,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為六腑。五臟六腑通過經絡相互連接,一一對應。具體來說,心經屬于心臟,絡于小腸;肝經屬于肝臟,絡于膽;脾經屬于脾,絡于胃;肺經屬于肺臟,絡于大腸;腎經屬于腎臟,絡于膀胱;心包經屬于心包,絡于三焦。
艾灸借火力疏通經絡
經絡的調節作用是艾灸起效的基礎,艾灸穴位時產生的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系統傳導、放大,到達身體的遠端部位或者患病部位,既是疏通經絡,也是整體調節,使疾病得以治愈。現代研究還發現,經絡腧穴具有三大特點:①經絡腧穴對藥物具有外敏性。即同樣的艾灸方法選擇一定的腧穴與一般的體表點,作用是明顯不同的。若施灸部位偏離穴位,患者不出現感傳現象,治療效果亦明顯下降。②經絡腧穴對藥物作用的放大性。經絡并不是簡單的體表循行路線,而是體表、體內多種聯系系統的綜合概念。也就是施灸時,艾灸的火力可以影響其他多層次的生理功能,它們之間產生相互激發、相互協同、作用疊加的效果,導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應。臨床上,某些相同的病,要服好幾帖中藥才能見效,而應用穴位施灸,常常一次奏效。③經絡腧穴對藥物的儲存性。哮喘冬病夏治,即三伏天每伏艾灸1次,每次數小時。這種方法用藥量小、時間短,卻能取得療效,由此推測,腧穴能使藥物的作用較長時間停留或釋放到全身,產生整體調節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現代研究發現,每一條經絡循行的部位都與內在的臟或腑相互連接,它們之間的病理現象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一條經上的穴位可以治療本經相通經循行部位的疾病。如腿上的足三里穴可以治療胃痛,肘部的尺澤穴可以治療急性腹瀉。這就是因為經絡與臟腑之間氣血相連,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正面)

(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