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之十一:飼料原料霉變不可忽視
飼料或原料中含有的水分較多,或者在壓制成顆粒飼料后沒有及時攤晾風干,在適宜的溫度下,飼料中的真菌大量繁殖,產生毒素。霉變飼料又往往含有不止一種霉菌毒素,霉變飼料中毒經常都是由多種霉菌毒素之間的互作效應造成的。
發霉飼料主要表現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粗飼料發霉,以花生秧、花生殼和紅薯秧為主;第二類是精飼料發霉,以麥麩、玉米和花生餅為主;第三類是顆粒飼料發霉,主要是小型顆粒飼料機在壓粒過程中加水過多,沒有及時干燥而發霉。
在我國北方由于盛產草粉,在長期的保存過程中,極易受到雨、雪和露水的作用而發生霉變。在南方,由于氣候濕潤多雨,規模化兔場所用的草粉和玉米等原料大都需要從北方調入,同樣在保管和使用的過程中容易發生草料霉變。最為常見的是草粉、玉米或壓制成的顆粒飼料霉變。引起飼料霉變的真菌常見有黃曲霉、赤霉、棕霉、黑霉、白霉、甘薯黑斑病霉等。它們產生的毒素具有耐熱性,在普通的高溫下不易被破壞,毒力又非常強,例如黃曲霉毒素B1是目前已知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強的一種,是引起人及其他動物中毒的主要霉菌毒素之一,它主要引起肝的損害,其毒性僅次于肉毒毒素,比氰化鉀高100倍,但在養兔生產中,雜霉引發的霉菌毒素中毒比黃曲霉毒素中毒更為多見。
發病季節為一年四季均有,但以春末夏初最多。家兔與其他畜禽相比,對霉菌毒素特別敏感,一旦被家兔攝入就會發生霉變飼料中毒,霉菌毒素對種兔造成的危害遠遠高于幼兔和成年兔,常造成繁殖障礙,妊娠后期的母兔“癱軟癥”和引起妊娠母兔死胎。嚴重的霉菌毒素中毒往往突然發生批量死亡,且不分老幼、強弱。
因此,種兔場和養兔戶在飼喂家兔時,應嚴把飼料質量關,杜絕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