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明末至鴉片戰爭爆發之歐美《說文》學

第一節 明末至鴉片戰爭爆發歐美《說文》學概述

晚明到鴉片戰爭之前,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真正能夠進入中國并深入了解中國的西方人很少。16世紀耶穌會傳教士從歐洲來到中國時,最早到達的西班牙傳教士沙勿略(Francois Xavier,1506—1552),一直未被允許登岸入境[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總算在1583年進入中國,但一開始卻被迫只能待在肇慶附近。1600年,利瑪竇結識了中國學者徐光啟,徐光啟傾慕利瑪竇的見識、博學以及西方的自然科學知識,而利瑪竇則仰慕徐光啟的儒雅和才華,希望向他學習儒家經典,中西方兩大文明有了第一次實質性的接觸。1601年利瑪竇終于進入北京。利瑪竇進京標志著中西交流史上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這以后中國文化和古代典籍開始真正進入西方人的視野,《說文》才有可能得到他們的關注。

一、歐美學者對《說文》的最早關注

歐美學者對《說文》的最早關注是在什么時候呢?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不過,存在以下一些可能。

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意大利傳教士,被稱為“第一位閱讀中國文學并對中國典籍進行鉆研的西方學者”李婷.利瑪竇:“西學東漸”第一人[N].文匯報,2010-04-01.,其1595年在華編譯的第一部中文著作《交友論》中有這樣一句話:“上帝給人雙目、雙耳、雙手、雙足,欲兩友相助,方為事有成矣。”對于其中的“友”字,利瑪竇有一個注釋:“古篆作又 又,即兩手也,可有而不可無。朋字古篆作羽,即兩習也,鳥備之方能飛。古賢者視朋友,豈不如是耶?”轉引自嚴曉翚的碩士學位論文《利瑪竇<交友論>與明末士林》附錄《交友論》,第67頁。對比《說文》“友,同志為友,從二又。相交友也。云久切。嚎,古文友。嚏,亦古文友”,似乎可以推測,利瑪竇在寫作中參考了《說文》。美國學者畢墨惜(Timothy Billings)就是這樣認為的。畢墨惜在一篇文章中推測利瑪竇《交友論》中對“友”字的解釋“參考了《說文》或者明代的相關字典”。見Timothy Billings.“Making Friends with the Kangxi Zidian(《康熙字典》)an Introduction”一文。不過這還只是推測,而沒有確鑿的證據。由法國金尼閣在出版他翻譯并增寫的《利瑪竇中國札記》(也叫《基督教遠征中國史》)時,在封面上明確自署為“比利時人”。不過他的故鄉杜埃在其去世半個多世紀后被法國征服并劃入法國版圖,因而金尼閣通常被看作法國人。傳教士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1577—1629)整理并于1615年出版的《利瑪竇中國札記》(也叫《基督教遠征中國史》),其中簡要地向西方介紹了中國的語言文字,但并沒有明確提到《說文》。

葡萄牙人曾德昭(Alvaro de Semedo,1585—1658)是耶穌會士,1613年到達中國南京,1636年返回歐洲,在旅途上完成了《大中國志》。他1642年出版的《大中國志》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介紹中國的語言文字,是第一位較詳細地介紹中國語言文字的西方人。曾德昭的書中并未提到《說文》,但大體介紹了漢字造字的幾種方法,如他舉“日”字為象形例,說當初寫成一個圓圈,中間有一橫道,意為太陽[舉了玉部、木部、金部、心部一些意符和聲符并用的字為形聲例[還舉了“明”字、“悶”字為會意例。曾德昭對漢字的描述也表達了“部首”的概念,如每個表示傷心的字,都必須附加“心”字[任何表示樹木的字,都要和“木”字結合[任何表示金屬的字都要和“金”字結合等。這些說法與《說文》大部分吻合。對此,中國學者計翔翔在《十七世紀中期漢學著作研究:以曾德昭〈大中國志〉和安文思〈中國新志〉為中心》中寫道:“看來曾德昭研究過《說文解字》,至少中國儒生跟他講解過《說文解字》一類的知識。”計翔翔.十七世紀中期漢學著作研究:以曾德昭《大中國志》和安文思《中國新志》為中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37.雖然只是猜測,但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基歇爾(Athanasius Kircher,1602—1680)被稱為德國早期的漢學家,是歐洲17世紀著名的學者、耶穌會士。他從未到過中國,其著述中的很多材料來自當時的來華傳教士卜彌格(Michel Boym,1612—1659)。基歇爾于1667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拉丁文版《中國圖說》是他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其中的第六部分介紹了中國文字,首次向西方人展示了中國各類文字圖形。1670年《中國圖說》出版了法文版,法文版中增加了拉丁文版所沒有的兩個內容:一個是法漢對照字典,一個是漢文教理書《天主約要》。對其中所載的法漢字典,法國漢學家沙不列(Robert Chabrie)轉述法國漢學家傅爾蒙(Etienne Fourmont,1683—1745)的觀點,認為“這部法漢字典的內容是根據中國的《說文解字》撰寫的”張西平.歐洲早期漢學史——中西文化交流與西方漢學的興起[M].北京:中華書局,2009.607.。不過,法國漢學家伯希和(Paul Pelliot)則在《通報》1934年刊《卜彌格補證》一文中對沙不列所轉述的傅爾蒙的說法給予了糾正Pelliot,Paul.“Michel Boym”[J].T'oung Pao,Second Series,1934,31(1/2):p.136.,他認為,這部字典“或者采有《說文》(說解)在內,然而《說文》同這部《漢法字典》毫無關系”張西平.歐洲早期漢學史——中西文化交流與西方漢學的興起[M].北京:中華書局,2009.607.

美國學者米勒(Roy Andrew Miller,1924—)認為西方學者最早對《說文》的關注是在1765年Miller,Roy Andrew.“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Shuo-wen Chieh-tzu”[D].Ph.D.,Columbia University,1953.p.82.Note 1.,與漢字是否源自埃及文字的學術爭論有關。當時學者們急于尋求這方面的信息,東印度公司的廣東商館(Canton Factory)在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的要求下,送了幾本書到倫敦,其中就有《說文》Stifflerr,Susan Reed.“The Language Students of the East India Company's Canton Factory”[J].Journal of the North China Royal Asiatic Society,1938(69):p.47.。然而根據我們收集到的資料,這并不是西方最早對《說文》的關注。

二、早期來華傳教士索隱派對《說文》的關注

歐美學者真正對《說文》予以關注的當以來華傳教士中的“索隱派”(Figurists)為最早。

所謂“索隱派”是指以鉆研中國古代典籍并探索其與《舊約》之聯系為己任的一些耶穌會士,其創始人是來自法國的白晉(Joachim Bouvet,1656—1730)。少數人將其音譯為布維,黃伯祿《正教奉褒》又作白進。代表人物除白晉外,還有傅圣澤(Jean-Francois Foucquet,1665—1741)、馬若瑟(Joseph de Prémare,1666—1736)、郭中傳(Jean-Alexis de Gollet,1664—1747)、韓國英(Pierre Machal Cibot,1727—1780)等。他們大都是法國傳教士,認為“中國典籍不能作為歷史文獻逐字翻譯,而應當以比喻和寓言的方式翻譯,這樣才能揭示出其中有關基督教救世主彌賽亞的象征意義”[美]孟德衛.中國禮儀之爭研究概述[A].吳莉葦譯.任繼俞.國際漢學·第5輯[C].鄭州:大象出版社,2000.212.。他們對中國上古史及中國語言文字特別感興趣,《說文》也自然地進入他們關注的視野。他們有一套特別富有想象力的漢字分析方法,不僅根據《易經》,“而且根據公元初期漢字字源大詞典《說文解字》的資料和方法”[法]艾樂桐.歐洲忘卻了漢語卻“發現”了漢字[A].張冠堯譯.貝龍巴爾,李學勤.法國漢學·第一輯[C].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193.。這種思想受到羅馬教廷的譴責,在歐洲也沒有市場,不過他們分析漢語文字的方法卻留下了難以泯滅的痕跡。

馬若瑟是索隱派中在《說文》研究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約在1721年完成的《六書實義》是用中文寫的著作,閱讀此作品,“需要有對《說文解字》這本字典相當詳盡的知識”[丹]龍伯格.清代來華傳教士馬若瑟研究:中國語文學和索隱派[M].李真,駱潔譯.鄭州:大象出版社,2009.70.。該書以《說文》為主題,直接體現了對《說文》的索隱關注。他的其他著作如《漢語札記》(Notitia Linguae Sinicae《漢語札記》又譯為《中國語言志略》《中文概說》或《中國語札記》等。于1728年在廣州編成,直到1831年才在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安排下由金斯博魯(Kingsborou)出資于馬六甲刊印面世。1847年由美國傳教士裨雅各(James Granger Bridgman)譯成英文版。、《中國古籍中之基督教主要教條之遺跡》等,還有一些信件,也介紹到《說文》或者涉及利用《說文》來闡釋他的索隱思想,由于十分典型,我們特在下文專門拿出一節著重討論。

白晉,字明遠,以研究《易經》聞名,但對《說文》也有所關注。他認為中國古代經典所表述的思想不僅與基督教義完全吻合,而且是基督教最古老的文字記載,從中不但可以悟出教義,更可以找到后來記載在《圣經》中的故事和人物。這比利瑪竇等人只想證明中國的傳統思想與基督教義兩者可兼容互補更進一步。為論證他的看法,他提出了一種獨特的“理論”,即“中國的古籍包含兩層意義,即表層的意義和深層的意義。表層意義是中國人所理解的字面意義[深層意義則為中國人所不解,只有深刻理解基督教義,信奉基督教,并對《圣經》耳熟能詳的教徒才能發現和理解”許明龍.中西文化交流先驅——從利瑪竇到朗世寧[C].北京:東方出版社,1993.182~183.。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為了透過表層意義去發現和揭示深層意義,白晉對中國古籍的研究非常廣泛和深入。他說:“中華自遭秦火,典籍失傳,論根本諸文之原意,混暗不明,然經書猶概尚存。今據天主圣經之旨,讀中華經書,凡古今論天主真宰之文號,擇其極精粹者,一一集列之,成一復識根本真宰明鑒焉。”Chan,Albert,S.J.Chinese Books and Documents(Japonica-Sinica I-IV)in the Jesuit Archives in Rome:A Descriptive Catalogue[M].M.E.Sharpe,2002.p.523.他“以‘道’為連接物,將含有‘道’這一概念的中國各家各派文獻統為一體”張國剛,吳莉葦.禮儀之爭對中國經籍西傳的影響[J].中國社會科學,2003(4):201.,其中就包含《說文》。《耶穌會士白晉的生平與著作》一書的作者根據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之拉丁文手稿1173,f.27,曾談到他在《說文》中找到一個證明中國典籍和天主教教義一致的證據[德]柯蘭霓.耶穌會士白晉的生平與著作[M].李巖譯.鄭州:大象出版社,2009.180.,那就是對“姓”字的解釋——“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白晉把《說文》中的這段文字和商周時期的君主聯系起來,因為傳說中他們的母親都是受神靈的恩賜,以處子之身生下了他們,所以他們也被稱為“天子”。另外,根據陳倫緒(Albert Chan,S.J.,1915—)在《羅馬耶穌會檔案處漢和圖書文獻目錄提要》(Chinese Books and Documents in the Jesuit Archives in RomeA Descriptive Catalogue)一書中對白晉手稿的描述,也可以證實他確實曾經參考過《說文》。見該書第522、524頁。

傅圣澤寫過一篇論文——《據古經傳考天象不均齊》梵蒂岡教宗圖書館有存。,是以歐洲人與中國人進行天文學對話的形式寫成的,表現了傅圣澤如何接觸一位中國人并努力勸服他相信索隱派思想的過程。除此,它無疑還展示出傅圣澤熟悉各類中文材料,其中也包含《說文》。[美]魏若望.耶穌會士傅圣澤神甫列傳[M].吳莉葦譯.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175.

韓國英,被稱為“最后一位索隱派”,所撰《論中國語言和文字》(Essai sur la Langue et le Characters Chinois)“詳述漢字的發明、起源、六書,及其對道德、藝術、歷史、宗教、風俗習慣之適用”許光華.法國漢學史[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57.。在這篇文章中,他把漢字分為七類:①有教化意義的字[②諷刺挖苦性漢字[③與科學文化有關的漢字[④與傳統有關的漢字[⑤與歷史有關的漢字[⑥道家和佛家用字[⑦古代風俗中得來的字。韓國英非常關注教義性的漢字,下面是《韓國英——最后的索隱派》一文相關的一段描述:

在他那套30卷的帶注《說文解字》中,他讀到上古時代人們的寒暄之語“無恙”,意思是“羊還沒到”。他給出了很多帶羊的漢字,“羊”賦予這些字以威嚴。當一個字帶有“我”,那么他所傳遞的是“義”(正義)。如果旁邊加上“人”則為“儀”,意為法律或規矩。若加上表示話語的符號“言”,“詳”的意義是討論。若加“大”,則為“美”,是非常好的意思。他從《說文解字》中了解到:“它也是西洋一國人民的名字,這個名字充滿了慈愛。慈愛是長壽之本,所以該國國王長生不老。”韓國英說在翻閱他那套《說文解字》時,他反復閱讀了這一段。[丹]龍伯格.韓國英——最后的索隱派[A].高建惠譯.任繼愈.國際漢學·第13輯[C].鄭州:大象出版社,2005.62.

從這段敘述中可以看出,韓國英不但擁有一部《說文》,并且對感興趣的地方曾經仔細研讀。他對漢語寒暄語“無恙”的基督化理解,以及對和“羊”有關漢字的關注,充分說明了他的索隱傾向。需要指出的是,上面說到韓國英反復閱讀的一段《說文》當是“羊部”“羌”字的說解,原文為:“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羊亦聲。南方蠻閩從蟲,北方狄從犬,東方貉從豸,西方羌從羊:此六種也。西南僰人、僬僥,從人[蓋在坤地,頗有順理之性。唯東夷從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壽,有君子不死之國。孔子曰:‘道不行,欲之九夷,乘桴浮于海。’有以也。”這里顯然韓國英并沒有完全讀懂《說文》原文,理解有誤。

三、其他學者對《說文》的關注

傅爾蒙(Etienne Fourmont,1683—1745),法國第一代非教會人士漢學家之一。他從未到過中國,但與當時來華傳教士保持通信聯系,并且與當時在法國的中國人黃嘉略其法語名字為Arcade Huang(1679—1716),本名黃日升。合作編寫過漢法詞典,終于成為有名的漢學家。傅爾蒙與《說文》有些緣分。對《說文》很有研究的傳教士馬若瑟曾經將1728年在廣州編成的一部手稿《漢語札記》(Notitia Linguae Sinicae)交給傅爾蒙審閱,結果被其打入冷宮,直到一個多世紀以后才重見天日。該手稿于1728年在廣州編成,直到1831年才由金斯博魯(Kingsborou)出資于馬六甲刊印面世。而傅爾蒙1737年發表的代表作《漢語論稿》(Meditationes Sinicae)據說有剽竊馬若瑟手稿的嫌疑。在這部書中,傅爾蒙“以《說文》《字匯》等為例介紹了漢字的特點和學習的方法”張西平.歐洲早期漢學史——中西文化交流與西方漢學的興起[M].北京:中華書局,2009.675.。傅爾蒙還曾經請黃嘉略為國王圖書館編寫館藏中文圖書目錄,該目錄“不是一份簡單的書籍清單,而是一篇介紹這些圖書的文章。在每種書籍下面,他都用法文簡明扼要地介紹此書的作者、出版年代和內容以及與此書有關的各種知識。為介紹一種書籍而寫下的說明往往多達數百字,內容相當豐富,對于不懂中文的法國讀者顯然幫助極大”許明龍.黃嘉略與早期漢學[M].北京:中華書局,2004.222~223.。這份書目中共有75種中文書籍,其中就包括《說文》。書目編成以后,交給了傅爾蒙,傅爾蒙“將這些成果都歸在自己名下”參見許明龍《歐洲十八世紀中國熱》一書,第32頁。。由于其心術不正,傅爾蒙為許多正直的學者所非議。

雷慕沙(Jean-Pierre Abel-Rémusat,1788—1832)也譯雷繆沙。,西方第一位專業漢學家。1814年法蘭西漢學院在歐洲各大學中首創“漢學講座”,年輕的雷慕沙任這個講座的第一位教授。他每周為法蘭西漢學院的學生們講課的大綱包括漢字的起源、發展以及六書。張西平.歐洲早期漢學史——中西文化交流與西方漢學的興起[M].北京:中華書局,2009.678.雷慕沙1822年出版的《漢文啟蒙》(Elements de la GrammaireChinoise)是一部教材,也是一部語法書。該書以“字”為基礎進行講解,在緒論中介紹了六書、漢字發展史、異體字、古今字、部首、音節、聲調、拼音符號等。書中談到漢語的字典,將《說文》作為“采用字部法進行編排”的“一本常用小字典”予以介紹引號中之內容轉引自黃時鑒.康熙字典與中西文化交流[J].九州學林,2006(2):51~72.

馬禮遜(Robert Morrison,1782—1834),英國派赴中國的第一位傳教士,1807年來華,也是西方派到中國的第一位基督新教傳教士。他編纂的《華英字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英漢—漢英的對照字典《華英字典》從1815年至1823年陸續出版,共六大本,4595頁。,第一卷《字典》(1815)序言中即有對《說文》的簡介,說明作者、成書年代及編纂目的。見馬禮遜編纂的《華英字典》(A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第1卷,簡介,第3頁。此外,還列舉了《六書》馬禮遜在這里把《六書》《說文》《玉篇》、《類篇》并舉,后文還有一些描述,如《六書》字部479,分為九類等,按照其描述,當為戴侗的《六書故》。但他把《六書》列在《說文》之前讓人有點不解。、《說文》、《玉篇》、《類篇》、《字匯》、《正字通》這一類按字部編排的字書,他認為《康熙字典》按214部編排,部內的字按筆畫排序,“這種排列的主要目的是很容易查到需要的字,這是對古代體系的一個改進,盡管被認為不比《六書》《說文》和《玉篇》更達觀”見馬禮遜編纂的《華英字典》(A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第1卷,簡介,第8頁。。他還對《六書》《說文》《玉篇》的字部作了說明。這里可以看出,新教傳教士馬禮遜對《說文》的關注主要在于漢字研究方面,和前面的索隱派傳教士已經有所不同,這一特點在下個階段更加明顯。

綜上所述,明末到鴉片戰爭爆發之前(1600—1840),歐美學者開始關注《說文》并有所研究譯介,有關《說文》的著述并不是太多。最初主要為來華傳教士索隱派,其目的是從《說文》中發現基督教教義,其中以《說文》為主題的代表性研究學者為馬若瑟。其他學者偶有涉及,集中在漢語漢字研究領域,但總體上對《說文》還處于初步了解階段,談不上什么研究。歐美本土學者如法國的傅爾蒙和雷慕沙對《說文》的了解主要來自傳教士的二手資料。另外一位后期來華的新教傳教士馬禮遜也只是在著作中談及《說文》,并沒有展開討論,不過他已帶有科學研究的精神,不再是純粹的索隱關注了。總的來說,這一時期對《說文》的關注是以傳教士為主的,下面我們將著重介紹的《說文》索隱研究學者馬若瑟,便是一位虔誠的傳教士。

主站蜘蛛池模板: 綦江县| 仲巴县| 湘潭市| 绥中县| 屯留县| 民丰县| 六枝特区| 虹口区| 沧州市| 晋江市| 桂阳县| 平原县| 抚顺市| 枣强县| 琼中| 资中县| 汶上县| 库伦旗| 大兴区| 建水县| 翁源县| 鲜城| 彭山县| 五大连池市| 西藏| 墨玉县| 高邮市| 杂多县| 汶上县| 靖西县| 银川市| 徐汇区| 乌兰浩特市| 子长县| 浑源县| 黄山市| 上栗县| 临湘市| 兴山县| 湖南省| 琼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