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有些文章,可以找出“原版”來上

我曾參與過兩三套語文教材的編寫。編教材真是一件痛苦的事。

經常,為了避免出現更多的生字,為了控制篇幅,為了平衡難度,要對文學作品進行刪、修、簡、省、替、換。最典型的就是《丑小鴨》了,目前教材里的都是改寫作品,放在二三年級的,只剩下了四五百個字。

如果客觀條件具備,例如你能承擔原版文章的印刷費用,我覺得完全可以找出原版的文章來上。

《生命生命》,我愿意用原版

臺灣作家杏林子《生命生命》被選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

下面的片段選自原文,黑體字的三句話是原文中非常重要的三句話。在這篇散文中,杏林子記敘了三件事情。其實在我們常人看來,這三件事再平常不過,無非是看飛蛾逃生,看瓜苗生長,聽心臟跳動。許多人都見聞過、經歷過。但是就是這三件平常小事,卻讓作者“震撼”,甚至“擎天撼地”,形成強烈的認知沖突,這種沖突吸引有經驗的讀者追問深究,這種沖突在課堂里可以轉化成非常有張力的問題:為什么這三件小事讓作者如此震撼?

可惜,進入到教材之后,后兩句被編者刪去了。

夜晚,我在燈下寫稿,一只飛蛾不停地在我頭頂上方飛來旋去,騷擾著我。趁它停在眼前小憩時,我一伸手捉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動雙翅,極力掙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這樣一只小小的飛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動了,可是那雙翅膀在我手中掙扎,那種生之欲望令我震驚,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墻角的磚縫中掉進一粒香瓜子,隔了幾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了一種怎樣的力量,竟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地向上,茁壯生長,昂然挺立。它僅僅活了幾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肅然起敬!

許多年前,有一次,我借來醫生的聽診器,靜聽自己的心跳,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給我極大的震撼,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

《巨人的花園》,我愿意用原版

《巨人的花園》原文5200多字,教材里是800多字。編寫者是怎么刪改的呢?

1.課文只取全文前半部分。

2.課文的第一句是:從前有一個自私的巨人,他擁有一座大花園……第一句話已經論定故事主角的個性,這是一個自私的巨人。

3.課文《巨人的花園》基本上只有一個主角,配角是模糊的“孩子們”。沒有“吃人鬼朋友”,沒有向巨人預告春天就要來的“小梅花雀”,將雪、霜、北風、冰雹統稱為“冬天”。

4.課文中沒有真實對話,只有獨白。

5.課文僅有一處魔法或幻想,《自私的巨人》全篇最少有十二處魔法,可以說處處是魔法。

6.為免兒童觸及傷害、死亡等負面情緒,刪去巨人死亡結局與小男孩的傷痕。

以《巨人的花園》課文為例,字數減少也使得角色變少、情節簡化、細節疏漏、氛圍無法彌漫。最重要的是,篇章內蘊匯聚的感人主旨簡化成為單向的教訓,量變直接影響品質。

有人會質疑,原文中有關身體的傷害、有關生命的結束等情節,四年級的小孩能讀、能面對、會喜歡、能懂嗎?這就要看我們這些大人——作家、老師、家長、教科書編輯研發群心目中設定的是怎樣的十歲讀者了。我們所設定的讀者是思考簡化、想法簡單、閱讀承載力低、生命承受力弱的小孩?還是認為十歲讀者群中已有不少能思考,會想很多,勇于挑戰閱讀,能夠容受生命復雜度的讀者?

其中,我個人最難以接受的是,大量的動感的畫面感很強的文字被“程式化”、“概念化”的詞語替代。舉例如下。

巨人的花園(人教版四下)

從前,一個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園。那里,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蔭,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歡到那里玩。

自私的巨人(原文)


每天下午,孩子們放學以后,總喜歡到巨人的花園里去玩。

這是一個可愛的大花園,園里長滿了柔嫩的青草。草叢中盛開著美麗的花朵;還有十二棵桃樹,在春天開出淡紅色和珍珠色的鮮花,在秋天結著豐碩的果子。小鳥們坐在樹枝唱出悅耳的歌聲,它們唱得那么動聽,孩子們有時會停止游戲,來傾聽鳥兒唱歌。他們快樂地叫著:“我們在這兒多快樂!”


我們一直強調我們的教學不要扼殺作家,但其實從教材開始,我們就在扼殺作家。學生讀這樣的《巨人的花園》,就會誤認為好的文章就是用上“鮮花盛開”、“綠樹成蔭”、“鮮果飄香”、“白雪一片”這樣的四字詞語。我們的學生就永遠不會認為下面的習作是好的寫作。

樹葉開始變色。身上有點點。有葉脈??莸袅?。有味道。還有洞,有些樹有白色在上面。樹葉混合。有樹枝。差別是有些是平的,有些有坑洞。有些黏黏的。樹葉有鋸齒狀和平滑的。有些的葉脈凸出來,有些的葉脈在樹葉里邊。有些平滑而有些粗糙的葉子破掉了。卷起來了。有些有樹干。葉脈有的大有的小。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比較多是黃色的。有刺。木頭的莖。

《漁夫的故事》,我愿意用原版

這個故事說簡單很簡單,只有兩個人物。

只有兩個人物的故事,或許會單調平淡,單調平淡了就不好聽了,但是《漁夫的故事》卻很好聽,大家很喜歡,流傳至今,因為情節跌宕起伏。

教材中的《漁夫的故事》只截取了《一千零一夜》里那個《漁夫的故事》的三分之一。還是那句話,限于篇幅,從原著中節選是教材編寫者不愿意做但不得不做的一件事。但如何節選就需要選編者反復斟酌,征求各方意見。

教材中的《漁夫的故事》結尾是漁夫把魔鬼騙進膽瓶,扔進海里,讓魔鬼永世不得翻身,大快人心。這樣的結局,故事意圖就非常明顯,就是想告訴孩子壞蛋永遠是壞蛋,正義必將戰勝邪惡,對邪惡我們絕對不應該心慈手軟,整篇文章充滿了斗爭意味。我們大部分老師在教學這個故事時,都是這樣提煉中心思想的。

但是,原著中的《漁夫的故事》,漁夫在魔鬼的苦苦哀求下,再一次選擇放了魔鬼,魔鬼也遵守約定,給漁夫四色魚以作報答,讓人頗感意外。是的,跟大部分童話、民間故事一樣,《漁夫的故事》里的人物最終也是選擇原諒,壞人最終選擇改變。這才是《漁夫的故事》,才是民間故事最終想說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武县| 四川省| 界首市| 渭源县| 聊城市| 潞西市| 祥云县| 河源市| 宁远县| 五莲县| 曲阜市| 鹤壁市| 许昌县| 大城县| 陆河县| 克拉玛依市| 梁河县| 东台市| 仪陇县| 朝阳市| 淮阳县| 聂拉木县| 土默特左旗| 道真| 鄱阳县| 郓城县| 临清市| 抚松县| 岳普湖县| 天台县| 嵊州市| 深圳市| 达州市| 丹巴县| 邛崃市| 阳山县| 鲁山县| 铁岭县| 凤翔县| 工布江达县| 墨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