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瞧!這樣的語文有意思作者名: 蔣軍晶本章字數: 1057字更新時間: 2020-02-21 18:01:30
第一章 這樣教閱讀,才有點意思
教材是可以調整的
國外有部分地區或個人會自己開發教材開展教學。最近國內也出現了這樣的個體實踐,用幾周的時間教完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核通過的教材(即國家教材),然后自己編選“班本教材”。但是,并不是只要冠名“校本”、“班本”就意味著改革,就意味著超越,其實,絕大部分校本教材的質量還遠不如飽受詬病的國家教材。
在我看來,對于大部分一線教師而言,更切合實際的做法是根據自身的教學理念以及學生的特點等,對國家教材進行調整。
那么,對于教材的編排,可以做怎樣的調整呢?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材為例。
語文教材調整對照表

續表

第一個調整是合并一些單元,例如把第一、四、七單元合并為“家園”一組,原來的第一組文章是啟發學生發現這個自然世界的美,原來的第四組文章是在表達人與自然的關系,原來的第七組文章是呼吁人類不要“傷害”自然,這些文章互為關聯,層層遞進,可以放在一起做群文閱讀。
第二個調整是根據學校活動的安排調換單元的順序。10月中旬,學校的“大學科活動”周主題確定為“走進藝術”,全校師生將參觀畫展、欣賞話劇等,所以我就有意識地把原來的第八單元提前了。
第三個調整是修改某些單元的“主題”。以原第二組為例,原來的主題是“祖國在我心中”,我將之改為“曾經的留洋學童”。1871年,容閎遠赴廣東、香港的偏遠地區,說服那些底層的貧苦人家,湊足了30名學童留洋,拉開了我國出國留學的序幕。這組文章里的詹天佑就是其中之一。《懷念母親》的作者季羨林則是20世紀30年代的留洋學生。不同的年代,留洋的目的、成效都不一樣,留學生們對于祖國的感情也是不一樣的。
第四個調整是增加一些內容。例如在調整后的學習計劃里增加了一些電影課,一些詩歌欣賞課,一些作家的作品研討會,這算是一種“文學圈”嘗試吧。我選的作家是美國的校園小說作家安德魯·克萊門斯。安德魯·克萊門斯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他的校園小說確實好看,看到七八頁就出現一個懸念,然后讓你在不斷的猜測和震驚中進入故事高潮,讓你或者高興得鼓掌,或者感動得落淚。他的故事直面社會現實:考試的壓力、謊言、墨守成規、大人間惡意的競爭……當然,在故事里,克萊門斯會安排孩子來改變這一切,用孩子的純真、勇氣、智慧來改變。所以天津教育出版社引進克萊門斯的書時如此宣傳:最輕松的校園故事+最深刻的教育話題。現在很多國內的校園小說都在迎合孩子,故事是網絡段子的拼湊,語言低齡化、粗俗化傾向明顯,相對于此,克萊門斯是一位值得敬重的作家。
沒有教材選擇自由的教師,就是被壓迫的教育工作者;沒有課程選擇自由的學生,就是被壓迫的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