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部落本已湮滅,但不知為何卻被一層看不見的結界阻隔著,里面的人出不來,外面的人也同樣的進不去!
此時有九個人正圍攏在一起,相互緊貼著背靠背嚴密防守著,這其中就有趙家三位老者以及趙暖,還有之前的黑衣人,而且三位都是金丹大道的修士,不過此時的他們面色很不好看,因為他們遇到了大麻煩!
因為他們被包圍了,被一群怪物包圍了,不!
不能說是怪物,而且一群只存在于神話故事中的一種神獸!
四方神獸-玄武!
玄武是神州華夏古代傳統神話中一種神秘的動物。它是二十八星宿中北方七宿的總稱,在四象中代表北方,所屬季節為冬季。根據陰陽五行理論,北方屬水,因此玄武又被稱為“天龜水神”。水是生命之源,是萬物生長的重要基礎,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水。因此,民間格外推崇玄武。
關于玄武的來源,自古以來多有爭議。玄武的傳說最早來自于夏朝。相傳在大禹治水之前,禹的父親鯀曾經也試著治理過泛濫的洪水。鯀一心想阻止洪水的漫延,采取的是填塞堵漏的方法。他利用神物“息壤”的幫助,將洪水淹沒的地方圈禁起來,試圖縮小受災范圍。但水的力量是驚人的,沒多久,洪水就沒過了障礙,甚至因為有了水位差,泛濫吞噬的威力比以往更為強大。于是,水災反而愈演愈烈。直至大禹接手后采用疏導的方法,這才治水成功。因為鯀治水是大禹治水的前身,而鯀字玄冥,又名玄武,所以才出現了神龜玄武的形象。
另一種說法是,玄武本身就是北海中的一只巨龜。此龜因身形巨大,被天庭當成了支撐蓬萊仙山的柱子。后來,玄武在蓬萊仙山下,日夜聽聞道義,耳濡目染后竟沾染了仙氣。又因為其本身富有靈性,歷經多年修煉后,它終于修得正果,成為神龜。后世的帝王陵寢中常擺放著馱碑之龜,以此暗喻玄武,寄托著歷代君主夢想自己駕崩后能夠升天得道的心愿。
如今我們看到的玄武形象,通常是一只神龜或者是龜蛇結合的樣子——在一只神龜身上攀爬纏繞著許多條蛇。為什么會有兩種不同的形象呢?其實最早的時候,玄武只是神龜的形象。玄武本意玄冥,古時“武”、“冥”兩字是相通的。玄是黑色的意思,而冥是陰間的意思。古代華夏人用黑色的龜殼來占卜,俗稱“龜卜”。其大概的意思就是請玄龜去冥間詢問祖先一些問題,然后將答案帶回,以卜兆的形式顯示給世人。由此可以看出,最初的玄武指的就是單純的黑色大龜,并沒有涉及蛇。
無論是哪種形象,玄武屬龜是毫無爭議的。龜自古以來便是長壽的象征。這對于追求長生不死的帝王將相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因此世人常常將玄武的圖案的雕刻在玉佩掛飾上,佩在腰間或掛在脖頸上,以祈求長壽平安。不僅如此,玄武的藝術形象在其他地方的應用也極為廣泛,在銅鏡、漆器、石刻、磚瓦等各種工藝品的裝飾上也都時有出現。
此外,因傳說中的玄武既長壽又通陰陽,能夠自由的在冥間通行,道教對其大為推崇,甚至將玄武人格化為“真武大帝”加以崇拜。古時候,民間尊奉真武大帝十分普遍,這個現象尤其是在明代更加突出。相傳明朝初期,朱元璋之子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時,就是依靠真武大帝顯靈相助,才奪取了皇位。因此,朱棣登基后大舉修建真武廟,其中以武當山上的廟群最為壯觀。武當山上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他的身邊侍奉站立著龜蛇二將以及一對記錄三界善惡功過的金童玉女。
在后代出土的文物中,這點也得到了驗證。在漢代之前,出土的玄武圖案都只是神龜的形象。而在漢代以后的壁畫、瓦當(古代建筑中屋檐最前端的擋片)、磚雕中,玄武的形象發生了變化——在原有的神龜基礎上增加了幾條蛇,成了龜蛇結合的圖案。據說,這是因為古人發現龜中的攝龜喜歡吃蛇,攝龜如果在爬行的時候遇到蛇,就會上去會與之搏斗,勝利后,攝龜就會把蛇馱在背上,帶到隱蔽處去享用美食。古人受此現象啟發,才將單純的玄武神龜圖案衍生為龜蛇纏繞、兩頭相斗的圖案,以此來突出玄武的勇武威猛。
其實玄武身體上纏繞的并非是蛇,而是一條還為青蛟而已。
蛟是妖獸,而龜也是瑞獸,二者因為一次打斗勢均力敵相互欣賞,惺惺相惜。
最后龜蛟二者通過一種禁術合二為一,經過一次次的衍化,經過時間的推移進化成為了靈獸。
至于神獸?那都是神化了而已。因為他們連仙獸的級別也沒有達到,不然也不會出現在這里了。
當然這種靈獸并非就一只,而是代表著一個種族,玄武跟龍不一樣,龍生九子...各不相同。但是玄武族卻是世代單傳,永不例外!
“暖兒,一會我們合力打破一道口子,你沖出去,趕緊離開這里”
趙雙鷹神色凝重的對著一邊同樣臉色很不好的趙暖說道。
“長老,要走一起走,我趙家男兒不是貪生怕死之輩”
趙暖硬氣道,他知道今天這是場硬仗,因為竟然是傳說中的神獸!
他不理解既然是神獸,為什么會攻打他們,而且還是這么多的神獸,這怎么回事?
今天所見到的是他這輩子從未見過的,直接打破了他曾經美好的幻想,原來小說中電視劇中的神獸真的有,只不過是反派而已。
“想什么呢,必須要離開,你是我趙家的希望,我們可以死,但你不能,一會只要一有機會,必須走,聽明白沒有?”
趙雙鷹此時都快有些只撐不住了,可見其承受的壓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