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期間,生產隊的農活不多,為了對農村知識的普及,生產隊根據公社、大隊要求,在全村范圍開展識字掃盲活動,大隊領導和生產隊隊長經過開會反復研究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婦女主任紅艷為了讓巧云多掙些工分,在會上提出巧云是生產隊唯一的高中畢業生,讓巧云擔任掃盲班輔導員是最合適的人選,但是有人反對不同意,反復排查,全隊沒有一個合適能當掃盲班輔導員。最后隊長說:
“就讓沈巧云當掃盲班輔導員吧”。
紅艷將這消息告訴她時,巧云非常高興,好像又回到那學生時代了。可一想孩子怎么辦?紅艷不等她開口就說:
“孩子你別操心了,晚上由我媽媽帶,等下夜課了再抱回去,我送你們回家。”
紅艷就娘倆生活,母親是大隊有名的裁縫,全大隊的大人、小孩子的衣服都是她母親做,人們稱她為“羅師娘”,羅師娘人緣好,做衣裳的收費,有的人家給錢,有的人給糧食或雞蛋等等,實在沒有的也不跟人家計較要錢,在村里有著相當的人緣,巧云倒也放心地把孩子托付給羅師娘。
教室設在村隊部,桌子、黑板從學校借的,村民們自帶板凳,生產隊發書和本子、鉛筆等學習用品,白天勞動,晚上識字。
開課的第一天晚上,隊部里坐滿了大姑娘、小媳婦,聚在一起嘰嘰喳喳議論著,猜測著誰來教她們識字。
當紅艷領著巧云來到隊部里時,人群頓時炸開了鍋。巧云倒顯得很鎮定,平靜地在講臺上一側,這時紅艷站走到講臺前對大家說:
“請靜一靜,根據大隊的指示和要求,從今天隊里起組織大家進行掃盲學習,今天晚上給你們教課的是我們隊里的高中生沈巧云”。
紅艷話音剛落,只見臺下吱吱喳喳理論起來。紅艷又說請大家不要說話了,下面請巧云講課。
巧云很淡定地走上講臺,放下教本,然后對大家說:
“大姑、嫂子們晚上好,文化補習班由我擔任老師,講不好的地方望涼解。今天講第一個字‘人,’我念一遍大家跟著念,念完了,教大家怎樣寫”。
這時,臺下李大侉子的兒媳婦大聲嚷嚷道:“死伢仔,三個字怎么寫”。
教室里頓時轟堂大笑起來,巧云還是不去理會,強忍著繼續講課。坐在后排的紅艷卻實在看不下去了,站起來朝著李大侉子的兒媳婦說:
“李大侉子的兒媳婦,你再胡說八道,就扣你工分”。
這一下,課堂終于鎮定下來,上課進行著。這堂課巧云教大家三個字“人、中、國”,教大家如何去念,如何去寫,先從那一筆后寫那一筆,認真地耐心地對大家講解,當晚上了兩個小時課。
第二天晚上,到隊部上課的沒有幾個人,姑娘家父母怕孩子被巧云教壞了,不讓來識字班上課。紅艷就一家一家去叫,并規定不去上課扣十分工,識會十個字加五分工的獎罰辦法。在那年代視工分如金錢,人們為了多拿工分不得不來聽課,這一招果然有效。
每天晚上,大姑娘、小媳婦早早來到課堂,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大姑娘、小媳婦聚集在一起有能學習、有能在一起聊天、做針線活等。通過一個多月經過巧云的認真的手把手的教,大多數婦女認識了并會寫上千個漢字。大隊對各生產隊識字掃盲進行了考試,巧云所教的學生在全大隊排在第一名。大隊還多次組織各大隊文化輔導員聽巧云講課。時間久了,大家對巧云也有所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