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怪異的船
- 亂世最強領主
- 噴云撼雪
- 2083字
- 2019-05-29 23:26:03
太子遇刺身亡,消息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已經傳遍了虞國上下,一時間,舉國悲哀,百姓痛罵天道不公。
虞皇身染重疾的事情早已經是人盡皆知,作為虞皇的繼承者,太子殿下對待天下百姓的政策與虞皇一脈相承。自太子執掌大權時起,就一心以造福百姓民生為己任,一連頒布了很多條惠及百姓的條文法令,可謂是愛民如子。而且太子在面對入侵者的態度上也是極為堅定,寧死不屈、力保疆土不失。
對百姓來說,攤上這么一個仁君,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
可偏偏天妒英才,太子殿下竟然遭歹人襲擊,遇刺身亡。眼下皇室內能夠繼承大統的,就只剩二皇子了。
而二皇子在坊間的名聲,一向不怎么好。且不說二皇子在江山社稷上有沒有什么雄才大略,單就他在對侵略者那軟弱的態度上,就讓很多人心里充滿不忿。
這時最得意的,莫過于那些早已被二皇子籠絡到其陣營里的營私結黨的官員們了,在平昌縣,陳縣令就是不折不扣的二皇子死忠粉。
陳縣令之前被太子殿下的政令壓得有些喘不過氣,每日為了籌集軍備物資而東奔西走,連貪贓枉法的勾當都比以前少了。現在太子駕崩,二皇子繼位是板上釘釘,陳縣令已經開始規劃未來無法無天的土皇帝生活了。
對于天工坊來說,這件事影響也挺大。畢竟作為武器生產商,產品的需求主要來源于戰爭。如果二皇子繼位后下令求和,那天工坊怕是以后真要改行打造菜刀鋤頭了。
當然現在一切都不是定數,當前驃騎大將軍已經率大軍北上,且太子殿下早已下令,必須將這支抵抗軍全副武裝起來,即便太子不在了,這條命令依舊是死命令,全國上下的兵工廠都在夜以繼日的加緊鍛造,力求早日完成生產進度。
就在東昌縣人人都在討論著虞軍大軍慘敗和太子的死訊時,俞滄主持設計的樣船完成制造了。
因為只是樣船,很多地方都還需要改進,不具備批量生產的條件,因此俞滄只是在劃定的漁港范圍地搭了個簡易的船臺,算是暫時的船塢了。
經過造船匠人們連續近一個月的努力,一艘形狀奇特的船終于宣告完工。
出廠當天,俞滄帶領俞氏產業的所有管理者和工匠們特地趕來見證這一時刻。
大家對俞滄的小題大作都有點納悶,不就是一艘船嗎?東昌縣靠海,大家都是海邊長大的娃,海里的船誰沒見過?有什么事情值得如此興師動眾,俞氏的工匠們所從事的專業五花八門,大家平時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忙忙碌碌,不是搞設計就是趕訂單,忙的不可開交,可今天大老板竟然把這么多匠人們都召集到這里看一艘小船下海,到底是準備鬧哪出?
想歸想,沒人敢去俞滄身邊問,他現在正站在最靠近海邊的一塊礁石上,任海風吹打著臉龐,一副豪情萬丈的騷包模樣,這時候誰要是不知趣上去打擾了大老板耍帥的意境,估計沒什么好下場。
一眾人正在船塢邊焦急地等待,忽然聽見船塢里傳出了“嘩嘩”的水擊聲,大家知道,這是正在拖船呢,馬上要見到廬山真面目了。
沒過多大會,只見一艘怪異的船緩緩駛出船塢。奇怪的是,并沒有人在外面拉繩拖船,船塢內注滿水后,這艘船就這么慢慢地往外開了出來。
等到船從船塢完全駛出,開進了大海,大家才終于一堵了全貌。
這艘船長約十丈,寬三四丈,船體并不大,甚至比東昌縣很多大型漁船的船體都要小一些。但在船體的兩側,卻有兩個像車輪一樣的大輪子,剛才這艘船在沒有人拉的情況自己駛出船塢,靠的就是這兩個大輪子提供的推力。
船的甲板是平的,只有幾根桅桿立在甲板上,其余地方都是可以擺放貨物的空地。這艘船頂部有帆,在有風時可以借風力航行,而無風或逆風時,則收起風帆,以船艙內的畜力催動船體前進。
槳輪船進海后,船艙內的船員開始指揮推動傳動裝置的牲口全力推進,只見槳輪船的兩只輪子開始逐漸加速,帶動著輪船也開始加速行駛,速度逐漸彪了起來,沒多大會,輪船已經駛入了茫茫大海,只留下了一個小小的黑點。
眾人皆驚。這船的速度比起現有的槳船,那快了可不止一星半點,最關鍵的是,這船可以不用人力搖槳!要知道現在造大一些的船體不是不可以,但關鍵是越大的船需要的水手越多,而大到一定程度,人力搖不動那么大的木槳了,那這艘船就算是能造到的最大的極限了。
可現在俞滄的槳輪船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在場的都是工匠,大家看到提供推力的這兩個輪子,就知道這是個巧妙的解決人力無法搖動單個巨槳的辦法。用槳輪代替木槳,為船體的進一步增大創造了條件。
而且聽俞滄的介紹,這艘船不是人力催動,而是用力氣更大的大型牲畜代替,然后通過傳動部件把力傳遞到槳輪上。這么做無疑可以大幅度降低船上必需的船員數量,要知道大量船員必然需要大量的空間用于休息、吃飯、活動,還需要大量的食物、淡水儲備,看似只是簡單的降低了船員數量,實際上可以在船上節省出大量的多余空間,用于貨物運輸或是運送乘客。
“各位,這艘樣船如何?我準備讓它在海上試行個把月,找出存在的問題,總結匯集后加以改進。下一艘船,我準備造的就是大得多的正式貨輪了!”俞滄對眾人說道。
這艘船的先進程度已經超出了大家的知識范疇,不管是從設計還是實際下海運行情況來看,都比現有的船只好了太多,大家都很識趣地保持沉默。
俞滄繼續說道:“既然大家不說話,那大方向上就這么定了!大家可知道,我今天造一艘小船下海,為何把整個俞氏產業的工匠們都請來現場?”
眾人搖頭,等著俞滄的下文。
“為了讓你們體會兩個字——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