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計謀得逞
- 絕代駙馬
- 休吾
- 2214字
- 2019-03-20 12:33:50
薛文譽試探道:“要不將銀子退給公主,那下官繼續修?”
呂元正斷然拒絕:“不可,流觴園總共耗費不過五千兩,就算出了一些疏漏,那其他景致還是能看的,若全部賠退了,部里豈不虧出血?”
“不至于啊,據下官推算,這流觴園所用材料、工錢耗費攏共不到三千兩,如果再從其他幾個園子擠點,就算賠了五千兩,也還有結余的……”薛文譽掰著指頭算道。
此話一出,廳里幾個堂官臉色驟變,齊齊看向呂元正。
呂元正為官多年,早就練出了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的本事。
聽他說完后,端起茶盞抿了一口,這才徐徐道:“薛主事,你這說法是從何而來?”
見他手中茶盞微顫,并不像看著那么從容,薛文譽微笑道:“回部堂,這都是下官親自推算的結果。”
說著,他就從袖中取出一本薄薄的冊子,恭敬的遞到呂元正手中。
呂元正放下茶盞,翻開冊子一目十行的看下去,心中頓時掀起了驚濤駭浪。
這天殺的,竟將南苑各園的造價全都算了一遍!
更為可怕的是,他算的這些數據,和真實造價八九不離十……
呂元正放下冊子,擠出一個難看的笑容,道:“薛主事倒是盡職盡責,不過你有所不知,陛下批的銀子,在戶部走一遭,到部里滿打滿算也只有八成。
更何況,征發勞役、去各處采買物料皆有耗費,實際賬面上看到的銀子并沒有這么多,所以還需將這些耗費平攤到各園的預算中,這你可沒有考慮進去!”
“是啊,薛主事,修園子難免會出差錯,這重建修繕也要費銀子的,不可不算。”
“沒錯,這其中還有很多看不到的地方,也是要花錢的。”
堂中眾官員紛紛開口,給薛文譽倒起了苦水。
薛文譽很想噴他們一臉口水,就算有耗費,可也沒這么多吧?
雖然他不懂工程造價,但算個大概數字還是沒問題的,這錯差如此之大,你們是在糊弄傻子呢?
不過這話他沒說出口,裝作恍然道:“原來如此,既然這樣,不如就按半價,退個三千兩銀子吧,下官親自去和公主談判,定讓她答應下來!”
眾人對視一眼,呂元正嘆氣道:“也罷,既然薛主事也解決不了難題,那就只能托你去和公主說項了。”
“下官定然不辱使命!”
薛文譽離去后,廳堂中沉默了片刻,劉一武小聲道:“部堂,還是將他調往別處任職吧,不然下官這心里著實不安吶。”
呂元正瞟了他一眼,淡淡道:“這個時候調走他,恐怕更容易引起他的疑心,何況,咱們所說都是實情,銀子又沒裝進大家口袋!”
眾人大點其頭,工部衙門不像戶部那般富裕,建園、修河、修陵寢等工程,都需要大筆的現銀開支。
有時戶部款項不能及時到位,都有可能造成停工。
普通工程還好,停些時日并無大礙,但修河、建造陵寢這種敏感的工程,那是萬萬不敢停工的。
所以,從多年以前,工部就形成了個不成文的規矩,在工部經手的各工程里,往往會視情況截留部分銀子,將其作為部里的流動資金,日后做事,也免得被綁住手腳。
如今,工部正在修鑿連接江南的漕河,正需要現銀流動,所以部里才出此下策,克扣了一些公主府南苑的銀子。
呂元正的話,讓眾人放心了不少,劉一武建議道:“不如公主府的銀子就不截留了,滿打滿算也就多一萬兩,聊勝于無,咱們馬上呈報陛下,就說這些都是省下的,也不怕被人抓住把柄。”
這話也是其他人想說的,薛文譽就是個新入官場的愣頭青,不曉得其中利害,萬一他將此事捅破就麻煩了。
畢竟,周文利的前車之鑒猶在眼前!
呂元正斟酌了片刻,點頭道:“就這么辦,你去知會戶部一聲,讓他們看著辦,這事可不能光讓咱們兜底。”
卻說薛文譽出了工部衙門,差點樂的跳了起來。
這些日子真沒白忙活,翻手之間,就賺了一千五百兩,簡直比搶劫還快。
更主要的是,呂元正想坑他,可謂是偷雞不成還蝕把米,要是等他得知“曲水流觴”完美建成,怕是會氣得當場吐血身亡!
……
自從負責修建公主府開始,薛文譽就不必去工部衙門點卯了,所以他除了視察工地,就是窩在府中魔改《天龍》。
書房中另一張幾案上,王正宇正在替薛文譽謄寫書稿。
“恩公,這里的‘個’字是何意?”
這時,王正宇起身,走到薛文譽旁邊問道。
薛文譽看了一眼,道:“這是‘個’字的簡寫,我為了書寫方便,就用它代替了。”
王正宇點頭,伏在案上,將這些簡化字全都轉化為繁體。
連日來,他一直在做這件事,雖然這部書稿看起來很費勁,但他也不得不承認,這確實是個好故事。
至于薛文譽好好的官不做,反倒寫起了小說,他也是非常理解的。
順佑年間,小說話本日漸流行起來,如今的文人騷客,大都愛寫些東西,期盼流傳于后世。
薛文譽寫書,大抵也是如此……
經薛文譽魔改的大乾版《天龍》,里面時代背景和原著有許多不同之處,故事情節有增有減,還算符合這個時代的小說風格。
放下筆后,薛文譽長長出了口氣。
第一卷總算寫完了,字數大約十萬左右,前后花了他十幾日時間。
只要等王正宇將書稿謄錄完畢,書坊就能重新開張,正式開始雕版印刷。
王正宇也知道時間緊迫,最近是廢寢忘食的抄錄,可惜毛筆字書寫速度不快,因此還需要些時日。
薛文譽出了書房,將鄭濤叫來,詢問了一下書坊有關的事情。
“老鄭,讓你打聽的事有眉目了嗎?”
鄭濤點頭道:“雕版工匠找了五個,其他的匠人也很多,書坊開張就能立馬開工。”
“五個有點太少了吧?”薛文譽皺眉,嫻熟的雕版工匠每天最多雕刻幾百個字,這十萬字豈不是要雕很久?
“公子,這五個匠人手藝好,和咱們書坊簽了長契的,如果還是不夠的話,可以再臨時雇傭些散工,其他書坊都是這么干的。”
“那雕出來的質量會不會下降?”
鄭濤想了想,道:“如果工錢給的足,要求嚴一些,應該不會差多少。”
“行,這事就這么辦,你先拿幾頁書稿去試試,告訴他們,如果干得好,日后賞錢少不了!”
兩人商量好章程,便各自忙自己的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