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稷下學公開課
- 王志民
- 4115字
- 2019-05-06 16:46:19
三、三位一體,功能多樣
稷下學宮的社會功能三者兼具:高等大學堂、社會科學院、政治參議院。希臘學園也有政治目的:培養柏拉圖“理想國”的人才,但其辦學并沒與現實政治結合,因而其主要是教育與科學研究緊密結合的大學堂。而稷下學宮三者兼具,的確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創舉。
其一,稷下首先是學宮,是一個既有大廈又有大師的高等大學堂。從一個大學所必備的教育要素來看,稷下學宮至少有以下四個方面頗為突出。
一曰:有大廈。即有固定、宏大的校舍和優越的設施條件?!妒酚洝っ宪髁袀鳌酚涊d:“(稷下)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崇之?!彼抉R光《稷下賦》:“筑巨室,臨康衢……高門橫閌,夏屋長檐,樽壘明潔,幾杖清嚴?!币凰幠:甏蟮拇髮W,建在寬闊的大路邊,高大的校門和寬敞明亮的校舍,既顯示出對知識分子的尊重,又為師生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優越條件。
二曰:有大師。據《風俗通義·窮通》所載:“齊威、宣王之時,聚天下賢士于稷下,尊寵之,若鄒衍、田駢、淳于髡之屬甚眾,號曰列大夫,皆世所稱?!毕襦u衍等學者“甚眾”,說明稷下興盛時,大師云集;號曰“列大夫”,說明學者身份之高,待遇之厚;“皆世所稱”一句,我的理解,意思有兩層:一是這些大師都是聞名于世的“頂級學者”,層次甚高;二是稷下能集中各名師于一堂,為世所稱道。
三曰:學生眾多。文獻記載,孟子游列國“后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孟子·滕文公》);田駢有“徒百人”(《戰國策·齊策》)。而《太平寰宇記》卷十九則記載:
齊宣王好士,髠等談說之士七千余人,并食上大夫祿。髠滑稽多智,時人號曰“炙轂”。髠死,諸弟子三千人為缞绖。
淳于髡去世,竟有三千弟子送喪,稷下人數最多時到七千余人。由上完全可見,稷下老師之多,學生甚眾。
四曰:有管理制度。且看《管子·弟子職》中有關學生管理的制度:
先生施教,弟子是則。溫恭自虛,所受是極。見善從之,聞義則服。溫柔孝悌,毋驕恃力。志毋虛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顏色整齊,中心必式。夙興夜寐,衣帶必飾;朝益暮習,小心翼翼。一此不解,是謂學則。
少者之事,夜寐早作,既拼盥漱,執事有恪。攝衣共盥,先生乃作。沃盥徹盥,汎拼正席,先生乃坐。出入恭敬,如見賓客。危坐鄉師,顏色毋怍。
受業之紀,必由長始;一周則然,其余則否。始誦必作,其次則已。凡言與行,思中以為紀。古之將興者,必由此始。后至就席,狹坐則起。若有賓客,弟子駿作。對客無讓,應且遂行,趨進受命。所求雖不在,必以反命。反坐復業。若有所疑,奉手問之。師出皆起。
至于食時,先生將食,弟子饌饋。攝衽盥漱,跪坐而饋。置醬錯食,陳膳毋悖。凡置彼食:鳥獸魚鱉,必先菜羹。羹胾中別,胾在醬前,其設要方。飯是為卒,左酒右醬。告具而退,奉手而立。三飯二斗,左執虛豆,右執挾匕,周還而貳,唯嗛之視。同嗛以齒,周則有始,柄尺不跪,是謂貳紀。先生已食,弟子乃徹。趨走進漱,拼前斂祭。
先生有命,弟子乃食,以齒相要,坐必盡席。飯必奉攬,羹不以手。亦有據膝,毋有隱肘。既食乃飽,循咡覆手,振衽掃席。已食者作,摳衣而降。旋而鄉席,各徹其饋,如于賓客。既徹并器,乃還而立。
據郭沫若先生的考證,《弟子職》是稷下學宮的學生守則。從內容上看,飲食起居,衣著服飾,課堂紀律,課后溫習,尊敬師長,品德修養,等等,所有弟子應遵之紀、應做之事,都有具體規定。盡管稷下管理方面的文獻有限,但一斑窺全豹,單從《弟子職》也說明稷下作為一個大學堂,管理制度是周密的、嚴格的。
其二,稷下具有研究院性質。長期以來的稷下學研究,在社會性質上,比較一致的認識是它的學術中心性質,或者稱之為社會科學院。而最早提出這一觀點的是郭沫若先生在20世紀40年代寫的《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他這樣描述:“它(稷下)似乎是一種研究院性質,和一般的庠序學校不同。發展到能夠以學術思想為自由研究的對象?!贝撕筮@一觀點似乎成為后世研究者的共識。劉蔚華、苗潤田《稷下學史》:“稷下學宮是田齊政權創辦的一個有組織、有聘任、有俸祿制度的學術研究中心,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所多學科的研究院。”
在這里,郭沫若先生的論說,值得注意的有兩點:一是他肯定其“研究院性質”是因其“以學術思想為自由研究的對象”。二是他傾向于否定它的大學堂性質,因其“和一般的庠序學校不同”。而且,通觀其《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全篇,主要強調其學術中心的性質。但我認為:稷下與一般“庠序”不同,正是它在教育史上的創新與發展,而非影響其學校性質的依據。至于以學術研究為對象,其實,這正是后世真正的大學堂所具有的功能之一,所謂“大學者非唯大廈,有大師之謂也”。正是側重于學校兼具學術性質的表述。
同時,稷下為后世遺留下大量的學術著作,也是其研究院性質又一最重要的詮釋。除《孟子》《荀子》為兩位著名稷下先生的著述之外,《漢書·藝文志》著錄的漢人所見稷下先生的個人專著即有《孫卿子》《蜎(環)子》《田子》《捷子》《鄒子》《鄒子始終》《慎子》《尹文子》《宋子》等十余種,二百五十余篇之多。20世紀以來,《管子》研究學者經長期研究、考證,大多認為《管子》一書錄著了大量的稷下學者的論文,甚至有人提出《管子》是稷下學者的論文集。
至于《管子》,現在比較全面的說法是:其中一部分是整理的管仲遺著。管仲的一部分言論、一部分思想,是他寫的還是被春秋時期的齊人整理的,這個我們已經無從確考了,但《管子》里面有一部分記載了管仲的思想,甚至有一部分著作是管仲的遺著,是完全有道理的。從20世紀60年代就有人提出這個意見:《管子》應該大部分是稷下學宮中佚名學者的一些著作,個別的甚至到了漢代,編《管子》的時候,把漢代人著作的部分篇章匯集起來,但總體都是反映了齊人的思想,《管子》是齊文化的經典著作,就像《論語》《孟子》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一樣。《管子》代表了齊文化的思想內涵和文化精神。
除了上述著作,再重復補充說明:《孟子》和《荀子》的成書與稷下有著密切的關系。荀子在稷下達五十年,其著作多在稷下寫成,應該沒有問題。孟子晚年在鄒國著《孟子》七篇,但是你看其中涉及大量齊國的內容,說明他的很多文章實際上是在齊國寫成的,至少是初稿。你看他跟齊宣王對話寫得惟妙惟肖、生動鮮活,這文章很有可能是寫于當時,所以《孟子》和《荀子》這兩部著作都應該屬于稷下著作。
其三,政治參議院。稷下學宮對戰國時代政治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是稷下學研究中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方面。早在1983年,我發表的《論稷下學宮的政治性質》一文(見《齊魯學刊》)就對此有專門論述。稷下是田齊統治者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廣攬人才而興辦,因而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是不言而喻的。這在文獻中也有明確的記載,《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宣王喜文學之士,自如騶衍、淳于髡……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史記·孟荀列傳》:“自鄒衍與齊之稷下學者……各著書言治亂之事,以干世主,豈可盛道載!”還在稷下創始之時,齊桓公(午)即“設大夫之號”,奠定了厚待知識分子以發揮政治作用的制度基礎。而上述記載,說明到威王、宣王時,則進一步將這一基本政策落到了實處,這就將稷下先生與齊國政治緊密結合在一起。而“稷下先生喜議政事”(《新序·雜事》),他們“各著書言治亂之事,以干世主”,正說明稷下先生們也是一些熱衷政治,憑借其專業知識、學術聲望出沒于政治風浪間善于弄潮的人物,兩相結合,就使稷下學宮成為中外政治制度史上也許是最早的頗具特色的政治議事機構。
從文獻中我們發現稷下先生主要承擔三種政治身份。
第一,謀士:宣傳主張,議政建言。與后代的謀臣不同的是,稷下先生常常將自己或本學派的思想推闡與議政建言相結合,因而其議政往往具有宏觀性、指向性、理論性和政策性?!睹献印ち夯萃酢分杏涊d的齊宣王與孟子的對話,就是一個典型事例: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在這里很巧妙地將對齊宣王的勸諫和宣傳儒家主張結合在了一起。
第二,諫臣:匡正時弊,直言進諫。淳于髡勸齊威王是一個典型,即以隱語說事,切中要害進諫。《史記·滑稽列傳》記載:“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諫。淳于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于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諸侯震驚,皆還齊侵地。”
在這里,淳于髡以“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隱喻齊王,身為國君什么事情也不干,天天在那里“好為淫樂長夜之飲”,以此譏諷在國君之位不謀國政的齊威王。這一下就激勵了齊威王,幡然醒悟,說這個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淳于髡達到了匡正時弊的效果。有時稷下先生也開門見山,直擊時弊,往往在重大問題、在關鍵時刻提出忠直的意見。據《說苑·尊賢》載:淳于髡以古代先王與宣王相比,批評齊宣王好馬、好味、好色,而“獨不好士”,迫使宣王“嘿然無以應”,從而達到勸善尊賢治國的目的。《鹽鐵論·論儒》所載齊湣王“矜功不休,百姓不堪,諸儒諫不從,各分散”,則反映出稷下先生特有的進諫風格:既直言進諫,又堅持主張不妥協,充分顯示其斗爭性、獨立性。
第三,外交家:排難解紛,出使外國。在戰國風云變幻的“國際”舞臺上,稷下先生是一支活躍的力量,他們往往在重要關頭,奉齊王之命,出使外國,排憂解難,完成外交使命。如:鄒衍曾出使趙國;淳于髡也曾“為齊使于荊”,并在“楚大發兵加齊”之時,受齊王之請“之趙請救”。又據《藝文類聚》引《魯連子》載:“齊田單破燕軍,唯聊城不下。燕將守數月,魯仲連乃為書,著之于矢,以射城中,遣燕,燕將得書,泣三日,乃自殺?!庇缮峡梢?,稷下學者在齊國政治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需要說明的是,稷下三位一體的多重功能是有機和諧地統于一體的:它的政治功能是以各派教育活動和學術活動為主體實現的;而其學術活動,既有明確的政治目的,又與教育實踐緊密結合,使稷下成為兼具研究院、政治參議院功能的大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