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胖子戰機的衍生
- 我是魔王別惹我
- 云陌JUN
- 2111字
- 2021-11-18 13:54:25
P-47D-30飛機上還裝了一種電操縱俯沖襟翼。它位于機翼下部起落架艙的前面。
俯沖襟翼有兩個作用:一是P-47俯沖時速度較快,飛機上會出現局部激波,使其出現抖動,拉起時較為困難,這時可利用襟翼幫助操縱;二是飛機俯沖時,放下襟翼可起到減速板的作用,以防止飛機出現一沖到地的危險。
P-47駕駛艙非常寬敞,坐椅很高,前方視野很好。原來為了加強飛機的橫側穩定性而設計的背鰭,從P-47D型以后也被拆掉了,使其后方視野也得到了改善。
此外,P-47E飛機采用了增壓座艙,進一步改善了飛行員的座艙環境。
P-47衍生型號,XP-47B。
只建造了一架原型機,裝備單臺XR-2800-21星型活塞發動機,功率1850馬力,稍后的生產型達到了2000馬力。
1941年5月6日,布拉伯罕姆駕駛XP-47B首飛成功,此時距開始研制僅8個月。
XP-47B立即成為當時最大的單發戰斗機,正常起飛重量5482千克,幾乎是同時代戰斗機的兩倍。
在首飛過程中,因廢氣泄露進座艙飛行員不得不緊急降落。
18氣缸的XR-2800-21星型活塞風冷發動機在7 863米能提供1960馬力的功率,使XP-47B的最大時速達到663公里/小時,比設計時速高了19.3公里/小時,并能在5分鐘內能爬升到4 572米。
XP-47B空重4168千克,正常起飛重量5482千克。1942年8月8日,唯一的一架XP-47B失事墜毀。
另外一款衍生型號P-47B。
這款戰機兩側機翼內各裝有3挺口徑為12.7毫米的勃朗寧M2重機槍,每挺備彈200發。
為了解決XP-47B試飛中發現的副翼結冰和升降舵破裂的問題,在正式的P-47B上使用了全金屬的控制面蒙皮。
座艙蓋也改成了向后滑動的式樣,解決了座艙蓋容易卡住的問題。座艙蓋設計上的變化使機背上的無線電天線桅桿向后挪了一下。P-47BS/N41-5896之后的飛機都采用了上述的改進。
由于是在生產中漸改,所以每一批次的P-47B都有所不同。
P-47BS/N41-5951之后的飛機上又引入了擋風玻璃除霜器;從S/N41-5974開始,P-47B發生了重大變化,使用了先進的控制面動作限制器,并采用水平尾翼安裝角和新式起落架輪胎。
S/N41-6016之后的飛機又修改了機槍拋殼槽的設計。
生產型的P-47B安裝了一臺2000馬力的生產型R-2800-21發動機。
發動機驅動一具直徑3.65米的柯蒂斯電氣C542S-A6螺旋槳。由于內部設備數量的增加,所以空重,正常起飛重量、全備重量分別達到了4239千克、5554千克和6057千克。
所以P-47B爬升到4572米需要6.7分鐘而不是5分鐘。不過,生產型發動機增加的功率使最大平飛速度達到690公里/小時。P-47B這款戰機一共制造了171架。
P-47C是雷電的第二種生產型。一開始P-47C使用與P-47B一樣的發動機,后來改為2300馬力的的R-2800-59發動機。
P-47C的特征是前機身更長,機腹具有掛架,可以安裝炸彈或可拋副油箱。
第一架P-47C于1942年9月下線。P-47C的垂尾經過修改,結構加強并使用金屬蒙皮的方向舵面,解決了高速時尾部擺動問題,這個問題曾導致了數架P-47B在高速俯沖中墜毀,新的方向舵長了6.45厘米。
氧氣系統也改進了,氧氣罐從P-47B的一個增加到4個,其中一個安裝在左翼前緣內。P-47C還安裝了新的無線電,并把P-47B向前傾斜的天線桅桿改成更短的垂直桅桿。
P-47C-2-RE批次被認為是第一種真正能作戰的雷電,因為這一批次的飛機上在機腹安裝了掛架,從而增加航程和任務靈活度。
當在P-47C機腹下掛載一具909升的副油箱時,能在3 048米以372公里/小時的速度巡航,航程可達2 015公里。P-47C-5-RE批次引入了改進的無線電,儀表和天線,增加了座艙加熱器。P-47C共生產602架。
P-47D
是P-47的主要生產型,使用2 300馬力(1715千瓦)的R-2800-21W或帶注水加力的2 535馬力(1890千瓦)的R-2800-59W發動機,飛機兩翼各增加一挺12.7毫米的勃朗寧機槍,使機槍總數達到8挺。在生產過程中,每一批次的飛機都有數量繁多的改進,使得前后期的P-47D看起來大相徑庭。P-47D共生產12 602架。
P-47D-5-RE 和 P-47D-11-RA 批次開始引入可掛載一個 227 千克炸彈或副油箱的機腹掛架。
P-47D-15-RE和P-47D-15-RE批次以后的飛機都安裝了翼下掛架,這樣P-47D的機腹和機翼下都能掛載炸彈或副油箱。
為了適應機翼副油箱,在機翼里鋪設了新的燃油管道。
機翼掛架可以裝載兩枚454千克炸彈,或連機腹掛架一共掛載三枚227千克炸彈,最大外掛1 113千克。
在每側機翼下掛載491升副油箱時,可以增加241公里航程。另外還特別為早期的P-47C和P-47D設計了可以在機場安裝的機翼掛架,但改裝工作需要花費維護人員大量的工時。
由于機翼掛架的阻力,導致P-47D最大速度降低了72公里/小時,后來流線型的掛架把損失降到24公里/小時。
XP-47E是在1942年9月將一架最后批次的P-47B改裝成XP-47E,XP-47E有帶鉸鏈的翻蓋式座艙蓋和適合高空飛行的增壓座艙。
不過當時在歐洲戰場的P-47大多在低空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所以這種帶增壓座艙的雷電被取消了。
XP-47F也是由一架P-47B改裝來的,用于測試新式增大面積的機翼和層流螺旋槳。1942年9月17日首飛,與XP-47E一樣并未量產。
柯蒂斯-賴特公司按許可證在它的“水牛”工廠生產的P-47C/D。1942年12月,首架P-47G交付。
柯蒂斯生產的首批20架P-47G與同期的P-47C非常類似,之后的P-47G則和共和造的P-47D相似,柯蒂斯共生產354架P-47G。
另外還生產了TP-47G雙座教練型。
XP-47H
1943年,兩架P-47D-15-RE批次的P-47D安裝了新的2,300馬力的克萊斯勒XIV-2220-1 16氣缸對置V型液冷發動機。
型號也改為XP-47H。克萊斯勒液冷發動機底殼下有巨大的散熱器,使XP-47H的外形變化很大,機身長度增加到11.9米。
由于發動機馬力的增加,加上機鼻部分改成了流線型,工程師期望最大速度能達到788公里/小時。
雖然XP-47H項目從1943年8月就開始了,但是兩架P-47D-15-RE直到1945年還沒有改裝完畢。1945年7月26日才開始測試飛行。
試飛結果表明在9 144米時極速只達到666公里/小時。隨著噴氣時代的到來,軍方對提高活塞式飛機的速度沒有了興趣,克萊斯勒的XIV-2220發動機沒有量產,XP-47H無疾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