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050:大官學生
- 十億網友闖大明
- 女同學請自重
- 2319字
- 2019-03-18 20:20:04
根據‘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這句話,顏暢已經腦補一副畫面——
幾個人走到青樓,找了個小姐,然后一個個脫了褲子指著小姐謙讓。
“你先來。”
“不不不,還是你先來。”
“怎么能我先來呢,還是你先來……”
然后完事之后,一個個舉杯喝酒,“老鐵,你剛才真是太威猛了。”
“哪里哪里,還是兄弟厲害啊。”
“我這點子本事怎么能和大哥比呢……”
至此,一場完美的君子之爭結束。
顏暢狠狠搖了搖頭,把剛才腦補的畫面從腦海中驅逐,突然又想起自己和秦雀兒那天在床上說的男人要干兩件事……那和周靖坤的說法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雖然這么想,但不能明白說出來,畢竟那不符合為人師表的樣子嘛!
顏暢現在可算明白為什么喊自己過來的學生不讓自己說名字了,這些人想著晚上偷溜出去逛青樓!如今自己知道了,他們絕對跑不出去了。那六個打小報告的估計是怕其他人記恨,所以才……
“你們腦子里裝的什么玩意!這都想得出來?”說著又看向袁煒,“這和你們打架有什么關系?”
還是周靖坤開口,“我剛說完,袁煒就說要好好教我什么是君子之爭。”
顏暢心底默默說了一句‘哦西吧’,看向袁煒,“就因為這個,你和他動刀動槍?”
“就因為這個?”袁煒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周靖坤這么曲解孔圣人的話,難道不應該……”
顏暢打斷,“孔子有說過曲解他的話就該動刀動槍嗎?”
孔老夫子活著的時候還是春秋戰國,如果誤解他的話就該被動刀動槍,恐怕孔老夫子得早死N多年……
“這個……”袁煒無話可說,“沒有。”
“周靖坤是我的學生,他曲解……”說到這里,顏暢故意一頓,“他學藝不精,誤解孔子的話,自有我這個做老師的糾正,需要你來教他?”
袁煒不說話了。
顏暢回頭看向眾學生,“今天這事是袁煒做的不對,不僅不對,而且是大錯特錯,錯的很離譜。”
說著,顏暢瞥了一眼袁煒,“至于哪里錯了,大家都明白,不管怎么樣,輪不到他來教周靖坤什么是君子之爭。”
這么一說,下頭都嗡嗡嗡的議論起來。
袁煒聞言也低下頭去。
“可他也有做對的地方。”
袁煒萬沒想到顏暢也能說自己對,聞言不禁抬頭。
顏暢深知,袁煒這樣的學生還是需要的,不光因為他的成績,而且因為他的為人。退一步,今天如果沒有袁煒,明天一覺醒來,恐怕書院不少人都回不來了。
為什么?
中國古代幾千年,除了宋朝,其他時候都是有宵禁的。明代這會管宵禁叫‘夜禁’。按照規矩,違反夜禁律是要打三十大板的!
“不知道有夜禁嗎?晚上去逛青樓?你還沒到青樓就要挨三十板子!你們要頂著一屁股傷去青樓?做那事的時候,想著前面后面都那啥?前面痛快后面痛?再說,第二天上課,你冒著打三十大板的風險,打一炮還得趕回來?咋不累死你呢!挨了三十板子,明天你們還能背下來那么多文章嗎?”
顏暢掃視眾人,“所以,要不是袁煒這一鬧,你們屁股開花不說,明天恐怕都得挨訓!這就是他做對的地方!”
“所以。”顏暢慢慢走下臺階,“現在都給我打掃學堂,明天……午時繼續上課。”
聽到這話,下面又是一陣騷動,還是周靖坤開口,“先生,那明天上午呢?”
“明天上午休息半天。以后每十天,放你們半天假。”說著,顏暢咯咯一笑,“你們要是來得及,也可以去南京逛個青樓,只要中午能趕回來就行。”
顏暢這話就有些言不由衷了。去青樓最多的秦淮河,一來一回要時間不說,青樓可都是晚上開始營業的,大清早哪家青樓開門吶?總不能大清早一大群學生集體去敲青樓的門吧?
現代-醫院
“這個袁煒,怎么每次遇到他都不順呢。”
只是隨意無聊,顏暢在搜索框內輸入了‘袁煒’兩個字。
這不查不要緊,一查嚇一跳,“竟然是是個宰相!”
搜索結果第一條就是百科袁煒,第一行字,主要成就:明朝宰相,建極殿大學士。
顏暢是不懂建極殿大學士是個什么鬼,但宰相兩個字還是看得懂的。雖然對明代歷史不太了解,但常識還是有的,明代沒有宰相,只有內閣。估計是百度百科又他么薩比收錯誤內容了。
點進詞條,“不對啊,這個袁煒和書院的袁煒是不是兩個人?”
按照詞條的說法,這個‘宰相’袁煒是嘉靖十七年進士第三名,授翰林院編修,遷侍讀學士。后來因為撰寫青詞得寵,眷遇日隆,超遷禮部右侍郎。到了第二年,直接加太子賓客兼學士。嘉靖四十一年,萬壽宮建成,升為少保,禮部尚書。嘉靖四十三年,晉為少傅兼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
按照詞條記錄,袁煒是1507年出生,嘉靖十六年也就是1537年參加鄉試獲得第二名,那時候是三十歲。
現在已經是嘉靖三十七年,書院的袁煒還只是一個秀才學生,年紀也才二十,恐怕還不到。
“時間從某個時間點就開始變了,難道因為時間變了,所以這個袁煒晚生了二十幾年?”
越往后看,顏暢越覺得不對勁了——袁煒自負能文,見他人所作,稍不稱意,便大肆詆毀、譏誚,就連他的得意門生也毫不留情面。
“書院的這個袁煒怎么看都是一個讀書讀傻了的,這……自負、譏誚,說的完全就是兩個人啊。”
如此想著,顏暢又查閱了明史·袁煒傳。
明史·袁煒傳的可靠性肯定要比某度百科要強得多。可明史中關于袁煒的記載很少,估計也就小幾百字,內容和某度百科差不多,但顏暢還是注意到一些細節:袁煒自嘉靖十七年會試第一,殿試第三,授編修后,直到嘉靖三十五年才又一次得到調動。中間這十幾年根本沒有記載,估計是沒變化。但是自嘉靖三十五年后,袁煒一路高升,速度之快,遠不是之前能比。用現代的話說,這袁煒升級簡直就是一路開綠燈。
從嘉靖十七年,到嘉靖三十五年,這中間十八年,袁煒身上到底發生了什么?
顏暢想了想,就把手機扔到一邊。雖然穿越明代很好,但一想到明代當官見到上級和皇帝就要跪下磕頭,總感覺不太對。如今嘛……還是好好當崇正書院的教書先生——守著老婆熱炕頭才是真理。再進一步,說不定還能當個大商人,賺點銀子,在明代天天吃香喝辣。
“不過……一想到這個袁煒以后是大官,心里還是挺有成就感的,看來以后要對他客氣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