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霸天從虎皮金交椅上站起來上下打量陳坦之說:“哦?你就是那位智謀廣遠,曾經被楊玄感譽為小張良的陳先生?”。陳坦之深施一禮說:“大王見笑了,陳某只是個山野村夫,哪比得上大王是蓋世英雄!”。蓋霸天呵呵大笑著說:“先生過于自謙了!誰不知道,若當時楊玄感肯用先生的上中兩策,說不定現在早已稱王稱霸了!現在先生前來投奔我,我就像劉邦得了韓信,劉備得了諸葛亮一樣!”。
陳坦之在虎頭山留了下來,他被任命為可有可無的參謀軍事之職,這讓陳坦之感到很郁悶,但他是絕頂聰明之人,他立即窺見到了其中隱含的意思。他想:并非蓋霸天認為我的能力不足以擔任重要職務,恰恰相反,蓋霸天認為我的能力太強了,強到足以威脅和動搖他的地位,他沒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來控制和駕馭我,而他又不好駁上官無敵的面子,并且也不想因此給人留下不能容人的印象,于是他只好給我安排了這樣一個不尷不尬的職位。
陳坦之看得懂其中的奧密并坦然處之,可上官無敵就不行了,他為陳坦之感到不平,他說:“坦之,我就納悶了!難道大寨主眼瞎了么!他看不出你是人才么!竟然將你的位次排在算命的莫瞎子之后!不行,我要去找他!實在不行我將二寨主的位子讓給你,我做三寨主!”。陳坦之心想:上官無敵,我的好兄弟!你的頭腦太簡單了!蓋霸天屁股下的金交椅是你一抬屁股讓給他的,他除了對你感激之外也難免對你心懷戒備,當然,你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對他構不成實質性的威脅,可是當你的武力搭配上了我的腦袋,那就不一樣了!你現在正該夾著尾巴做人,怎么能沒事去找事呢!
陳坦之見上官無敵站起身來要往外走,連忙一把扯住他的袖子,硬將他摁在椅子里,他說:“上官,你實在太魯莽了!你想,我初來乍到,又沒立什么功勞,大寨主怎好一來就封我大官!既使大寨主肯這么做,我也不好意思接受!上官,這樣的話以后再也不要說了,否則我就不再理你了!”。
陳坦之雖然不許魯莽的上官無敵替他打抱不平,可是他的心里在想:我可是立下了為妻兒報仇雪恨的誓言了,如果在這里不能達到目的,那我是不會再呆在這里的!不過我想我完全可以像支配啟民可汗一樣借蓋霸天的力量來達到我的目的,當然這需要點時間,并且我也要博得他的信任。
不久后的一天,幾個小嘍啰將一個肩背中箭的紅臉大漢攙上議事廳,紅臉大漢雙膝一軟跪倒在蓋霸天腳下,他朝蓋霸天磕了個頭說道:“大王,我是羊角山大寨主李雄英的手下趙大寶。我們的羊角山被官兵圍攻甚急,大寨主特遣我來向大王求救。我們大寨主說了,只要大王肯打退官兵救他脫身,他愿意率領羊角山五千弟兄前來聽從大王調遣!”。
蓋霸天點點頭說:“你叫趙大寶是吧?趙大寶,你受傷了,你先下去治傷,等我與諸位頭領商量一下再做答復!”。說著對侍立在左右的嘍啰做了個手勢,馬上有兩個小嘍啰將趙大寶扶了下去。
蓋霸天等趙大寶走遠了,環視了一下議事廳里的眾人說:“諸位,想必大家都聽到了,羊角山被官兵圍攻,李雄英頂不住了,派人突圍向咱們求援,大伙說說看,這個忙咱們到底該不該幫!”。蓋霸天手下的心腹大將吳火兒說:“大寨主,你沒聽剛那個趙大寶說么!咱們只要救了他,他那五千人就是咱們的了!這買賣可做大發了,咱們干嘛不救!”。頓時議事廳里就有幾個人嚷嚷著附和起來。
蓋霸天將臉轉向他的軍師莫不韋,問道:“莫軍師,你有什么看法?”。這個莫不韋在上虎頭山之前是個游走江湖的算命先生,他的拿手好戲就是兩顆黑眼珠子往上一翻,裝成個瞎子替人算命。這樣的人善于窺測人心,嘴皮子又會說,竟然獲得了蓋霸天的賞識,成了蓋霸天的心腹軍師。這位莫軍師用手捋著上唇的幾根老鼠須發言說:“吳寨主說的是。這么好的買賣咱們怎能不干呢!只是咱們以往對付的都是地方部隊,現如今圍攻李雄英可是中央派來的剿匪部隊,是精兵,而且為數大概也不會少。我想我們必須頃巢出動才能對付得了,可是那樣的話,咱們的虎頭山就空虛了,危險了,所以咱們最好還是慎重行事,如果非要去的話也只能派出一支偏師,然而偏師能否打敗官兵就難說了!”。
吳火兒不耐煩的說:“莫軍師,你繞來繞去到底是救呢還是不救?”。莫不韋又捋起他的老鼠須,邊捋邊說:“我先將利害關系講出來,至于救還是不救呢,全聽大寨主決斷!”。蓋霸天點點頭說:“莫軍師說的是!我們的虎頭山早被官府給惦記上了,所以我們還是以保家為根本,至于羊角山那邊,只能他們自求多福了!”。這個時候陳坦之站了起來深施一禮說:“大寨主,唇亡齒寒的道理大寨主應該不會不知道吧!羊角山離咱們虎頭山不過幾十里路,羊角山一亡,官府下一個就該收拾咱們了!如果大寨主慮及虎頭山大寨的安危,不能派大兵去救援,那么小弟愿意領一支偏師去羊角山相機而動,能戰則戰,不能戰就退回來,也算對羊角山的李雄英有個交代了!”。
蓋霸天點點頭說道:“陳先生說的也有道理,這樣吧!上官兄弟,你帶三千人跟陳先生一起去,盡可能要保證自己的安全!”。
兩個人領命立即點了三千小嘍啰向羊角山進發。
趕到羊角山時已經是半下午了,陳坦之笑著對上官無敵說道:“上官,怎么樣?累不累?要不歇一夜,明早再戰?”。上官無敵將鑌鐵狼牙棒舞動幾下說:“哎呀!坦之!你還不知道我的性格么!我哪里等得到明天!”,說著亮開大嗓門叫了起來:“哎——對面的官兵聽著!你們的無敵爺爺到了!快來領死!”。
正在攻擊羊角山的官兵早留意到有一支軍隊開來了,當下分出一支部隊前來迎戰,為首的是一名銀盔銀甲手持三叉戟的少年將軍。這個少年將軍用三叉戟一指上官無敵大喝一聲:“哎!你這個大塊頭是哪兒來的?敢在這里大聲啰唣!”。上官無敵笑嘻嘻的說:“哎?來了個小娃娃!小娃娃你多大了?我不跟你打!傳出去叫人笑話,說我欺負小孩子!去!把你爹叫來!我與你爹打!”。少年將軍朝地上啐了一口罵道:“你這個毛賊,有什么能耐敢說這種大話!看戟!”,說著躍馬挺戟殺了過來。
上官無敵用鑌鐵狼牙棒架住三叉戟說:“哎!小子,你怎么這么不懂規矩!要打也得先報上名姓來!”。那個少年將軍說道:“那你豎著耳朵聽好了!我乃河南河北捕盜大使張須陀張大帥手下的先鋒仇英是也!大塊頭,你也報上名姓來!”。上官無敵聞言倒吸一囗冷氣,說:“你就是那個專割人的鼻子報功的仇英?”。少年將軍笑道:“是又怎么樣?怕了嗎?”。上官無敵將兩只豹子眼一瞪大聲說:“我上官無敵從來不知道什么叫做怕!仇英,你以往出名是沒有碰到我上官無敵,今兒碰見我,你倒霉的日子就到了!”,說著舉起狼牙棒對著仇英劈面砸去,仇英也舉起三叉戟相迎。
仇英是河北人,那年恰逢隋煬帝東征高句麗,隋煬帝為了有充足的兵力,曾下達了廣泛的征兵今,當年十三歲的仇英就這樣進了軍營,分配在張須陀帳下。因為仇英的年齡小,并未編入正式的作戰部隊,他成了一名勤務兵,專門伺候長官。仇英是個有志氣的孩子,他可不愿做個一輩子伺候別人的人。當他牽著長官的馬到河邊飲馬時,他想:我何不騎上去呢!既然我想做將軍,哪有將軍不會騎馬的呢!想到這里他在腦中仔細回想他所見的那些騎兵是怎樣翻身上馬的,然后他模仿人家的樣子將一只腳插進馬蹬,接著他抓住馬籠頭,身子往起一縱,另一只腳一抬準備跨上馬背。可是他的動作太別扭了,使馬覺得很不舒服,不由自主往前走了幾步,仇英沒有防備,而馬的走動使他很精確的動作失去了平衡,于是他跌下馬來。
他將那只腳從馬蹬里抽出,然后爬了起來,氣惱的在馬屁股上擂了幾拳。他想:我是來征服馬的,怎么能反被馬征服呢?于是他將別人上馬的動作在腦中重放了一遍,修正了自己動作上的瑕疵,然后再次翻身上馬,這一回他成功了。他興奮的騎著馬小跑著,后來大膽的猛拍馬的屁股,于是馬就飛跑了起來。然而仇英的志向是當將軍,將軍不能光會騎馬,他得會使兵器。他折斷了一棵小樹,去掉枝杈,假裝這是一桿馬槊,邊催馬小跑邊舞動起來。他是天生就是這塊料子,又加上勤奮,很快他的馬術和武藝就變的精熟起來。
有一天仇英又借飲馬的機會在河邊縱馬馳騁,并且練習武藝,恰逢大將軍張須陀爬上河邊的小山四下瞭望,張須陀一眼看到了正練在興頭上的仇英,他阻止了手下人去叫仇英,而是在那里靜靜的看。起先張須陀只是覺得有趣,可漸漸的他就瞧出來了,這個少年的武藝出類拔萃,甚至不比他帳下的任何一名將領差。于是張須陀就動了愛才之心。
仇英練完武藝之后正要去飲馬,張須陀這才帶著隨從自山上下來。仇英一見大將軍來了,慌的不得了,他想大概大將軍剛才看到他剛才在騎大將軍心愛的馬要過來責罰他吧!可是仇英很快就發現張須陀臉上是掛著親切笑容的,不像是來興師問罪的。
張須陀上下打量著仇英問:“孩子,你這手功夫是誰教給你的?”。仇英一聽就紅了臉,囁嚅著說:“大人,我一個小孩子家耍著玩的,還請大人見諒!”。張須陀笑著說:“什么見諒不見諒的!你小小年紀就知道一心向上實在難得!這樣吧!你以后就不必偷偷摸摸的習武了,你就騎著我的這匹馬光明正大的練!”。自此之后仇英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他全都用在練習武藝上,只盼著有一天能大展身手。
那一天終于到來了。因為河北是離高句麗最近的一個省,所以在隋煬帝楊廣東征高句麗時河北是受害最嚴重的,這里的人們活不下去紛紛揭竿而起。起先都是些小股盜匪,隋朝的征剿官兵一到頓時土崩瓦解,然后紛紛做了官兵的刀下之鬼。后來有人提議:要活著咱們必須聯合起來,否則遲早晚會被官兵各個擊破,一個也活不了。這個提議得到了許多小股盜匪首領的贊同,他們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后決定選舉一位叫盧明月的英雄為大頭領。
盧明月是個很有本事的人,他靠著這東拼西湊起的幾千烏合之眾起家,很快就打下了一片自己的小天地。因為東征高句麗失利后,隋朝的暴政有增無減,人民反抗的浪潮愈來愈厲害,盧明月抓住這個機會大力擴軍,成批在饑餓線上掙扎的人前來投靠,甚至還有征剿失利的官兵擔心回去會受到上司的問責,丟掉腦袋,干脆就投降了盧明月。不過幾年工夫盧明月由一個被官兵追著打的小毛賊變成了河北巨寇,手下兵馬不下十萬,每一次出動皆是旌旗招展,浩浩蕩蕩就如洪水洶涌而來,當面的州縣無不被這洶涌的洪水吞沒。
隋煬帝楊廣意識到這股盜匪已經坐大了,非一州一縣的力量所能對付得了的,于是命令張須陀為河北剿捕大使,全權負責鎮壓河北方面的起義軍。于是張須陀就率領手下的二萬精兵前來與盧明月交戰。
兩軍對壘,盧明月的軍陣中一員使三叉戟的猛將躍馬而出,此時仇英已被列為正式戰斗人員,跟隨在張須陀身邊。仇英一眼就看中了敵將手中那桿光閃閃的三叉戟,不等請示張須陀就揮舞馬槊縱馬沖了上去。盧明月的那員猛將見官兵陣中沖出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輕蔑的撇撇嘴并不做防備。豈料仇英騎的那匹馬是張須陀的寶馬,跑起來就如閃電一般快,轉眼間就到了跟前,揮動馬槊猛刺過來。盧明月的這員猛將慌了手腳,急忙揮動三叉戟相迎。斗了不過三五個回合,仇英一把抓住剌來的三叉戟,另一只手中的馬槊也刺了出去,正中敵將的胸膛,敵將慘叫一聲翻身落馬,手卻死死握著戟桿不肯放,仇英要的正是這桿三叉戟,于是他拔出腰刀將敵將的五指全部削掉,這才得到了三叉戟。
仇英割下敵將的首級,往空中一拋,然后用三叉戟接住,扎在戟尖上高高舉起,得意洋洋的撥馬回轉。敵我雙方的兵將都被這個少年人的舉動震驚了,這時又從敵陣中沖出一名手持大斧的猛將來,縱馬舉斧朝仇英飛奔過來。張須陀見仇英出馬蠃了頭陣大為高興,突然間見又一名敵將從后面突襲仇英,頓時緊張起來,手下的兵將也大喊大叫的提示仇英小心背后。仇英早聽到了背后的馬蹄聲,知道背后有人偷襲,他假裝一無所知,仍興奮的舉著三叉戟上的腦袋往回走,可是手卻握緊了馬槊。他根據馬蹄聲判斷敵將已到了近前,猛地在馬上扭回身去,對準撲面而來的敵將投出了馬槊。馬槊像一支長箭似的從他手中飛出去,挾帶著死亡氣息扎進敵將的胸膛。
張須陀見仇英連殺兩名敵將,大大鼓舞了己方士氣,而敵兵卻個個膽寒,于是當機立斷,抽出劍來往前一揮,手下兵將頓時發出山呼海嘯之音,舉刀掄槍向敵軍猛沖過去,盧明月抵擋不住,只好率軍逃回大寨。
第二天張須陀率軍在寨外討戰,盧明月披掛上馬要出去迎戰,一個謀士攔在馬前進諫說:“大王,我們昨日新敗,而官兵士氣正旺,不可迎戰!”。盧明月說:“噢?先生,你有什么高見?”。那個謀士說:“大王,張須陀率兵遠道而來,隨軍必然不會帶很多糧草,而咱們大寨里搶來的金銀財寶和糧食堆積如山,咱們何不在寨子里養精蓄銳,頂多不過十天,官兵必然因糧食耗盡不得不退走,到那時咱們尾隨掩殺,張須陀不難擒獲”。盧明月聽了覺得有理,就依計行事。
一連幾天張須陀率軍在盧明月的大寨外挑戰,可是大寨內毫無反應,率軍攻寨,寨內就發箭如雨,根本無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