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執行力(第二版)
- 鐘金
- 1887字
- 2019-11-18 14:45:42
聚焦主業務,務實為本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做所有的事情,即使有足夠的錢,它也永遠不會有足夠的人才。”德魯克這句話不是感慨可用之才太少,而是在提醒企業要聚焦主業務,做具有競爭力的事情。
日本著名的山葉公司在樂器,尤其在鋼琴制造方面,享有世界級聲譽。日本山葉公司在發展業務初期,品牌擴展都圍繞著自己特有的專長,其制造的吉他、小提琴和電子琴都來自工人精湛的技藝。不過,隨著山葉公司規模的擴大,它開始涉足眾多領域,如體育用品、家電、音響設備、摩托車,甚至游艇等。由于偏離本業的多元化經營和快速擴張,其管理、技術、銷售都無法跟上,公司陷入泥潭。1990年以后,山葉公司的利潤大幅下滑,并陷入債務危機。幸好公司及時懸崖勒馬,在新社長的帶領下,調整經營策略,重新聚焦核心業務——樂器生產,從而使山葉公司走出困境。
很多企業和管理者都容易犯下不能集中優勢資源在主業務上的錯誤,就如山葉公司一樣。它們做事總是朝三暮四、淺嘗輒止,結果當然令人失望。上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市場競爭中最有力的武器是集中所有精力在一個點上,即企業擅長的主業務上,這樣往往能夠取得巨大的成功。
任正非在創立華為的初期,連自己都承認選擇通信業是幼稚的行為,發展前景可謂一片灰暗。但他在選定通信業后,只認準通信業這一單一目標,堅持不懈地投入技術資金,經過10多年的發展,使華為成為國際化企業。這時候,國內外的投資機會很多,包括房地產、股票等比通信業獲利更加豐厚的行業,對于企業家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誘惑。所以,很多像華為一樣剛剛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企業放棄自己的特長,轉向其他的業務。當深圳正經歷著房地產和股票這兩個泡沫時代時,很多企業都選擇涉足這兩個利潤“肥得流油”的行業,想在其中分得一杯羹,但華為沒有。
1998年,任正非發表了《華為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講話,決心把華為的目標定位成一個設備供應商,認認真真搞技術,將自己的主業務定格在通信行業。雖然開始遭到很多人的反對,但最終還是被確定下來。
任正非認為,華為要像凸透鏡一樣,將太陽的能量聚焦成一個點,這樣就不僅僅是一束光的能量了。如果華為能夠堅持通信業這一核心領域的開發,認認真真地搞技術,用專業化提高自己的企業競爭力,就能夠取得成功。
在世界500強企業中,還有很多企業像華為一樣聚焦主業務,以務實為本,將優勢力量投入到企業的核心領域。例如,以快餐為主的肯德基,專注飲料的可口可樂,以及在國內專門經營家電產品的海爾等。
華為為了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采取了“調整業務體系,剝離非核心業務,建立核心競爭能力”的競爭戰略,這樣就能夠將大部分精力、資源都從非核心的業務中抽離出來。就如,1999年年底華為僅有一家合作單位,雖然2003年已經發展到200多家,但基本上都是通信工程公司或華為員工內部創業的公司。華為將產品安裝、調試、維護和檢修等非核心任務交給這些合作單位,自己將更多的精力聚焦到主業務上來。
在企業管理中,不僅企業要將戰略目標聚焦在主業務上,管理者也是如此。作為管理者,每天都承擔著繁重的經營管理任務,要完成這些任務就必須全身心地投入。然而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旦管理者不能聚焦于本職工作,就不可能長期地保持工作的激情,這樣對企業來說必定會造成損失。
聚焦主業務要求管理者對工作專注、關注甚至偏執,就是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正如任正非所言:“我們要求干部要聚焦在工作上,這是一句十分沉重的話。”任正非的這句話需要華為的干部細細品味,才能真正有所感悟。
在華為,不僅管理者,連員工都被要求聚焦主業務。任正非要求針對員工的考試不要太多,不要讓員工把精力全部用在考試上,要有時間鉆研主要業務。任正非認為,如果公司總是組織員工進行考試,那些擅長考試而不擅長工作的人就會占到便宜,而那些擅長工作但并不擅長考試的人就可能吃虧,這樣他們就不能夠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上來。
華為有一個習慣,只要員工工作到晚上9點就可以免費吃夜宵,因此有些員工開玩笑說:“每天晚上老板請我們吃夜宵?!庇谑莿e人就很疑惑:“老板怎么會每天請你們吃夜宵呢?”原來,華為的員工只要“熬”到晚上9點,不管是不是真的在加班,就有7塊錢的夜宵吃。類似這種不注重實際效果的管理方式在企業內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華為人的言行。對此,任正非在2010年的一次講話中強調:我們不能形式主義,要讓員工有更多的時間聚焦工作,要減少會議、減少考核。
如今,華為人就像群狼一樣,寧可放棄那些唾手可得的小獵物,也要集中所有隊伍,捕捉身材龐大的馴鹿等獵物,這是狼群能夠長時間享有獵物的奧秘,也是華為一直致力于通信業發展并具有強大執行力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