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焊接機器人系統操作、編程與維護
- 孫慧平主編
- 3102字
- 2019-04-17 11:39:20
2.1 焊接機器人本體結構的基本形式
2.1.1 焊接機器人的組成與分類
焊接機器人按坐標形式可分為直角坐標型、圓柱坐標型、球坐標型和關節型4種。
1.直角坐標型機器人
直角坐標機器人是指在工業應用中,能夠實現自動控制、可重復編程、多功能、多自由度運動,且運動自由度之間成空間直角關系的多用途操作機,如圖2-1所示。為了降低直角坐標機器人的成本,縮短產品的研發周期,增加產品的可靠性、提高產品性能,大多數直角坐標機器人已實現模塊化,線性模組則是模塊化的典型產品,如圖2-2所示。線性模組通常由下列部分組成。

圖2-1 直角坐標型機器人

圖2-2 線性模組
①模組底座:軌道的安裝支撐件,不同于一般鋁型材,必須保證足夠精度的直線度、平面度。
②運動軌道:安裝在模組底座上,直接支撐運動的滑塊。一件底座上可以安裝一根運動軌道,也可以安裝多根運動軌道,軌道的特性及數量直接影響線性模組的力學特性。線性模組的運動軌道常用直線滾動導軌和直線圓柱導軌。
③運動滑塊:由負載安裝板、軸承架、滾輪組(滾珠組)、除塵刷、潤滑腔、密封蓋等組成。運動滑塊與軌道通過滾輪或滾珠耦合在一起,實現運動的導向。
④傳動元件:通用的傳動元件有同步帶、齒形帶、滾珠絲杠、精密齒條、直線電動機等。
⑤軸承及軸承座:用于安裝傳動元件及驅動元件。
為實現精確的運動定位,線性模組常用交流/直流伺服電動機驅動系統、步進電動機驅動系統、直線伺服電動機/直線步進電動機驅動系統。在要求高動態,高速運行狀態、大功率驅動等場合多用交流/直流伺服電動機系統;在要求低動態,低速運行狀態、小功率驅動等場合可用步進電動機系統作為驅動;而在要求極高動態,高速運行狀態、高定位精度等場合才會用到直線伺服系統驅動。
2.圓柱坐標型機器人
圓柱坐標型機器人(見圖2-3)有2個移動關節和1個轉動關節,工作范圍為一個帶缺口的圓柱環狀體。具有結構簡單、占地面積小、位置精度高、運動直觀、控制方便、價格低廉等特點,但不能抓取靠近立柱或地面上的物體。

圖2-3 圓柱坐標型機器人
3.球(極)坐標型機器人
球(極)坐標型機器人具有1個移動關節和2個轉動關節,其工作范圍為球缺形狀。如圖2-4所示。

圖2-4 球坐標型機器人
4.關節型機器人
關節型機器人也稱關節手臂機器人或關節機械手臂,是當今工業領域中最常見的工業機器人的形態之一,適用于裝配、噴漆、搬運、焊接等諸多工業領域的機械自動化作業。
按照關節型機器人的工作性質可分為搬運機器人、點焊機器人、弧焊機器人、噴漆機器人和激光切割機器人等等。按照關節型機器人的構造可以分為平面關節機器人(見圖2-5)、托盤關節機器人(見圖2-6)和五、六軸關節機器人。

圖2-5 平面關節機器人

圖2-6 托盤關節機器人
五、六軸關節機器人常用于機床上下料、噴漆、焊接、裝配、鑄鍛造等行業領域;托盤關節機器人一般有兩個或四個旋轉軸,以及機械抓手的定位鎖緊裝置,常用于裝貨卸貨、包裝、特種搬運和托盤運輸等領域;平面關節機器人有三個互相平行的旋轉軸和一個線性軸,主要用于平面的焊接、包裝、固定、涂層、噴漆、黏結、封裝、特種搬運、裝配等工作。
2.1.2 機械本體的組成及功能
機械本體是工業機器人為完成各種運動的機械部件,由骨骼(桿件)和連接它們的關節(運動副)構成,具有多個自由度,主要包括腕部、臂部、肘部和腰部等部件。如圖2-7所示。

圖2-7 機械本體的結構組成
1.腕部結構
工業機器人的腕部是連接手部(末端執行器)和小臂的部件,起安裝和支承焊槍、噴槍、電鉆、螺釘(母)擰緊器等專用工具的作用。焊接機器人一般需要具有六個自由度(六軸)才能使手部(末端執行器)達到目標位置和處于期望的姿態。腕部的三個自由度(J4/J5/J6)主要用于實現所期望的姿態,為使手部能處于空間任意位置,要求腕部能夠實現對空間的三個坐標軸的轉動,即具有翻轉、俯仰和偏轉功能。通常把腕部的翻轉稱為Roll,用R表示;手腕的俯仰叫做Pitch,用P表示;手腕的偏轉為Yaw,用Y表示,三自由度的工業機器人腕部可以同時實現RPY運動。如圖2-8所示。

圖2-8 腕部結構及運動
手腕在空間可具有三個自由度,也可以具備以下單一功能。機器人翻轉關節(R關節)的軸線與手臂的縱軸線共線,翻(回)轉角度不受結構限制,可以回轉360°以上。俯仰關節(P關節)的軸線與小臂和手部(末端執行器)的軸線相互垂直,轉動角度由于受到結構的限制,通常小于360°。偏轉關節(Y關節)軸線與小臂及手部的軸線在另一個方向上相互垂直,轉動角度同樣受到結構的限制而小于360°。
腕部按驅動方式可分成直接驅動手腕和遠距離傳動手腕。直接驅動手腕的驅動源直接安裝在手腕上,制造關鍵是能否設計和加工出尺寸小、重量輕、驅動扭矩大、驅動性能好的驅動裝置,常用諧波減速器。為了保證具有足夠大的驅動力,而驅動裝置又不能做得足夠小,同時又要減輕手腕的重量,通常采用RV減速器遠距離驅動方式,實現三個自由度的運動。
諧波減速器是利用行星齒輪傳動原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減速器,它依靠柔性零件產生彈性機械波來傳遞動力和運動,是關節型機器人廣泛使用的核心部件。如圖2-9所示。

圖2-9 諧波減速器
諧波減速器主要由帶有內齒圈的剛輪(相當于行星系中的中心輪)、帶有外齒圈的柔輪(相當于行星齒輪)和諧波發生器(相當于行星架)三個零件組成。作為減速器使用時,一般采用諧波發生器輸入、剛輪固定、柔輪輸出的傳動形式。諧波發生器裝有滾動軸承構成滾輪,與柔輪內壁相互壓緊。柔輪為可產生較大彈性變形的薄壁齒輪,其內孔直徑略小于諧波發生器的總長。諧波發生器是使柔輪產生可控彈性變形的構件。當諧波發生器裝入柔輪后,迫使柔輪的剖面由原先的圓形變成橢圓形,其長軸兩端附近的齒與剛輪上的齒完全嚙合,而短軸兩端附近的齒和剛輪上的齒完全脫開。圓周上其他區段的齒處于嚙合和脫離的過渡狀態。當諧波發生器沿一個方向連續轉動時,柔輪的變形不斷改變,使柔輪與剛輪的嚙合狀態也不斷改變,由嚙入、嚙合、嚙出、脫開、再嚙入…,周而復始地進行,從而實現柔輪相對剛輪產生與諧波發生器旋轉方向相反的緩慢旋轉。
2.肘部結構
機器人肘部是連接小臂和大臂之間的連接和運動部件,主要功能是調整腕部的姿態和方位。如圖2-10所示。

圖2-10 機器人肘部結構
機器人肘部通常使用RV減速器(見圖2-11),它是在少齒差的行星傳動機構——擺線針輪行星齒輪傳動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一種全新的傳動方式,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傳動比范圍大、壽命長、精度保持穩定、效率高、傳動平穩等一系列優點。RV減速器相比于諧波減速器具有更高的剛度和回轉精度,在關節型機器人中,一般將RV減速器放置在機座、大臂、肩部等重負載的位置;而將諧波減速器放置在小臂、腕部或手部。

圖2-11 RV減速器
RV減速器比諧波傳動具有高得多的疲勞強度、剛度和壽命,而且運動精度穩定,不像諧波傳動會隨著使用時間增長運動精度顯著降低。因此,世界上高精度機器人傳動多采用RV減速器,在先進機器人傳動中有逐漸取代諧波減速器的趨勢。
3.肩部結構
肩部是大臂與基座相連接的轉動關節,可以帶動大臂、小臂、手腕和工件的上下轉動,幅度較大,驅動力矩大,剛度和運動精度的要求高。肩部結構與肘部結構基本相同,其關鍵傳動部件也是采用RV減速器。
有些資料也把肩關節、大臂、肘關節和小臂等統稱為臂部,兩者的區別在于肩部結構特指動力關節,而臂部則包括了連接件和驅動部件。主要用以承受工件或工具的負荷,改變工件或工具的空間位置,并將它們移動到程序指定的位置。
4.腰部機座
機器人腰部包括機座和腰關節,機座是承受機器人全部重量的基礎件,必須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一般為鑄鐵或鑄鋼制造,如圖2-12所示。結構尺寸應保證機器人運行時的穩定,并滿足驅動裝置及電纜的安裝需要。腰關節是負載最大的運動軸,要求結構簡單、安裝調整方便,可以承受徑向力、軸向力和傾翻力矩。

圖2-12 機器人腰部機座
- Java逍遙游記
- Data Visualization with D3 4.x Cookbook(Second Edition)
- Mastering Concurrency Programming with Java 8
- Docker進階與實戰
- Oracle Database In-Memory(架構與實踐)
- Mastering Unity Shaders and Effects
- JavaScript動態網頁開發詳解
- BIM概論及Revit精講
- RISC-V體系結構編程與實踐(第2版)
- Multithreading in C# 5.0 Cookbook
- LabVIEW虛擬儀器程序設計從入門到精通(第二版)
- 移動互聯網軟件開發實驗指導
- Odoo 10 Implementation Cookbook
- Django 3.0應用開發詳解
- Mastering Doc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