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一個月的多輪磋商,華夏國代表袁宗寶和東瀛代表伊藤最終達成如下停戰協議條款:
甲即日起,東瀛退出與英吉利、大清帝國的三國同盟關系。
乙東瀛自愿加入華夏共和國聯盟,互利合作共同發展。
丙東瀛保留天皇和德川幕府榮譽地位,但不再參與國務。
丁實施國務內閣表決制,內閣成員七名: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代表,其中本州內閣代表2名,九州、四國、北海道內閣代表各1名,華夏國委任特別內閣代表1名,該特別投票權相當于2票。
戊華夏國租借九州島、四國島九十九年,年租金按一百萬兩支付。華夏國在該區域享有行政權、司法權和駐軍權。該區域產生商貿、關稅和其他經濟收益,與東瀛地方按五五分成。
己東瀛賠償華夏國軍費五千萬兩白銀,二十年內付清,可以勞動力輸出、礦產、農產品等方式抵償。
其中,丁條款中關于內閣代表的設定有特定含義:華夏國目前對本州和北海道掌控力度不夠,對其代表的產生和行為方式無法管控,但其票數充其量只有3票,而九州、四國為華夏國租借地,再者華夏國委任內閣代表有兩票的權利,則意味著華夏國掌握有東瀛內閣4票的相對優勢,任何對華夏國不利的法令均無法在東瀛內閣通過,諸如戰爭,征稅等重大議題。如強行推進,則可以違憲或叛國罪對內閣成員或相關強力部門和人員進行起訴。
一致協議塵埃落定,百年內東瀛再無翻盤可能。
隨著東瀛宣告加入華夏共和國聯盟,無論是大清帝國,抑或英吉利駐旅順港艦隊,都感受到空前的寒意。
東瀛駐吉林守軍大多已改旗易幟,高級將領經過一番甄別,如有濃厚反華夏共和國聯邦情結者,一律革職永不敘永。同時,由袁宗寶派昆明陸軍學院軍官訓導團入駐,名為教導,實為管控,以防出現臨陣倒戈事件。饒是如此,近二十萬東瀛駐軍依然有三成拒絕接受華夏國整編,番號被撤銷,人馬就地解散,但不免有漏網之魚趁機攜帶武器逃入深山,玩游擊戰術。只能怪他們太年輕,不知道福康安、袁宗寶的手段,除派遣小股特遣隊進山剿匪外,對這些游兵散勇發布賞金令,身價比傻狍子還值錢,諸多獵戶紛紛請纓上陣,不出半年便將這些人清理干凈。
而先前移民吉林的墾殖團,則繼續留在吉林,但墾殖面積和收成重新核定,按每個地方的總人數核定平均數,不分本土,關內,或東瀛外來人員,只要是華夏共和國聯邦成員,一律享有平等權利。既然享有權利,也要承擔相應的義務,收成按年景,收取總收入的兩成,并不再攤派其他任何費用。在刨除投入后,雖談不上富足,但溫飽有余,生活水準比關內抑或東瀛提高許多。
此刻,困守盛京的永琰、劉墉等人成為熱鍋上的螞蟻,急的團團轉。自東瀛宣布投降后,周邊情形瞬時逆轉,原有的后方保障基地成為一線攻擊前沿。即便有旅順港近萬人的英吉利艦隊,不過畢竟隔著上千里路,遠水救不了近火,而讓英吉利艦隊棄船登岸作戰,無疑是天方夜譚,再者也未必是華夏國陸軍的對手。
盛京大清皇宮。永琰召集劉墉、紀曉嵐、和珅等人商議和華夏國的戰事:是戰是和必須有個章程,現如今僅靠手上不足十萬的兵力,對抗華夏近二十萬大軍,更不需說還有十多萬反水的東瀛武士們。
“諸位,聽聞有人談論議和之事,如不戰而降,會面臨什么樣的后果?難道要讓朕像東瀛天皇和幕府一樣,被剝奪權力被圈養?諸位可甘心情愿?”永琰環視眾人,不緊不慢的的問道。
“圣上,數十萬東瀛尚不敵華夏虎賁之師,何況我等新練成之軍旅?如若倉促上陣,無異以肉投狼群,徒增傷亡啊。”和珅嘆道。
“依你之見,把我交出去便萬事大吉?你們繼續享用榮華富貴?當初是你們擁戴朕登位大典,沒有你們的功勞,朕不會如此煎熬。”
“圣上,如今局面勝負已分,倒不如派人打探福康安口風。”
“和大人好主意,何人能擔此重任?
“此人須心思縝密,口吐蓮花之人,和大人,你說呢?”劉墉笑道。
“莫非劉大人愿親自前往?”
“和大人宦海沉浮數十載風采依然,此行非和大人莫屬!”
“為圣上安危和黎民百姓,舍棄我一人有何不可,只是擔心我人微言輕,還需要一個伴當同行為好。”
“大清國運全在此舉,望兩位大人協力同心,不辱使命。你們退下吧,朕想休息一下。”永琰看二人爭執不下,他人作壁上觀,頓感乏味至極,談判議和的事交給他們吧,是放下這副爛攤子的時候了。
對和珅和劉墉的不請自來,福康安并沒感到意外:大清帝國獨木難支,最終還是要回到華夏共和國的懷抱。福康安有心放永琰一馬,但以袁宗寶、蔣百里為首的諸位將領不答應,見風使舵、三姓家奴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受到歡迎。戰事終止意味著審判日的到來,如何安置永琰、劉墉這些人也令人頗為頭痛。妄圖獨立,擅交外邦,荼毒生靈這些罪名可都是有據可查,即便福康安動用大總統的特權,特赦永琰、劉墉等人,難保他人不會找麻煩。再者,永琰手下還有數萬鐵粉,無論是關內還是關外,留在身邊終究是禍患。
再三權衡利弊之后,福康安命袁宗寶暗地通告永琰,和談意味著審判,命其另做打算,比如移民。至于移民的地點,東南半島顯然不合適,非洲環境太惡劣,歐羅巴也非永琰等人所能站穩腳跟的地方,唯有北美和南美或許還有一搏。
最終,永琰、劉墉、紀曉嵐一干人等遠渡重洋移民加利福尼亞灣,臨行前將寄存在洋行的數千萬兩白銀和珍奇異寶一并取出運往加利福尼亞,同行的還有數萬清國新軍士兵和隨行眷屬。名為安全保護實則監督押運,福康安命水師第三艦隊沿途護航,直到安全抵達太平洋東岸的落基山脈。從此在太平洋東海岸,一個新的國家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