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6章 坤卦卦辭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元亨,利牝馬之貞

接下來我們就進入坤卦,先看卦辭。這個處處都有老子思想源頭的一個卦,有大地之母、包容無限的至柔之象,強調要處理好廣土眾民的人際關系。當然它是建構在乾卦自強不息的基礎上,然后擴展到人群社會;秉持乾卦的天理,希望能突破山河大地的險阻,在現實人間開展。這就是坤卦的特點。因為真實的人生并沒有那么順利,在“理”上行得通的,在“勢”上不一定行得通。

坤卦就教我們包容忍耐,要看得遠,要如宰相肚里能撐船,不要在乎發展過程中是亨、利或不順,因為終究會有善終的。說到“終”,我們看乾卦講創始,可是有始無終的例子多得很,有權、有錢者,不得善終的幾率超高。要“有終”不容易,而且要能終而復始:到你這兒雖然結束了,你卻留下了一個典范,你的結束就可以帶動新一代的開始。終而復始是《易經》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我們再繼續看坤卦。坤卦的卦辭不像乾卦,乾卦卦辭簡單明確,是沒有任何條件但書的全德之卦。坤卦雖然也是“元亨利貞”,但有現實形勢(如情欲等)的制約,必須突破這些限制,才能回歸乾卦渾然一體的“元亨利貞”四德俱全;天理與地勢合一,才有往下生生發展的力道。所以坤卦說“元亨,利牝馬之貞”。“利牝馬之貞”就是一個條件,提醒我們在坤卦的環境,就要以坤卦之道作為處事待人的基本法則。坤卦要固守堅持的“貞”,與乾卦的“貞”不完全一樣。處于坤卦之中,就得面對坤卦的現實,表現坤卦的特性;山擋在前面,就得想辦法越過;水攔在那里,就得想法子渡河。所以在坤卦伊始,就把“牝馬”的概念提出來,你懂得牝馬的行事方式,按照牝馬的生態,重視與別人共事配合,不要爭先恐后強出頭,這就對你絕對有利,你就有可能回歸乾卦的“元亨利貞”。如果你不懂得“牝馬之貞”強調群性的特質,事事想要稱雄做主,那么你絕對不會有好結果,更談不上“元亨利貞”了;而且乾坤兩卦之間如大小、強弱、剛柔、陰陽之間就會產生關系的緊張、對立,甚至兩敗俱傷,就如坤卦上爻“龍戰于野,其血玄黃”的結果,十分慘烈。

“牝馬”是老子、也是道家最基本的意象。“牝”即陰柔的、雌性的,不甘雌伏,與之相對的是雄性的“牡”。老子云:“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這段話出自《老子》第六章,在開宗明義開始不久就提出“牝”的概念,可見這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易經》的卦辭絕對在《老子》之先,可知老子的思想是直接從《易經》坤卦來的,只是坤卦講“牝馬之貞”,亦即母馬如何配合公馬的生態。老子講“玄牝”,“玄”在第一章就出現了:“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意思是最后的無上真理。玄是一種帶有一些光點、一點赤紅色的黑,就像夜空的顏色,所以叫“天玄”。“地黃”則是大地的象征。天與地各有一個具有象征性的代表色:夜空中閃爍著一些星點,因為離我們太遠了,很神秘,讓人有無限的遐思,所以那個顏色就叫玄;地黃就非常現實了,就在我們腳下踩著,那種厚實、包容的感覺是觸摸得到的。尤其是《易經》的誕生之地——黃河流域、黃土高原,遍地都是黃。老子講的“玄牝”,與乾卦的“天玄”還是有關聯的,把“牝”推高到一個極致。“玄牝”并不是講什么神奇的事物,而是講小嬰兒的生理反應。嬰兒離青春期還早,根本沒有男女觀念,他雖然不知道“牝牡之合”(即陰陽交合),但他一樣具有自然的生理反應,這也叫“牝牡之合”。在六十四卦中,離卦是不太一樣的,這兩個不是偏上就偏下,“巽下斷,兌上缺”,離卦剛好“離中虛”,是最中道、最恰當地繼承了坤卦母親包容寬厚的德行,所以離卦中也有“牝”的象。坤為牛,負重行遠,任勞任怨,離卦就講“畜牝牛”。

另外,利牝馬之貞說明坤卦與乾卦千絲萬縷的關系。乾為馬、坤為牛,坤卦的卦辭還是沒有脫離乾卦,因為馬是乾卦的象。但這里強調母馬要與公馬配合;公馬怎么領頭跑,母馬一定跟進,配合無間,而且絕不搶先。這才是“牝馬之貞”。因為馬是乾卦的象,坤就要懂得守柔、配合。這在上古時期的華北平原,可能就是最樸素自然的生態觀察,因為那時有很多未馴服的野馬,馬群以群居為生,帶頭的一定是公馬,后面一群母馬跟進,絕不落后,也絕不搶先。這就是坤卦強調群性的德行,與公馬配合無間,不會一天到晚爭權內斗。正如老子所說的“不敢為天下先”,與世無爭,才能得善終。這就是坤卦“利牝馬之貞”的意思。能守住這一點,最終一定會得到正面的效益。這是和乾卦的“元亨利貞”不同的地方。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

前面是用馬的意象談坤卦如何舍己從人,后面就挑明了講要如何落實到人世間了。“君子有攸往”,“攸”就是“所”,利益攸關,利害所關;“往”就是往前走,心中有主張、有堅持,不是漫無目標。畢竟坤卦也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然后擇定乾卦,見賢思齊,跟著他走。君子是指有智慧、有上進心的人,要怎么“有所往”才能實踐坤卦的精神呢?首先就要確定目標,然后培養建構人生的實力。

“先迷后得主”,世事不會那么順利,剛開始可能會迷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原因就在于由乾入坤,入世漸深,碰到現實的利益,就像小孩子長大越來越不可愛,欲望越來越多;如此涉入人間,不免迷惑。這一迷惑,受到欲望的驅使,距離乾卦象征的天理越來越遠,這叫“先迷”,迷途、目迷五色。可是坤卦還是有“元亨利貞”的基本良知良能,即使受到挫折,也會醒覺。迷途知返后,就會發現還是得接受乾卦所代表的天理、天道指揮,就像基督教講“皈依我主”一樣。所以,不要在欲望與現實糾纏的坤卦形勢中迷失方向,浪子回頭當及時。即使前面有一段迷失的過程,后面覺悟了、立刻改弦更張,又懂得奉乾卦的天道為主,甘心作從,信受奉行,中心又有主了,這就是“后得主”。一得主,乾與坤的矛盾解開,理與勢的分離彌合了,天理、人欲慢慢又找到了平衡點。

“先迷后得主”說明什么呢?其一,坤卦缺乏乾卦的指導,偏離天理,常常會有迷惑,甚至一迷就回不了頭。人生一定會犯錯,若迷途知返,還是會被接納的;只是中間度過一段荒唐歲月,這就是“先迷后得主”的第一個意思。

其二,與道家的處世哲學很接近了。乾卦是要帶頭往前沖的,坤卦則不是,坤卦絕不帶頭,絕不搶先;別人做對了,我就跟進、配合。這樣一來,非但不必冒開拓的風險,甚至是撿現成的,正如人家研發產品獲得專利,而你只要付一點權益金,就可以量產拷貝,雖然不是你的開創,但你照樣可以獲利。像臺灣地區的經濟發展主要就是代工產業,那就是坤卦,也是一種生存方式。乾卦的創意,坤卦跟進。所以道家發現很多事情搶先反而沒有任何好處,于是主張“不敢為天下先”。老子這樣說,也不是認為人生永遠沒有搶先的機會。但是如果是資源有限的坤卦體制,就不要做自己做不來的事,量體裁衣,不敢為天下先。否則極可能什么也沒搞出來,反而第一個犧牲。所以要有自知之明,讓那些乾卦性格的人去搞創業,一段時間之后,我發現他值得肯定,我就跟他配合;如果他出事了,那我當然不跟從了。這就是后來居上的概念,至少能夠自保,所以不敢為天下先。“先”就是搶先的意思,搶先就迷,因為你是坤卦,你哪有開拓的能力?懂得居后,跟乾卦配合得很好,他需要你,你需要他,不但不沖突,反而會互利雙贏。這就是“后得主”的第二個意思。

總之,《易經》教你看長遠、看最后,因為得善終不容易,現實中有開始沒結果的多得是。關于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參考復卦。復卦是乾、坤之外最重要的卦,復卦第一爻是“不遠復,無祗悔,元吉”,沒有問題;第六爻是“迷復,兇。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至于十年不克征”,慘得很!又是一個大迷,“迷復,兇”,而且緊接著天災人禍并至,然后長達十年一蹶不振。復卦剛開始時,有一點差錯,但是迷途知返、及時修正,所以沒問題;但接下來犯的錯沒人提醒,自己又不反省,越差越遠,最后天災人禍一起來,想回頭也來不及了。從初爻錯到第六爻,真是夠糊涂了,而且積重難返,所以是《易經》中非常兇險的一個爻。換句話說,復卦第六爻就不是“先迷后得主”,因為他回不來了;初爻沒問題,初爻是“得主”的。先得主而后迷,就會搞得很慘。復卦可以作為人生的警醒參考。坤卦基于慈母的愛心,在《易經》第二卦就告訴我們:人生都是要往前奮斗的,“君子有攸往”,不論男女老少、強的弱的、大的小的,剛開始難免迷途失道,但最后的結果才是最重要的。

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乾卦《彖傳》云:“……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從這句話可知,“時”居主導地位。除了“時”之外,還有“位”,而“位”要依“時”才能有所成就。在《易經》中講的就是時與位,即時間空間的概念,并且時位一體,不能分開。既然乾卦講了“時”,坤卦就開始講“位”,從卦辭可以看到,東南西北的方位都點出來了。平時我們無論往何處去,事先都得弄清方位。這就好比人生過程中任何一個定點都要搞清楚方向,否則難免四處碰壁。

《易經》自然也涉及卦象的方位,如“先天方位”、“后天方位”;坤卦就有“西南”、“東北”。這就告訴我們,人生的羅盤要清楚,從哪里出發,希望最后到哪里,即使中間遇到什么形勢狀況,也要穩住、不能迷途。可見,有一個人生指南是何等重要。

“利西南得朋”,這句話有非常清晰的智慧在里面。剛剛講“得主”,現在講“得朋”,可見朋友很重要。“東北喪朋”,如果方向錯誤,不但沒辦法爭取到朋友,還天天和人家吵架,甚至引起戰爭沖突。《易經》最大的智慧就是要求我們了解可能的敵友關系之后,逐步化敵為友。而坤卦的“東北喪朋”就給了警示,朋友關系沒搞好,反而把朋友激成敵人,那是最可怕的。因為朋友對你總有一定程度的認識,“蜜月期”一斷,或者是離婚,或者是分手、散伙,他站在一個競爭者的立場,對你的虛實了如指掌,就會比陌生的敵人還可怕。坤卦這兩句話就告訴我們:既然要重視人際關系,方向就一定要抓準;尤其是“位”,定位,個人的定位、組織的定位、國家的定位,都很重要,別搞錯。一旦定位錯誤,與周遭關系惡化,天天沖突,你怎么做事?何況還是處在資源不足的坤卦中。

“喪朋”與“得朋”,一個“得”,一個“喪”,綜觀《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到處都在講“得”與“喪”。因為在現實人生總不免得與失的計較,患得患失,有時候得而復失,有時候失而復得;得則皆大歡喜,一旦失去,就如喪考妣一樣,所以叫“喪”。

如此看來,“喪朋”的后果相當嚴重。那么在本卦中,“朋”到底是講什么呢?就是乾、坤為朋。注意,不是同性為朋,坤與坤不能生小孩,乾與乾也不能生小孩,一定要坤與乾做朋友,正如男女陰陽異性相吸互補,如此才能生生不息。所以站在坤的立場,一定要想辦法和乾卦發展出一種朋友的關系,搞好關系,拉近關系,不要沖突,這個關系就要發揮坤卦的智慧,即不要爭先搶做老大,不要對著干。

“得朋”就代表乾、坤關系好得很,兩岸關系、朝野關系、世界各國各民族各文明之間的關系都好得很。大家都是朋友,一個世界大家一起辦奧運會,大國小國都一樣。正如《論語》說的“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換一種說法就是:四海之內都“得朋”也。這是坤卦重點中的重點。

大多數人都認為,人生不能白干,因此在“迷惑不解”時,希望“得主”;“得主”之后,乾主、坤從,下面就是“得朋”;建立一個平行對等的關系,你需要我,我需要你。但是必須先掌握西、南方位,如果搞錯方位,東、北方位就會導致“喪朋”,那是撕破臉的事,造成關系的對立緊張,不但不能生生不息,還可能帶來滅亡。這種做法是最沒有智慧的。

這就是坤卦中的“得朋”、“喪朋”。乾、坤互為朋,異性為朋,這一點千萬不要搞錯,因為《易經》中“朋”的概念,都是指陰陽之間的和合互補。如果是單純的陰與陰、陽與陽,那就沒有任何生機。所以人生要懂得辨識那些明顯與自己不同的東西,然后積極的跟他合作、學習,這才有突破困境、開創新局的可能;否則路子會越走越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小。

“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后面還有一個結論,即“安貞吉”。“安”字的偏旁是寶蓋頭,是女陰之象。《易經》的陽爻是陽根的象,《易經》的陰爻是女陰的象。“安”字下面有一個“女”,這真是無比的安靜。國家安全、安定、安靜,安于利,固守坤卦該守的“牝馬之貞”,就一定會吉,給你帶來無限的福報,而不是毀滅的殺機。所以坤卦中“元亨,利牝馬之貞”,中間當然有“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講細一點,要盡量爭取朋友,要維系朋友關系,不要制造敵人,更不要化友為敵。人生得與喪之間的關系,永遠要有自知之明,要安于“牝馬之貞”,才會獲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江县| 乐平市| 抚顺市| 新密市| 文安县| 临泉县| 临颍县| 汝州市| 都昌县| 河西区| 盐源县| 加查县| 乐陵市| 泰兴市| 突泉县| 绥德县| 庆元县| 千阳县| 思茅市| 广德县| 留坝县| 衡山县| 沁水县| 三穗县| 乌拉特前旗| 盘山县| 石楼县| 渝北区| 房产| 彩票| 潢川县| 历史| 正镶白旗| 连平县| 呼图壁县| 家居| 清水县| 昌吉市| 永康市| 陇南市| 阳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