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是把雙刃劍:人們最容易陷入的中成藥使用誤區
中成藥因其應用方便、方便攜帶、功效顯著而深受歡迎。中成藥品種繁多、劑型復雜、配方不同、療效有別,如果使用得當,就可快速奏效;反之,輕則不見效或延誤病情,重則會使機體損傷甚至危及生命。下面介紹一些中成藥常見的使用誤區。
中成藥被用反
所謂“用反”,就是把寒性的藥物用在寒性病上,或者將熱性的藥物用在熱性病上,這樣的后果肯定是雪上加霜、火上澆油。
當下有很多人腎虛,所以補腎藥也成了常用藥。但是問題也來了,腎虛有腎陰虛和腎陽虛的分別,這兩種腎虛的寒熱性質是完全對立的。腎陰虛的人是因為陰液少、水分少,所以病情肯定是偏熱的,吃藥就要吃涼性的;腎陽虛的人因為陽氣少、熱量不足,病情肯定會偏寒,吃藥時就要吃溫性的、熱性的。比如,金匱腎氣丸和六味地黃丸都是補腎的,它們之間的區別是:金匱腎氣丸是專門調理腎陽虛的;六味地黃丸是調理腎陰虛的。兩個藥性,一熱一涼,用錯了就會適得其反。
中成藥被用窄
多數人對中成藥性質和使用方式的了解,都是通過藥品說明書,機械地按照藥品說明書上講的癥狀和自己的癥狀來對比,對應了就覺得要吃這個藥。事實上,即使癥狀相同,但引起癥狀的原因和病理不同,調理方法也大不一樣。照搬說明書上癥狀的做法,不加辨證思考,很容易造成對經典老藥的片面、機械使用,將原本調理范圍廣的藥物用窄。
比如二陳丸,看藥品說明書,很可能被僅僅理解為一種消食藥,但二陳丸的價值在于祛除身體內的痰濕。“痰濕”是中醫特有的概念,其中包括胃腸道不能消化的飲食積滯,更包括血液中積滯的各種毒素,都是應該排出但沒有排出的代謝廢物。二陳丸的祛痰濕作用正好派上用場,這便使它成為我們身體的“清道夫”。
中成藥被用歪
所謂“用歪”,就是只看說明書,覺得和自己的癥狀相吻合就選藥,不懂得辨證用藥。比如,“上火”是我們經常遇到的毛病,很多人都喜歡用中成藥調理。只要一出現牙疼、上火的癥狀就購買牛黃解毒片吃,有些女性還利用它的泄瀉功效來通便減肥。
牛黃解毒片、牛黃上清丸都是清熱解毒產品,都屬苦寒藥,中醫辨證適用于實火上攻的癥狀;若患者是由虛火或者心火引起的上火,用這些藥物反而會導致身體更虧虛、癥狀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