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要用好中成藥
- 裴勝
- 727字
- 2020-04-17 10:15:48
內服中成藥外敷,有什么優勢
藥物外敷屬于經皮給藥的范疇,藥物經皮膚直接吸收入血,能夠避免對內臟器官的不良影響。藥物有效成分在血液中達到一定程度就能起到治病的作用。中醫認為,皮膚是有孔有竅的,可以自由呼吸,因此藥物外敷在皮膚上是能夠被人體吸收而起到治病作用的。各種膏藥、洗劑本身就是適合外治法的劑型。
中成藥的最神奇之處就是,很多內服的藥也能夠通過外敷的方式達到歸經、歸血,調理疾病的目的。
哪些人更適合用外敷法
內服中成藥外敷的方法更適合婦女和兒童使用。婦女和兒童的皮膚含水量高,經皮膚吸收的速度比其他人群快。從中醫角度講,婦女和兒童的毛孔要比成年男人疏松得多,所以藥物成分更易進入身體,外敷效果會更好。
各種劑型內服藥的外敷法
1.內服藥如果是水劑的,可以直接外用。例如藿香正氣水外用能夠調理手足癬等真菌感染類的皮膚病;桂枝合劑可直接涂抹在背部肺俞、風門等穴位,并用手按揉,可以調理惡寒發熱、頭痛冒汗的感冒。
2.內服藥如果是丸劑、散劑或片劑,外用時要先碾碎(如果外面包有糖衣要去掉),通常還需要加上白醋、水或蜂蜜等調勻后才可以使用。
藥物外敷的常用位置

藥物外敷的位置不盡相同,主要有以下幾種:
1.肚臍
最常用的是肚臍,也叫神闕穴。神闕穴是任脈要穴,也是人體的黃金分割點,它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與五臟六腑相通,很多疾病都可以在此處敷貼藥物調理。因為神闕穴在肚腹上,故與胃腸相關疾病,用藥物敷貼此處效果最佳。

2.涌泉穴
涌泉穴是腎經的第一個穴位,凡是頭部疾病或須引熱下行的,都可以上病下取,將藥物貼敷在涌泉穴上治病。例如頭痛,可用正天丸碾碎加白醋調和,敷在涌泉穴上。

3.具體病癥,找相關穴位
例如感冒、咳嗽、哮喘、過敏性鼻炎等肺系疾病,都可取相關的大椎、風門、肺俞等穴位外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