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中醫叢書:三國演義與中醫
- 胡獻國
- 709字
- 2019-01-10 18:38:30
天年是多少年
原文賞析
《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斬于吉,碧眼兒坐領江東”中寫道,孫策彌留之際,對其母說:“兒天年已盡,不能奉慈母。今將印綬付弟,望母朝夕訓之。父兄舊人,慎勿輕怠。”“言訖,瞑目而逝。年止二十六歲”。與“天年”相關的詞語還有終其天年、以終天年、天年不遂、天年不齊、天年不測、壽滿天年等。孫策說天年已盡,哪么,天年究竟是多少年呢?
中醫觀點
“天年”,是我國古代對人之壽命提出的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命題。人的自然壽命謂之天年,亦即天賦之年壽。生命的年限,即機體從出生到死亡所經歷的時間,稱之為壽命。通常以年齡(指年代年齡,又稱歷法年齡)作為衡量壽命長短的尺度。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個體壽命有長有短,但大都不會超過一個最長的限度,人類自然壽命的最高限度,稱之為壽限。據資料顯示,解放前,中國人的壽命才30多歲。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醫學科學的發展,人類的壽命也在逐漸延長。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65歲以前算中青年,65~74歲算青年老年人,75~90歲算正式老年人。按照生物學原理,哺乳動物的壽命是其生長期的4~7倍。人的生長期,是用最后一顆牙齒長出來的時間(25歲左右)來計算。因此,人的壽命最短應是100歲,最長是175歲,正常應該是120歲。一般而言,人類的最高壽命不超過120歲。《養生論》言:“上壽百二十,古今所同”。千百年來,人類的壽限并無重大突破。
人生歷程按年齡劃分:初生曰嬰,初語曰兒,初行曰孩,初學曰童,二十曰青年,三十曰壯年,四十曰強年,五十(亦稱半百)曰中年,六十日耆,七十曰老,八十曰耋,九十曰耄,九十以上曰壽考。
從三國“人年五十,不稱夭壽(第八十五回)”來看,孫策年止二十六歲,是未活到天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