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一通賽前閑聊了一陣后。
賽事既開,解說們也隨即將聊天的重心放在了選手們的比賽上。
與此同時,同樣是位于賽場正上方空中的集記錄與報幕等功能于一體的飛行器上,兩個隊伍的隊標及隊名同時彈出。
男解說員:“說到這三支隊伍啊,都是今年新晉的...”
女解說員:“哦...第一輪比賽的兩支隊伍已經出來了,雙方分別是千雪和判落時。”
(同看到“千雪”二字,時夜等其他人不約掛著對其巧笑的看了一眼身旁的傾千雪。)
男解說員:“雙方隊伍開始選定首戰人選。”
鏡頭給到,沒過一小會兒。
男解說員:“雙方這都先選了女生打頭陣。”
女解說員:“哦~兩邊第一場都是女生啊。”
判落時隊選手區。
“加油啊。”
“小茵加油!”
“好的。”霽文茵對隊伍的其他人點頭一笑,隨即懷揣著激顫心情的離開了座位。
很快隨著人員指引,霽文茵來到了東側檢備區。
(檢備區有兩個,分東西,以便兩方選手能適時等距的從兩個方向踏入賽場。)
“武器已脫離。”
“‘盾’已配備就緒。”
“首戰加油。”檢備區的一名女負責人員見一切準備就緒后順勢對霽文茵鼓勁了一聲。
“好...好的!”
隨即緊握著一柄規稱長劍的霽文茵緩步向出口外的賽場走去。
“不要緊張,不要緊張,要正常發揮!只要正常發揮,一切都沒問題的!”一邊走她還在一邊平復調整著自己。
“嘩……”而當兩名選手紛紛踏入指定準備區域后,賽館瞬時傳來了陣陣的歡鼓聲。
“呼...”而第一次感受到如此氛圍的霽文茵則又是不由得一深顫,于是她開始不斷的深換著呼吸,試圖能強壓住她此刻緊張不已的身心。
“場景隨機中...”
“場景確認,確認為——平原。”
“場景加載中...”
“場景加載完畢...”
“投建。”
而在空中屏幕的“投建”命令文字一出后,賽場上除選手所站區域外開始整變,緊接著整個賽場的環境就由一些“氣態”的物質而擬成了“平原”。
(所擬造出來的除壁墻外的各物質的相關特性數值貼合現實實際,且均可被破壞。)
“戰斗倒計時。”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戰斗開始!”一個偏女性的機械提示聲過后。
“基因鎖,開!”
霽文茵與對面那名女生聞聲不約的瞬間起步向對方高速奔去。
場地雖大,但其實在現時代基因者的身體素質下并不夠看,于是沒過幾秒,兩人直接便直接以刃迎面相接了。
“叮...叮...鏘...鏘...”
“盾值-50。”
“盾值-50。”
“盾值-100。”
解說臺上。
男解說員:“兩名選手直接選擇了正面相迎,崩劍,洗反,橫掃,動作非常連貫。”
女解說員:“雙方的進攻節奏都很快,而高節奏的攻勢其實是最容易出現失誤的,所以這場對決很考驗雙方的心理素質啊。”
兩名解說員一說一和,盡管內容看起來不怎么樣,但實聽起來卻頗為有一些不可或缺的感覺。
……
比賽場上。
身處“平原”中心與另一名同持長劍的選手決拼了一小會兒的霽文茵,在通過賽事所配備的半個記錄眼鏡上看到了對方的盾值要在自己之下的時候,心中的擔心之意不由的舒緩了幾分。
“她的盾值下降的比我快,所以...能行!”
而在這種高節奏的弱攻勢之下,這場單人的對決也很快以大概領先了兩個攻擊點的霽文茵獲得了第一場的勝利。
隨后空中屏幕報出信息,坐臺區域也例時響起了掌鼓聲。
但是...
這個掌鼓聲的聲勢卻并不怎么“浩大”,說是例時,就真的像是正常一場比賽結束后本該出現的。
而論其原因,就是她們兩個的戰斗真的有些滿足不了來此觀看比賽的大部分觀眾的“爽”點了,她們的攻擊動作雖是流暢又連貫,但卻平淡無奇,雙方幾乎每時每刻都會互轉的攻守方,看似是“焦灼之象”,但實則更像是因水平拉不開的拖延回合制打斗。
“嗯...怎么說...感覺她們兩個都有些太過依賴于武器了。”第一場單人對決結束,在座位上的時夜也是有些覺得少些意思的做出了評判。
“明明有很多能配合身體所打出來的決定性攻勢,但是兩邊卻沒人有一次有那個意識去做的。”
“嗯。”一旁早就從她們交手的那一瞬間就拄著臉龐(失去興致)的暮語笙輕微的點了點頭。
“感覺他們兩隊的比賽應該要打很長的時間了。”
——————————————
“盾”。
非常規語義上的盾牌,盾式防具。
而是比賽方為降低重傷率及提高比賽觀賞性而設置的選手防護機制。
選手踏入賽場之前,在檢備區,除了要自選近戰武器或遠程武器外,還要被配置2000——5000不等“盾值”的“盾。”
這種幾乎以隱形態環繞在選手身旁的“盾”,依舊采用某種“氣態”物質凝聚而成,不會對選手產生任何負擔。
而它存在的作用就是等同它常規語意上的作用,在“盾值”未清零之前,戰斗中出現的任何形式的交碰,它都能替選手“吸收”,然后根據一種既有公式的來對那個交碰的傷害值進行計算并轉減“盾值”。(選手身上還有一種專門記錄這個傷害值的設備)
至于“盾值”先歸零的那方,其實也并不算戰敗,只是已經滿足了認輸條件了,在那時選手可以自行選擇繼續戰斗或者認輸,如若選擇前者,由此被造成的一系列允許范圍內的傷害將由選手自己承擔。
另外因為“盾值”在“1”即臨近破碎線時有吸收當次所有溢出傷害的機制,所以它的實際吸收量要比它名義上的那個數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