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老子公開課
  • 劉亞玲
  • 2339字
  • 2019-01-05 10:27:21

老子的故事

中國的民間文化積淀豐厚,不僅有豐富的民間故事,還有美麗的神話、動人的仙話,關于老子的神話、仙話就不少。

1.孔子向老子求教

孔子很謙虛好學,當時老子名聲很大,孔子決定去拜見老子,向他請教禮的問題。于是孔子一路風塵仆仆地從魯國山東曲阜來到周王都洛陽。

那天老子剛洗了頭,正在晾頭發。孔子一踏進門就被眼前的情景弄傻了,只看見老子披著長長的散發,迎風而立,微微抬頭,雙目似閉又非閉,面上似笑又不笑,神情似醒又非醒。樹葉飄過,不動聲色;風吹拂臉,聲色不動,就像一株枯樹挺立在那兒!孔子心里打了個問號:這就是當代最有名望的大思想家、大學問家老子?怎么會這個樣子啊,像個枯木?不過孔子很有禮貌,不打擾老子,而是先退了下去,靜靜等待著。

當老子會見孔子,和他談論時,孔子好像被老子帶到了一個神奇的智慧世界,看到了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智慧,聽到了從來沒有聽到過的哲理。

孔子很真誠又很直率地問老子:“先生,是我眼花了呢,還是真的,剛才先生的形體就同枯木一樣,好像超脫了一切!”老子微微一笑,講出了一番深刻的哲理。原來老子利用晾頭發的時候,完全進入了一個寂靜的、虛無的、深邃的奇妙世界,遨游到萬物本來開始的地方,即事物的生機活潑的原生態中去了。孔子奇怪地問道:“這種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老子神秘地一笑說:“達到這種境界是最高層次的審美,是最高層次的快樂,能夠體味到這些的就是最高境界的人了!”孔子的心靈被震動了,老子的形象在他心目中變得無比高大,無比智慧,無比光輝。

據說孔子拜見老子回去以后,幾天沒有講話。學生們都很納悶,咱們的夫子怎么了?其實孔子是在進行深刻的反思。孔子從此以后變得眼界更開闊,思想更博大,智慧更豐富了!后來孔子深深感嘆說:“真了不起啊,老子是人中之龍啊!而我好像是甕罐中的一只小小的飛蟲啊!”

孔子的學生不懂:“請問老師,為什么稱老子是龍呢?”孔子說:“如果是只鳥,我當然知道會飛;如果是條魚,我當然知道會游;如果是只野獸,我當然知道會跑。是鳥,就可以用箭射它;是魚,就可以用線釣它;是野獸,就可以用羅網捕它。至于一條龍,我就不知道它是怎樣乘著風、駕著云遨游太空的。所以說老子是龍啊!”(詳見《莊子》)

2.老子出關

老子后來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弱了,衰敗得不像樣子了。于是在56歲那年辭官,告老還家。他決定出走,要遠走高飛了。

老子騎上青牛,離別家鄉,一直往西,準備到秦國講學。到秦國去,到西域去,這就得經過函谷關。函谷關原來大概就在今天的河南靈寶縣,后來關口移到了今天的河南新安縣。這里兩山對峙,中間一條小路,因為路在山谷中,又深又險要,好像在匣子里一樣,所以取名為函谷關。

把守函谷關的關令名叫尹喜,他夜觀天象,見紫氣橫空,知道必有貴人來臨。就派人四下打聽,看近來有誰要來函谷。不久就打聽到了老子棄官西游,將要赴秦講學,從函谷關路過。

關令尹喜早已仰慕老子盛名,知道他生性善良,慈愛百姓,道高德崇,學問淵博,能知天上陰陽,人間禍福,懂得世間萬物既對峙又和合,發展變化無不循道而行,是個非常有智慧的人物。于是他就派人嚴密把守函谷關,將吊橋豎起,如若見到老子,留著不讓他走,請他在這里住一段時間,寫一部書,一來可以修身齊家,治國安邦,二來可以流傳后世,教化子孫。

這天忽然風送異香,霞光升起,老子騎著青牛徐徐而來。老子來到城壕外邊,見吊橋高豎,無法通過。青牛善知主人心意,看到此種情況,它兩眼一瞪,尾巴一擰,四蹄頓生紫云,馱主人騰空而起。牛身下云朵涌動,錯落連環,自東往西,越伸越長,霎時在函谷關上空仿佛搭起一座紫色的“天橋”。老子就這樣過了函谷關。青牛落到地上,馱著主人,繼續西行。

關令尹喜聽說老子騎青牛從城頭上飛過,十分驚奇,就騎上白馬,領著隨從,出西門,一直追趕老子,追了十二里,見老子正騎牛緩緩而行。尹喜急忙下馬,上前拜見老子,向他說明了自己的心意,請他答應請求。關令尹喜知道他要遠走高飛了,就一定要讓這位當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來,于是纏著他,要他寫一點著作。開始老子不答應,經關令尹喜再三懇求,老子才答應他的要求。

關令尹喜把老子請回函谷關,盛情招待,十分尊敬,不僅一天三宴,三天九宴,而且親自鋪床疊被,早晚問安。盛情難卻,老子就在函谷關寫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經》。書稿完成后,即辭別關令尹喜,騎青牛離開函谷關,繼續西行。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老子過函谷”。

有趣的是老子騎坐的“青牛”也成了道教文化中一個著名的意象,后來成了神仙道士的坐騎。到后來,“青牛”也成了老子的代名詞,所以老子又被稱為“青牛師”“青牛翁”等。

3.老子趕山

今天的河南鹿邑縣城內的東北角上有一座約十三米的高臺,叫“老君臺”。臺上有座老子廟,廟前埋有一根碗口粗的鐵柱子,被當地人稱為“趕山鞭”。相傳老子曾在這里講學,此地離老子家有好多路,老子來來往往都要經過一座“隱陽山”。這座山很高,遮天蔽日,山北見不到太陽,冰天雪地,寸草不生。山南又烈日當空,莊稼枯死,這座山讓當地老百姓受盡了苦難。老子目睹這一切,雖想解救百姓,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后來騎青牛飛過了函谷關,知道自己已經成仙,于是和青牛一起飛回家鄉去治理那座山。到了家鄉,老子一鞭子打在隱陽山上,山頂削去了,飛到了山東,成了泰山。再一鞭子打去,把山腰打到了河南,成了平頂山。這時鞭梢甩斷,甩斷的鞭子飛到了山西。老子一看手中的鞭子只剩下一個桿子,就順手插在地上,這就是這個鐵柱子的來歷。老子乘青牛飛走了,而那鞭子桿就永遠留在了那兒。從這以后老子家鄉的百姓就過起了風調雨順的好日子。百姓感謝老子趕走了這座大山,就把老子揮鞭趕山時站立的土臺叫“升仙臺”,將地上的鐵柱子稱“趕山鞭”。唐高祖李淵尊老子為“太上老君”,所以當地人又把這個臺稱為“老君臺”,還修了廟,進行祭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寨县| 微博| 新竹市| 珲春市| 苏尼特左旗| 宕昌县| 柳州市| 贡山| 元江| 德化县| 通渭县| 绵竹市| 台中县| 江源县| 赫章县| 贵溪市| 崇州市| 孝感市| 威信县| 泸西县| 宜良县| 楚雄市| 静海县| 乌恰县| 嘉鱼县| 乐昌市| 罗城| 博乐市| 福贡县| 北辰区| 黄浦区| 广灵县| 广德县| 舞钢市| 婺源县| 兴宁市| 广元市| 济宁市| 马尔康县| 西贡区| 错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