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聶止戈
- 大越權相
- 疑惑半生
- 2911字
- 2018-04-09 16:36:02
聽完婦人講述,聶尚站起身來對著婦人行了一禮。
婦人驚慌,不知為何,聶尚便起身解釋道當年之事。得知丈夫是為保護聶尚而死,忍不住眼淚直流,知道對方小王爺身份,自己丈夫也是職責所在,便強忍悲傷說道:“先夫也是職責所在,小王爺無需自責。只望小王爺能可憐我一家,看在先夫誓死保護之情上,能救我一家。”說完便要跪下…
聶尚連忙扶起婦人:“夫人放心,聶尚責無旁貸。此事之后你們就在燕京住下,他二人我自當視為兄弟待之。”
又問了兄弟二人姓名,聶華乃是軍旅出生,并未讀過書,起名也是隨便起的。本來想要在司天監找個先生給起個好名字,但沒想身死戰陣。瘦點的少年的是哥哥,叫聶大。胖點的是弟弟,叫聶二。
聶尚想了想說:“如若夫人不嫌棄,以后他兄弟二人便跟隨我吧。”
婦人知道這是想要補償他們一家,又要跪下。聶尚只得再次扶起。看著狼吞虎咽的兄弟二人,心中甚是愧疚,打定主意要善待這一家人。又覺得聶大聶二著名字確實不好聽,就想了想說道:“我就擅自做主,給二人起名。哥哥就叫聶止,弟弟就叫聶戈吧。”
起這個名字就是要提醒自己,要如同對待自己的本命兵器一樣,對待兄弟二人。
兄弟兩人抬起頭來,懵懂的點了點頭。
兩兄弟食量極大,不過片刻功夫第二桌飯菜也已吃完。聶尚估計兩桌大概夠普通十人食量,不禁驚奇。
“他兄弟二人,至出生起便特別能吃。”婦人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釋道。
天色漸晚,還不見張荃回來。聶尚也心知對方得到消息,估計也打聽了自己身份,幾人在這里也不是個辦法,便想叫少女帶母子三人離開,自己在此獨自等著。
小蘭有些不放心,怕聶尚怒極就出手殺人。就算是小王爺身份,隨手殺人也損王府的名聲,而且對方還是司天監官員。正要勸聶尚一起回去,此時門外進來一行人,為首的聶尚認識,司天監大統領方泰,后面壓著一人,反綁了雙手。
方泰進來后只是苦笑的對著聶尚,然后跪下:“請小王爺責罰,屬下用人不善,讓司天監出此敗類。”
聶尚搖了搖頭道:“此事應該與方叔叔無關。”便扶起方泰。
猜到被綁之人就是張荃,便朝對方走了過去,少女有些緊張的跟上,怕聶尚忍不住當著眾人殺人,對方畢竟是司天監官員,雖然有錯在先,但不經審問就這么出手殺了,不但不合律法,也會讓司天監眾人對王府產生抵觸的想法。
聶尚沒有出手,只是看了張荃一眼說道:“沒想到你倒是聰明,先去請罪。不過也別想我就這么放過你,先去給聶華夫人請罪,然后跟著燕京捕快去燕京衙門,把你做過的齷齪之事就交代一遍。不要想著找人說情,我不殺你已經是你命大。”
聽聞聶尚答應不殺自己,張荃松了口氣。這個小王爺自己是實在不敢惹,上午打的暗衛統領雷煥下不了床,眾人才通過跟著荀越一起游歷的暗衛口中得知,看起來眉清目秀的小王爺可不是善茬,六年里不論是馬賊,山賊,還是海盜,死在他手上的可一點都不少,就算幸運未死的,不是斷胳膊就是斷腿,更有中了斷子絕孫腳的,一輩子就算活著也不能人道,比死還難受。自己雖然犯的不是小罪,但絕不至死,就算摘去主薄之職投入大牢,也還能留條性命。
然后連滾帶爬的到了婦人身前,苦苦哀求婦人放過。又說自己當日確實財迷心竅云云…..
聶尚看的煩躁,便喝止張荃,說道“把你該還的都還上,跟著捕快滾去燕京衙門,不要讓我知道你找人求情,要不然就算你在燕京府衙之中我也不饒你性命。”
張荃連忙磕頭,喊管家拿出銀兩交于婦人母子。然后自己就跟著捕快去燕京衙門。
聶尚又囑托方泰找來馬車,載著母子三人回到王府。
安頓完三人,聶尚也餓了,但已過了晚飯時間,小蘭只得讓廚房另做。
只有二人吃飯,少女眼中滿是心疼的看著沉默吃飯的聶尚。聶尚回過頭,二人四目相對,伸出手捋了捋少女有些散亂的頭發,少女也未躲避,只是一直看著自己,雙眸清澈,仿佛要滴出水來,又順勢輕輕撫了撫少女臉頰….
“姐姐不要擔心,尚兒并不是弒殺之人,張荃也罪不至死,尚兒只是氣憤難平,….姐姐莫傻。”
聽聶尚說自己傻,少女嘟囔下嘴,回了一句:“尚兒才傻。”便裝作不再理他,低頭吃飯。知道聶尚沒有因此產生心結,也便放下懸著的心。
聶尚只是微笑,也不還嘴,夾著少女愛吃的菜,放入對方碗中。
聶從文深夜才回到王府,書房中聶尚正在看書,小蘭也在旁邊無聊的翻著書,但是眼神卻全在聶尚身上。
見聶父回來,小蘭趕緊起來,有些局促的看著聶從文,低頭輕說了句:“我去沏茶。”便跑了出去。
聶從文有些奇怪小蘭今日的舉動,平日里的小蘭做事果決,很少露出小女兒姿態,今日這是…..
聶尚起身對父親行禮,然后恭敬的說道:“父親,我將來要娶姐姐過門。”
聶父有些愕然,只是微微張著嘴,看著自己的兒子。
聶尚見父親沒想像自己想象的那樣一口回絕,也是有些奇怪,父子二人就這么沉默的互相看著…..
緩了一下,聶從文失笑的說道:“我以為你會質問張荃之事。”
“當時父親在外征戰,聶華家人又在延安府,父親不知道正常。”
聶從文滿意的看著兒子:“今日你處理的還算妥當,不負恩情,也不違國法。也沒有心中抱怨,看來六年游歷,你真的長大了。”
“這幾年游歷,見過的貪官污吏數不勝數,開始之時還有將他們全數殺盡的想法,只是越是思考,越覺得所謂殺盡天下貪官,只是百信的幼稚想法。又經師傅提點方才明白,太祖,皇帝爺爺與母親大人他們的慈悲胸懷。”聶尚平靜的看著父親,此時聶父已經過了不惑之年,因長期操勞,雙鬢已生白發,但長居高位,風采卻是依舊不減,還是那么帥……
“也非全是慈悲胸懷,兼有保護皇權之意。人非圣賢,皆有私心,帝王也不例外。不過大越幾位帝王確實都是胸懷百姓之人。要不然先帝當年也不會如此憤怒于世家所為。”聶從文感嘆的道。
當年王安石變法之初,確實頒布了多項利國利民之策。只是到了執行之時,世家文官們就讓變法換了味道,最終西夏入侵邊關之時,大越國庫盡然拿不出一點銀兩,只得提高賦稅以求出兵餉銀糧草,沒想到只是稍加賦稅,那些文官與世族聯合,偷加稅銀,逼得百姓抵押田地,弄的民不聊生,反叛四起。
后來頒布的變法又觸犯世家利益,干脆執行不了,先帝大怒,連殺幾位尚書,甚至關押了當時的左相司馬光。但是形勢依然沒有好轉,世家聯合抵抗變法,先帝最后郁郁而終。天啟帝繼承皇位之初,一度出現無人早朝的狀況。最后由聶尚母親提出先停止變法,重用世家文官,以開國六姓里的錢家,劉家為主導,在江南之地鼓勵行商,以資內庫,方才漸漸安穩朝堂。
然而又有世家不甘心者,勾結西夏妄圖分裂西北之地。導致聶尚爺爺與大伯被困太原,最終戰死。太子也身處險地,最后還是聶尚小叔聶從武帶軍奮力突圍,保全了太子,自己卻身死陣中。
“不管是百姓,還是皇權,都被世家玩弄于股掌之間,深受其害。世家不除,大越難安。”聶從文感慨道。
“其實若是遵從儒家治國,不過幾百年,世家能安寧。”聶尚輕輕的說了一句。
“那百姓怎么辦?以儒治國,不過愚弄百姓,割其血性而已。世家雖然安定了,但他們對于百姓依然不會心慈手軟,若到災年,還是要出賣土地,甚至賣兒賣女。若是遇到大災,易子相食也不是不可能。再說百姓若無血性,那北蠻入侵又如何抵擋?你也去過邊關之地,應該聽說過草原之人打草谷之說,史書中更有“兩腳羊”的記載….世家文官甚至皇族都可以逃,那百姓往哪里逃?”聶從文語氣已經有些嚴肅,生怕兒子生出與世家子弟一樣自私的想法。
“尚兒知道,只是隨口一說,父親不要動怒。”聶尚苦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