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刁徒耍機心
- 大話釋厄之英雄入世
- 大俗仙人
- 3526字
- 2022-12-15 21:16:13
劍俠客見唐王受驚,慌忙收起桃木劍,跪伏在殿前等待降罪。
過了許久,滿殿的看眾才定下心神,其中最吃驚的人當然是程咬金。
能用劍使出'橫掃千軍'已經是意料未及,而其威力之大,自己都沒練到這水平。
吃驚過后,又很欣慰,不,是得意:
俺老程的徒兒這么了得,還不都是俺教導有方!'橫掃千軍,天下第一'再沒人敢懷疑了吧!
幸好龍體無恙。
李世明坐穩龍軀,宣御林軍總領近前,問道:
“這位少年就是你的愛婿么?”
總領跪稟道:
“回陛下,此人乃是程咬金程大人的得意門生,并非犬臣之婿。那位穿白衣的少年,才是犬婿。”
唐王便向程咬金微笑道:
“程愛卿寶刀未老,這么大歲數,教出的徒弟青出于藍勝于藍,可敬可嘉!”
程咬金拜謝金言,過份謙虛地說道:
“稟皇上,這個劣徒,也只是學了我武功的一點點皮毛,驚擾陛下,臣心惶恐!”
言下之意,我老程比他厲害,青出于藍不假,勝于藍還欠火候。
皇上喊“平身”恕劍俠客無罪。
逍遙生甘拜下風,拱手道:
“恭喜你技有大成!”
便朝御座上磕了三個響頭,轉身闊步離開金鑾寶殿。
老岳丈擔心他受挫后郁悶,追出殿門勸慰說:
“賢婿,勝負乃兵家常事,不必掛懷。”
逍遙生回身躬揖一禮,匆匆而去。
原來昨夜鐘馗托夢,令肖家速往野外捉拿丑時三刻機靈鬼,那鬼迅敏異常,幾番逃脫,逍遙生要前去助父親一臂之力。
大殿上宣示殿試繼續,韓虎紅袍玉帶,金甲紅櫻,雄糾糾地上殿參圣,三跪九拜,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竟把平日的驕橫,掩藏得絲毫不露。
李世明含笑點頭,向魏征說道:
“此人英氣勃勃,頗有臨陣大將氣概,不錯不錯。”
劍俠客知道韓虎的底細:為虎作倀替賭霸天當打手多年,魚肉城民,壞事做盡,過街的老鼠一般。暗想不能讓這種敗類混跡于宮庭、擾亂朝綱,該當謹慎小心、全力以赴。
韓虎今日象變了個人,彬彬有禮地向劍俠客抱一抱拳道:
“自古英雄出少年。小兄弟武功精奧,在下目睹在眼,傾佩在心。還望點到為止,手下留情。”
劍俠客冷冷地逼視著他,隱隱感覺到他要搗什么鬼,輕蔑地說:
“出你的刀吧!”
韓虎謙卑地說道:
“我年齡比你稍大,還是你先出劍吧。”
劍俠客懶得和他聒噪,拔出桃木劍。
誰知劍才抽出半寸,韓虎驚叫一聲:
“好凌厲的劍氣!”
隨即“啊”地一聲慘叫,跌出去八丈遠,半趴在地,捂著胸口,哇地噴出一口鮮血。
眾人嚇了一跳,所有目光集中在劍俠客的劍刃上。
劍俠客也呆了一呆,以為是自己功力欠缺,收發不能隨心,忙深吸一口氣,抱元守一,緊緊抓住劍柄。
韓虎果然是條好漢,受此重傷,仍掙扎起身,揮舞著金背大砍刀向劍俠客撲來,門戶大開,直迎劍刃。
劍俠客見他求死死的撞來,慌忙轉肘,將桃木劍藏避到身后。
可是好像已經遲緩了片刻,有無形的劍氣又將韓虎偉岸的身軀震飛了八丈遠。
再看韓虎,我的瓜天!
頭破血流,遍體鱗傷,手臂大腿上無數道傷口,鮮血汩汩直流,連腹部也浸滿鮮血!
在場文武官員大驚,李世明雖昔日久經沙場,見慣了血腥,也不禁龍顏失色。
“在下認輸!劍下留情!”
韓虎戰栗哀號,那語氣神態,仿佛劍俠客堅決要傷他的狗命似的。
唐王宣御醫進殿替韓虎裹傷,韓虎暗中慶幸自殘之計,心想若只用血囊、血袋,這時豈不穿幫?那可是欺君之罪!
唐王與魏征低語。問魏征:
“你意如何?”
魏征沉吟片刻,俯首道:
“這位劍俠客小俠,武功綽絕,本是最佳人選。只是他戾氣難控,殺戮心強,若擔重任,恐逆佛心,亦違初衷。”
唐王點頭道:“愛卿所言極時。”
當即傳諭宣詔:
“皇上口諭:本科武狀元殿試至此結束。韓虎英猛過人,欽定為本科狀元……”
韓虎大喜,雞啄米地磕頭謝恩。
可是圣諭才宣讀一半吶。
圣諭繼續念曰:
“……御封為護經行者,待圣僧定選,同往西天,拜佛取經,順道查探御弟玄奘法蹤。”
韓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顫聲道:
“請公公再念一遍。”
“……御封為護經行者,待圣僧定選,同往西天……”
韓虎驚得癱倒在地,口帶哭腔:
“謝主隆恩。”
。。。
回過頭來說說半年前的事。
那一天,唐王駕坐金鑾,傳諭說: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房玄齡出班奏道:
“臣有本奏:近年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普天同慶。有谷生雙穗,有天降靈芝,有龍鳳顯影,有神仙下界。祥瑞之兆,非止一端。最為奇異的是,疆域之內,人人長壽,百歲高齡者,衰而不朽,老而不死。皆因皇上圣明,治國有方,德澤萬民,才有這千古盛況,真乃可喜可賀。”
李世明欣然頷首。
這時候魏征問了一句:
“請問國相,疆域內近年添丁多否?”
房玄齡聞言面有難色,只得照實說道:
“說來奇怪,數年來竟無一名嬰兒出生。許多民婦身懷六甲,數年不能分娩。”
李世民聞言龍顏變色,道:
“生老病死,本是人間定律、眾生常態,如今老朽不死,有孕不生,必是妖孽作祟!速傳袁天師上朝卜問天機!”
袁天罡接旨匆匆入朝進見,就在殿門外丹墀前設壇祭天,擲幺問卦,誰知筮過九徇,卦起三幺,局無定準,相無映照,急得袁天罡大汗淋漓,折騰一陣,只得跪伏請罪:
“臣有負圣恩,罪該萬死。臣今日十分邪門,腦中一片空白,卦不成形,幺不入矩,難悟機奧!臣,罪該萬死。”
李世民道:
“愛卿不必過于自責。想必是天道有殃,鬼神作怪,我等凡人,自然難察天機。”
轉頭向魏征說道:
“御弟西行之時,觀音菩薩顯身賜寶,曾言《大乘佛法》之妙!如今孽障頻生,災禍隱現,恐怕只有《大乘佛法》能驅此災!”
魏征說道:
“圣僧一別經年,杳無音訊,派人接應打聽,都有去無回,只探聽到他在兩界山五指峰逮了一只會說話的猴子作伴。實不知是否已抵達雷音。”
唐王沉思良久,當即傳旨,令建房吏在城東高處建一'望天臺',派使臣往化生寺恭請法明長老領舉寺僧人作七七四十九天大法事,令設武科歲考,挑選能人異士封銜為護經行者,再讓法明長老舉薦一位圣僧,作第二拔取經人,擇良辰吉日西行拜佛,順道訪探三藏御弟的行蹤。
。。。
再來說說天上神仙們的事情。
這一天玉皇坐殿,向眾位仙臣說道:
“陰曹地府十殿閻王已有三天未來早朝,也未曾告假。不知何故?”
太上老君道:“十殿閻君一向忠心耿耿,不上朝肯定另有他情。”
玉帝便道:
“千里眼、順風耳。著你二人速往冥界打探實情。”
千里眼、順風耳領旨,騰云駕霧而去。不多時回轉,倉皇稟報:
“啟陛下:大事不好!”
“何事驚慌?”
“陰曹地府群鬼反亂,十殿閻君被圍困在森羅殿里,政令不通,秩序全無。因黑白無常出不了冥界,不能勾魂捉魄,致使人間壽滿者老而不死,死于非命者找不到幽冥入口黃泉路,魂魄去不了陰司入籍,在人間晃悠成患。又因輪回道、投生臺堵塞、損毀,刑期已滿的鬼魂不能投胎入世,致使人間三年無生育,連豬玀都不下崽。漫山怨鬼,遍野游魂,群魔又趁機作亂,鬼、魔已無疆界。我二人遠遠觀探,不敢靠近。請玉帝定奪!”
玉帝聞言,嚇得比孫悟空鬧天庭時還膽裂,顫聲說道:
“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聽令!速領二十,不,二百萬天兵前往幽冥界平定禍亂、鎮壓兇魔!”
李靖父子領令而去,不多久狼狽而回,稟道:
“回稟玉帝:臣等打入陰間,因鬼魔人多勢眾,蟻聚蜂擁,殺一拔來一拔,抓一個又冒出一群,無窮無盡,不可數計!臣的寶塔收了十萬幽靈,太沉重托不動,只好壓鎮在奈何橋頭。哪吒的乾坤圈勒套了十萬、混天綾綁扎了十萬、雙寶連同敵鬼沉入了忘川河底。法寶失卻,實難再戰,故返回上奏。請玉帝降罪,另請高明!”
玉帝哀號道:
“快去請如來佛祖!”
太白金星上言道:
“臣啟陛下:冥界之亂,尚未禍及天庭,無須如此擔憂。我們欠如來的人情實在太多了。”
玉帝不悅道:
“愛卿莫非嫌天外天路途遙遠,奔波勞累?”
太白金星慌忙道:
“微臣不敢。微臣以為,南海觀音菩薩,慈悲心腸,樂于助人,路途又近,不如容老臣前往潮音洞求請。”
“也好。觀音大士古道熱腸,百求百應,倒是不假。只是……”
“她搞不定時再請如來不遲。”
“如此,速去速回吧!”
。。。
九十九重天外天,西方極樂世界。
如來講經說法,聽課的有很多菩薩。
一卷經書講完,觀音走下蓮臺道:
“佛祖,近來我見天地間濁氣飛揚,人間恐有災禍。”
佛祖說道:
“唐僧師徒到了哪里?”
觀音菩薩指掐蘭姿。
再掐。
越掐越快,額頭滲下汗珠。
忽然睜目駭道:
“佛祖!為何我的法力不能施展?竟掐算不出他們的行蹤!”
如來不語,暗中將手縮入衣袖,掐算良久。
緩緩說道:
“南無阿彌陀佛!下課。”
。。。
回到人間。
賭霸天在煙花巷設宴慶賀韓虎受封護經行者,韓虎灌了一肚皮悶酒,回家哭了個通宵。
大清早把包小三喊來,嚎啕道:
“嗚嗚,小三,你要救我!我知道只有你能救我!你點子多,頭腦活,快快想一條計策救我呀!人人都知道,出了兩界山,猛獸成群,妖怪如棱,此去我必死無疑呀!我不想死,不想取經啊!快想計策救我!我給你跪下磕頭了!”
包小三被逼無奈,只好獻計說道:
“韓爺不要絕望,天無絕人之路。計策嘛,倒是有一條。還是苦肉計。你咬咬牙,砍斷自己的雙腿,我就不信唐王會讓一個殘次人當護經行者。”
……
三天后的深夜,韓虎果然又采納了這條苦肉計。
他撕心裂肺的慘叫聲飄蕩在煙花巷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