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苦途樂
書名: 庶族崛起作者名: 淡雅的墨水本章字?jǐn)?shù): 2160字更新時間: 2017-06-16 10:41:21
車馬離了江家灣,江家送別的人也很快就散了。
只有青青扶著江寒的祖母,后面跟著江貴與江德父子,一路送到了楓林渡。
此時老婦終于忍不住,望著江中江寒的背影,熱淚滾滾。
青青也不再忍了,雖然才認(rèn)得幾日,但她心中對江寒極為感激。而且這幾日來她在江家過得很好,江寒的祖母也待她極好,只是這好日子太短暫了一些,讓她非常的舍不得。
江中的江寒,似乎也發(fā)現(xiàn)了岸邊哭成淚人的這一老一小,連忙讓江順從包裹里取了流徵笛來,趁現(xiàn)在船剛剛離岸行得不快,趕緊又給她們吹奏了一首《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fēng)撫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
悠揚(yáng)的笛聲,又一次傾訴著別離,但訴不盡的,卻是無邊的愁緒。
這一次江寒吹笛的時間稍長一些,一直等船到了對岸,因?yàn)闃涫a所遮而看不見老婦與青青,江寒才放下手里的笛子,長嘆一聲:“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身后的江順在船家?guī)椭拢瑢⑴\囂У桨渡希譅苛伺_^來,然后讓江寒上車。
這時身邊一輛牛車經(jīng)過,車中有人贊道:“好詩!”
然后車內(nèi)露出一個男子的頭來,車駕華麗,也彰顯著對方的身份,非富即貴!
或許是因?yàn)轳仪辶恋木壒剩畬τ谑兰易拥軟]什么好感,也不想招惹,所以只是微微一笑,便上了牛車,也朝著那條路去了。
兩輛牛車一前一后,行到半程,突然下起了大雨來。
江順道:“小郎,又落雨了,我們?nèi)ズ翁帲俊?
“今日怕是趕不了路,此處已經(jīng)是余杭了吧?”江寒從車內(nèi)伸出頭來看了看四周,然后指著前面對江順道:“那里有座新亭,我們?nèi)ツ莾憾阌辍!?
江順趕著牛車走了過去,恰巧前面的牛車也停在此處,此時亭中有一男一女對坐,旁邊還立著一個仆人。
見到江寒來了,之前夸贊江寒的男子笑了笑,問道:“兄臺也是來此處躲雨的?”
江寒點(diǎn)點(diǎn)頭,抱拳道:“打擾!”
“談不上,此處并非我陶家莊園,我們不過同是躲雨之人!”對面的公子看起來比江寒要稍長一些,那位女子好像是他的妻妾,見到江寒來了,便低頭坐向另外一邊。
江寒目不斜視,怕對方帶著女眷不方便,于是拱手道:“在下站在此處便好!”
那公子之前自爆吳家,應(yīng)該便是姓陶,聽說到江寒這樣說,便覺得有趣。于是江寒不過去,他便端了一盒點(diǎn)心過來,遞給了江寒,問道:“小郎是何處人,到何處去?”
江寒拱手表示謝意,沒有去接陶郎君遞過來的點(diǎn)心,而是答道:“在下乃錢塘江家灣人,姓江,單名一個寒字!”
“還未表字?”陶郎君點(diǎn)點(diǎn)頭,道:“在下陶健,字君山,年十五,臨安陶家塢人,此次是奉了家父之命,前往吳郡柳師那兒求學(xué)的。江小郎,你呢?”
江寒一愣,陶健顯然是一副要與他正式結(jié)交的樣子,不但自報家門,連年齡都說了出來。江寒覺得有些奇怪,因?yàn)樵诔话忝T子弟是極少愿意和寒門中人建交的,像這個陶健前往求學(xué)還帶著一個女眷,便有些名門子弟的味道,于是答道:“在下今年十三,尚未表字,也是前往吳郡柳師處求學(xué),寒門子弟……”
“如此倒好,我們可以一路為伴,哈哈!”陶健甚喜,便來執(zhí)江寒之手,與之曰:“我亦寒門,幸何如之!”
意思是說,我也是寒門子弟呀,這樣的幸運(yùn)該拿什么來比較啊!
雖然頗有一些自嘲的味道,但江寒到是第一回聽到有寒門子弟,如此直白地慶幸自己是寒門子的,想來這個陶健也是個活寶,便忍笑答應(yīng)一聲:“如魚得水,似沐春風(fēng)。”
陶健聽了眼睛一亮,連連點(diǎn)頭。
于是便請江寒一起坐下,這是雨勢稍小一些,陶健便道:“小艷,且去車中等我!”
那個女子微微頷首,便出了亭中。
陶健解釋道:“家中小妾,此番游學(xué)定要跟來,煞是苦惱!”
江寒見那女子長得頗為嫵媚,只怕是這陶健舍不得這樣的美色丟在家中,才要帶來的,也沒有戳破,而是笑笑而坐。
陶健道:“天色已晚,此處似乎并無莊園,等雨稍歇我們同行,正好作伴!”
江寒點(diǎn)頭,問道:“君山兄也往柳師處求學(xué),這柳師不知道傳授哪種學(xué)業(yè),入學(xué)需要考核否?”
陶健答曰:“洛生詠、經(jīng)史子集、詩詞歌賦,皆有所涉,江兄莫非前往求學(xué),而不知座師所長乎?哎呀呀,這可不好,不知柳師長短,如何應(yīng)對考校?”
江寒笑而不語,心道:我有那諸葛先生推舉,相信入學(xué)應(yīng)該不難。但經(jīng)史子集我只自學(xué)了一些論語,若考校之時,碰巧遇到柳師出的這方面內(nèi)容,那便只能自認(rèn)倒霉了!
當(dāng)下心中有些躊躇,但江寒也沒有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上便是。
到吳郡還有數(shù)日的路程,此時還要趕路,顯然臨時抱佛腳已經(jīng)來不及了,只能聽天由命。
陶健果然是個頗為風(fēng)趣的人,為人也較為開朗樂觀,與江寒在涼亭中稍坐片刻,談起了平生見聞趣事,因而道:“我有一遠(yuǎn)親叔祖公,去年八十有三,新納一女年方十八,你道奇也不奇?”
江寒也來了興趣,問道:“何以如此,女子十八,居然嫁與八旬老漢?”
“豈不奇哉?”陶健哈哈一笑,道出了其中原委來:“原來那女子乃是寡居之人,當(dāng)?shù)貍餮源伺丝朔蛑啵蠹奕斯麘?yīng)此言。于是當(dāng)?shù)責(zé)o人敢娶此女,唯我那遠(yuǎn)親叔祖年過八旬,想入土卻不得,便娶了,卻是去求死的……”
江寒也覺得好笑,但終究還是忍得住。
陶健又道:“成婚當(dāng)日,我也在座,席間賓客頗多,其中一個同年人詩興大發(fā),借機(jī)作了一首妙詩,江兄且聽我道來:院中零落樹,半截埋黃土。上枝新春發(fā),下根竭也枯。海棠尚未老,奈何逢古木。金玉一相逢,寡婦配鰥夫!”
聽罷這最后一句,江寒再也忍不住,捧著肚子大笑起來,指著陶健道:“這是分明是君山兄所作,不好意思如此說自己編排遠(yuǎn)親,便托詞說是他人作的,君山兄真乃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