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武英殿門前的廣場上,氣氛有些不同尋常,百官們議論紛紛。
“司空大人,昨天刑部尚書魏大人被斬殺的事,究竟是為何?”
“是啊是啊,我聽說,花魁山那邊全是禁衛軍,禁衛軍不應當是在雷云關一帶嗎?”
“是不是禁衛軍要造反?”
“休得胡言!”
陳為正厲聲呵斥。
一眾官員不敢再出聲。
“陳大人,下朝之后,我們去朝見太皇太后。”
多羅和博爾通湊了上來。
陳為正點了點頭,眼中露出不安的神色。
這次的早朝,早早就結束了。
皇帝留下了幾位掌握軍政大權的將軍,三公也是自覺地留了下來。
幾人隨著皇帝來到了清心殿。
皇帝剛剛上朝還沒見著何孝全,何孝全可是報了病假的,沒想到居然在這里,這可是欺君之罪。
皇帝已經沒有心思追究何孝全的欺君之罪了。
“皇祖母。”
皇帝行禮。
“老祖宗。”
一干官員跪下叩頭。
“好了,起來吧。”
皇帝坐在了太皇太后的身邊,其余的大臣都是起身站到了一旁。
“各位都是朝中的重臣,更是我們大燕的大忠臣。”
太皇太后手一擺,李德張便手端著一個紫檀托盤走到幾位大臣們的面前。
“這是,大事記!”
看到托盤上靜靜躺著一本微微發黃的厚厚書文,極為大臣們臉露驚訝,這可是大燕每朝皇帝流傳的大事記啊,是關乎朝中所有大員升遷獎罰的重要參考,而且有著皇室的秘辛。
“翻開看看吧。”
太皇太后握住玉杖指了指大事記。
“臣等不敢。”
幾位大臣哪里敢看,這里邊關乎皇室秘辛,怎么能由他們臣子的打開來看呢。
“朕準你們看,赦你們無罪。”
皇帝發話了。
“這……”
幾位大臣還在猶豫。
不過最后,還是陳為正率先翻開了大事記。
“燕太祖弘歷三十二年,北海道省遭北蠻一族侵略,陳公堯出征北海,大勝而歸,朕心甚慰,賞陳公堯太傅司空,代代世襲。”
“燕陽帝嘉玉三年,博爾通巡查正熙道,秉公執法,揚大燕國威。”
一頁頁的翻下去,這些老臣們的淚水都留了下來,每一頁都記錄了各個大臣的功勞,卻沒見著過錯。
“老祖宗……”
陳為正老淚縱橫。
“清遠啊,你可知道,皇帝們為何只記功不記過?”
太皇太后說話的聲音很清晰。
陳為正搖頭。
“那我告訴你們。”太皇太后微微嘆息:“開國先帝說過,跟隨他征戰的,不只有燕朝的舊族,還有前楚的降臣,前楚皇帝已經是腐敗朽矣,天道是亡楚興燕。”
“你們是舊臣,是忠臣、重臣!記你們的功是要讓后人們記住你們的清德,不記你們的過,是相信你們這些老臣們能夠自己改正過來。”
“清遠啊,你今年也到六十了吧。”
陳為正老眼濕潤:“是,臣,今載六十有一。”
“看來老了也糊涂了,你都六十一了。那你們和我一樣都是要入土的人了,還在結黨互斗!徇私枉法!攪得朝廷不得安寧!沒了大燕,你們做的這些,有意義嗎?!來來,清遠,你告訴我!”
“老祖宗!”
一眾文武“啪”的全都跪倒,淚如雨下。
“宣旨吧,皇帝。”
太皇太后像是累了,靠在了龍鳳榻上。
“傳朕旨意,賊徒秦良信伙同前楚余孽謀反,關閉京城城門,調集皇城內所有守衛軍死守城門,發布剿賊圣旨,命撫遠、安康、文都將士速來剿賊。”
皇帝說完,匍匐在地上的眾位大臣們心中猛地一顫,秦良信竟然真的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