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我想去南方
書名: 蝸牛愛爬樹作者名: 水霧陽花本章字數: 1972字更新時間: 2011-05-05 11:33:56
四個月的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對于剛從學校畢業的孩子,初嘗社會味道帶來的新鮮感還沒有退去,每日朝九晚六的日子,早晨擠著地鐵,中午每周一輪的工作餐,當然,還有那做不完的青春夢。就這樣,組成了一天的生活。
文化公司的通病,忙起來忙到通宵轉,閑起來終日無事。米夏和安琪也在這樣的環境里不知深淺的隨波逐流,似乎那些可望不可即的物質生活在逐步的占領者自己的頭腦。盼望著工作能夠充實自己的生活,卻每每到了有任務的時候,自己也不用出太多的力,一直在從事打雜的任務,哪里缺人補到哪里。而現在呢,只有京東商城換淘寶網,再由淘寶網換到易趣,米夏在這個陽光明媚的上午就這樣混著所謂的工作時間。
偷眼看了一眼隔壁工位上的安琪,她正在用圓珠筆和桌上的仙人球玩擊劍,兩個仙人球的小盆栽還是一起買的,只可惜米夏的這個沒出滿月就匆匆枯萎了。安琪的嘴唇一會上揚,一會咧開,一會又好像在說什么,盡管手上翻來覆去就是這幾個動作,看這姑娘自己玩的倒是也別有一分樂趣。相比安琪,米夏的心里可就不那么心安了,自畢業之后似乎就像是斷了線的風箏,與其它的同學基本斷了聯系,尤其是那個一起同甘共苦的艾陽陽。與其說是斷了聯系,更不如說是不愿聯系,隱約間還有那么點膽怯。每天回到家就是父母的小道消息,誰家的孩子又怎樣怎樣。
辦公室墻上的時鐘總總算是到了12點,安琪一下子沖過來,拉起米夏就往樓下沖,樓下路對面的這家云南米線,到中午的時間就像是打仗一樣,為了能吃一頓,兩個姑娘已經奮斗了一周了,今天決不能晚。小店里中午吃飯的人都是附近寫字樓里的人,雖然不認識,但也都多少都有點兒臉熟。兩個中年男人,吃晚飯恰好離開,今天總算是沒有費力氣占到了位子。
“今天真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給我和米線拍個合影吧。”安琪拿出手機遞給了米夏,又把米夏的這碗也端到了自己面前,一手一大碗,擺出一副吃霸王餐的架勢,讓米夏給多拍幾張照片。
“差不多了,嘿。嘿,差不多啦。”米夏一邊小聲對安琪說著,一邊使眼色讓安琪看身邊的人。直到這個時候,正洋洋得意的安琪,才發現自己已經成了小店里的焦點人物,周圍的目光,都有意無意的在朝她這個方向看。
安琪吐了下舌頭,對米夏說:“這都什么人啊?這年月那么多新鮮事,我在這拍幾張照片有什么可看的?”
“這么一個大姑娘家,好像幾天沒吃飯了似的。誰不多想想啊?不知道的還得以為是我把你給拐賣來的呢。趕緊吃吧!”
吃飽飯后,也就是習慣性的在大廈旁邊的小街心花園里,曬曬太陽。似乎來到這里上班之后,這個就成了一個習慣,每天在這里的一小段時光,是一整天里最有希望的,換句話來說,也只有在這個地方、這個時間才能暢想下內心里已經逐漸隱居的小理想。
“每到這個時候,都會有成群的候鳥飛向南方,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有時間就會去樓頂看它們,那時候覺得以后我們也會像它們一樣,真正的去尋找自己的理想和生活”。安琪嘴里嘟囔著這沒頭沒尾的話,米夏聽得也是莫名奇妙。“不行,我要去南方,我要去追尋我的生活,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積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有一只海燕,在高傲的飛翔。在海燕的身后有一個完美的女孩,在大海里游泳。一會兒游到鯊魚面前,與鯊魚做朋友,一會兒躺在貝殼中間,與貝殼談戀愛。”
“這是那股風給你吹的,神經都不正常了?”
“你怎么一點兒浪漫主義情節都沒有了啊?你以前不還是話劇團的主力嗎?人生得意須盡歡,有詩就要講出來。”安琪的好像是興致越來越好了。
“早點是沒遇上你,要是遇上你,讓你在我們話劇社里,肯定我們的戲會熱鬧許多。什么大樹啊,死狗啊,垃圾桶,什么的你肯定能把它們給演活了。這點我對你有信心!”米夏嘴里說著安琪,心里卻頓時像是回到了從前一樣,因為從前每到這個時候,都是話劇社最熱鬧的時候,從開學開始排練的戲,基本到這時候就可以演了。如今每天過著同樣的日子,從前的伙伴也都離開了自己,好像身邊已經很久沒有過這種想演戲的沖動了。從前以為這就是自己追求的藝術,但是現實里,這好像也并不算什么藝術,尤其是擺在朝九晚五的生活里,藝術一下變得這么蒼白,蒼白的以至于自己都不敢去看,不敢去想。
無所事事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的快,心里覺得剛吃過午飯,轉眼已經到了下班的時間。米夏關掉電腦,拿起手里的包,正準備去追安琪的時候,卻發現今天的安琪竟然還沒有動,若是放在平日,時鐘的指針一到位,安琪就像運動員起跑一樣,肯定是第一個沖出去,然后占領電梯。
“嘿!姑娘,想什么呢?該走人啦!”
“走,我要去南方!”安琪的聲音也不大,米夏也沒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電梯每天像一個魔術師,早上把人們從歡樂帶向壓抑;傍晚又把人們從壓抑帶到快樂。錯過下班高峰的電梯,就是這寫字樓里孤獨的舞者,沒有人再愿意花時間來看它上來下去的跳動。電梯間里昏暗的燈光,讓人有點壓抑與失落。
“我想去南方,能陪陪我嗎?”安琪停頓了一下“走,我請你吃飯。”
“恩,走吧!有人請客,不吃白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