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洗完來見朕(一更)
- 菩提塵,皇后逃了!
- 林花靜語
- 1119字
- 2014-01-09 14:54:11
宋仁宗趙禎,是宋真宗的第六子。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封壽春郡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宋仁宗被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繼帝位,初由太后劉娥垂簾聽政,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太后死,始親政。
宋仁宗趙禎[5]
1023年,他才13歲,1033年開始親政。1022年-1063年,宋仁宗在位42年間曾多次更改年號,是兩宋時期在位最長的皇帝。剛剛即位以后改年號天圣,后來改年號明道,劉太后死后,宋仁宗又改年號為景佑,之后又先后改年后為:寶元、康定、慶歷、皇祐、至和、嘉祐。[6]
他在位幾十年,對下屬寬厚以待,讓百姓休養生息,使宋朝達到一個發展的頂峰。宋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時期名臣輩出,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仁宗皇帝當政期間,政府正式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官交子”(相對于“私交子”而言)。[7]
仁義有道
宋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論能力,他不如宋太祖雄才大略,論學問,他不如宋徽宗多才多藝;但論生前死后的名聲,他卻是宋朝十八帝中最好的一位皇帝。
趙禎[7]
他對下人很仁慈。有一次用餐,他正吃著,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齒一陣劇痛,他趕緊吐出來,還不忘對陪侍的宮女說:“千萬別聲張我曾吃到沙子,這可是死罪啊。”對待下人的過失,宋仁宗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的不適與難受,而是下人因此而可能帶來的罪責,可見他的確很仁慈。
仁宗皇帝不光對人仁慈寬厚,身為九五至尊,但對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衣食非常簡樸,史書中記錄了他大量嚴于律己的故事。有一次,仁宗在散步,時不時的就回頭看,隨從們都不知道皇帝是為了什么。仁宗回宮后,著急的對嬪妃說到:“朕渴壞了,快倒水來。”嬪妃覺得奇怪,問仁宗“為什么在外面的時候不讓隨從伺候飲水,而要忍著口渴呢。”仁宗說“朕屢屢回頭,但沒有看見他們準備水壺,如果我要是問的話,肯定有人要被處罰了,所以就忍著口渴回來再喝水了。”[7]
一天,仁宗退朝回到寢宮,因為頭癢,沒有脫皇袍就摘下帽冠,呼喚梳頭太監進來替他梳頭。太監梳頭時見仁宗懷中有一份奏折,問道:“陛下收到的是什么奏折?”仁宗說是諫官建議減少宮中宮女和侍從的。太監說:“大臣家里尚且都有歌伎舞女,一旦升官,還要增置。陛下侍從并不多,他們卻建議要削減,豈不太過分了!”仁宗沒有接口。太監又問:“他們的建議,陛下準備采納嗎?”仁宗說:“諫官的建議,朕當然要采納。”太監自恃一貫為皇上所寵信,就不滿地說:“如果采納,請以奴才為削減的第一人。”仁宗聽了,頓然站起呼喚主管太監入內,按名冊檢查,將宮人29人及梳頭太監削減出宮。事后,皇后問道:“梳頭太監是陛下多年的親信,又不是多余的人,為何將他也削減?”仁宗說:“他勸我拒絕諫官的忠言,我怎能將這種人留在身邊!”[8]
守成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