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溫熱經緯
免費

溫熱病專著。5卷。清·王士雄(孟英)編撰于1852年(咸豐2年)。該書“以軒歧、仲景之文為經,葉(天士)、薛(生白)諸家之辯為緯”,故以“經緯”名書。卷1為“內經伏氣溫熱篇”,輯錄了《內經》中與溫熱病有關的條文,各條文之下又引用了諸家的注解,間附王氏自己的心得,以闡明溫熱病的病源、證候、診斷及治療原則等;卷2錄“仲景伏氣溫病篇、仲景伏氣熱病篇、仲景外感熱病篇、仲景濕溫篇、仲景疫病篇”,集注《傷寒論》、《金匱要略》中有關溫熱病的論述,確立隨癥論治的法則;卷3收葉香巖的《外感溫熱篇》和《三時伏氣外感篇》;卷4錄陳平伯《外感溫病篇》、薛生白《濕熱病篇》、余師愚《疫病篇》,集中了清代頗有影響的幾部溫熱病專論。除了征引章虛谷、華岫云、吳鞠通等人對以上有關篇章的闡釋而外,王孟英自家的注說也很豐富(包括校勘和評議);卷5為“方論”,選方112首,附以諸家及王氏的方義解說。此書為清代溫病學說的總匯,淹貫各家之長,立論持平,不抱門戶之見。該書以資料匯輯為主,也有不少地方發揮王氏的新見解,如他認為“陽邪為熱、陰邪為暑”的說法不妥,暑即是熱,不可妄立陽暑、陰暑之類的名目,且認為云暑多兼濕則可,“暑必兼濕”則不可,對暑、濕、火三氣的性能體用,卓有見地。因此,該書成為一部較有影響的溫熱病專著,對溫病發展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清代以來,爭相翻刻,至今有30余種版本。1956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了影印本。

佚名 ·國學 ·13.1萬字

最新章節 第33章 唐跋 2015-12-27 00:36:41
傷寒舌鑒
免費

一卷清張登(生卒年不詳)撰。診法著作。張登字誕先,江蘇吳江人。張倬之兄。其父張璐為當時名醫,對傷寒頗有研究,著有專書。張登曾與其弟張倬一同參訂由其父詮次的《傷寒纘論》、《傷寒緒論》。對其父的學術思想多有承繼。張登認為舌診為臨床簡便有效的診斷方法,根據其父醫案,結合自己臨床經驗,于康熙七年(1668)撰成此書。全書共約二萬字。書中詳列傷寒觀舌之法。分為白胎舌、黃胎舌、黑胎舌、灰胎舌、紅色胎舌、紫色胎舌、霉醬色胎舌、藍色胎舌八種,書末附妊娠傷寒舌。全書共載一百二十種舌象圖。各有總論,又附圖說明,并論述每種舌象經常相兼出現的脈證及診斷意義與治療方劑。古醫學著作往往于診候之外,兼及辨色聆音,而不及于觀舌診病。其舌白胎滑之說始見于張機的《傷寒論》,但其法陳舊不詳,亦未談及舌胎之區別。杜本的《傷寒金鏡錄》雖列三十六種舌象圖但并不詳備,《觀舌心法》列三十七種舌象圖,然而所述病源蕪雜。張登以己之經驗,參證《傷寒金鏡錄》、《觀舌心法》二書正其錯誤,削其繁蕪,以成此書。引書為重要的舌診著作,對舌診之發展頗有影響。對診斷傷寒證候補益很大。有《張氏醫通本》(清光緒十一年),掃葉山房刻本,1958年上海衛生出版社鉛印本、《四庫全書》本。

張登 ·國學 ·8398字

最新章節 第10章 妊娠傷寒舌總論 2015-12-26 15:13:45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江| 富平县| 丰都县| 行唐县| 收藏| 洪江市| 准格尔旗| 旬邑县| 休宁县| 大姚县| 武川县| 遂昌县| 新丰县| 长武县| 龙井市| 崇信县| 萝北县| 五常市| 鞍山市| 库伦旗| 松阳县| 蒙阴县| 垦利县| 璧山县| 廊坊市| 宁武县| 巴彦淖尔市| 惠来县| 吕梁市| 土默特左旗| 平邑县| 铜山县| 司法| 陆良县| 四川省| 涟水县| 上栗县| 朝阳县| 克东县| 扎囊县| 巴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