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上古神話是中國歷史、文學、藝術、哲學的源頭,是中國最本色的名片之一。中華先民通過一個個瑰麗的神話,告訴我們民族是怎么誕生的,先民們是怎么生存的、怎么探索世界的……這些神話是先民對自然和人生進行探索、思考后開出的美麗花朵。中國神話看似是神的故事,其實是人的史詩。每個神話都代表了一個歷史階段,每個故事都對應了一個時代的認知和文明,反映了中華民族文明的發展歷程。
張小泱 ·中國文化 ·10.5萬字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之所在,也是當代中國道德建設的源頭活水。作為傳統文化傳承載體的文化經典,蘊含著豐富的中華傳統美德資源。本書秉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原則,從中國古代浩如煙海的典籍當中精選有關傳統美德的重要論述和歷史典故,歸納為十個德目(公忠愛國、廉潔奉公、仁義禮讓、明理誠信、自強不息、勤勞儉樸、孝親尊師、勤學篤行、內省改過、知足常樂),每個德目下設置“本篇導讀”“經典名篇”和“歷史典故”三個板塊,并對語言難點予以適當注釋。本書是對中華傳統美德經典文獻的一次精選集成,供相關領域的學者和其他有興趣的讀者朋友閱讀參考。
楊正權主編 ·中國文化 ·33.8萬字
黃龍自然保護區,因黃龍溝內有一條蜿蜒的形似黃龍的鈣華體隆起而得名,歷來被譽為“人間瑤池”與“人間天堂”。彩池、雪山、峽谷和森林謂之黃龍“四絕”。黃龍奇、絕、秀、幽的自然風光蜚聲中外,藏族、羌族和回族的民族風情也令人心馳神往。看罷此書,贊嘆的不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
馬夫 陳慧 王靜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本書精心挑選了1000個常見國學問題,內容涉及國學名家、經史子集、名典名句、哲學思想、傳統宗教等十個方面的國學知識,基本上囊括了國學*基礎、*經典、國人*應該了解的知識點。同時文中還配備了大量插圖和圖說,讓您在圖文并茂地輕松閱讀中把握傳統國學的核心知識,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學百事通”。
于童蒙主編 ·中國文化 ·37.1萬字
該圖書采取總分結合的方式對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地域性地分類介紹,是一本比較詳細介紹貴州各地非遺資源的書籍。該圖書主要以貴州省的各市州為板塊,將2003年以來貴州省獲批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國家級非遺生產性傳承示范基地、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傳承人進行分布結構研究,同時各區域典型性強的非遺項目及傳承人進行“選粹”介紹。
胡艷麗 曾夢宇 ·中國文化 ·13.3萬字
在人類幾百萬年的歷史征程中,有一個極重要的時代——新石器時代。陜西半坡遺址,則是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遺址的典型代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歷史。本書從半坡遺址的各方面,探討中國黃河流域原始氏族社會的性質、聚落布局、經濟發展與文化生活,為我們展現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的繁榮昌盛,以至向父系氏族制過渡的社會結構和文化成就。
乾坤魚 竇巖編著 ·中國文化 ·3.7萬字
“中華傳統美學精神”是什么?對這個問題,人們既可以作出宏觀的解讀,也可以作出微觀的剖析。在對“中華傳統美學精神”的宏觀把握中,中華傳統對“美”的本質的基本理解是*核心的部分。這個核心部分是什么呢?就是有價值的樂感及其對象。《中華傳統美學精神》一書對此作了詳細的闡述。該書共分八章,即中華傳統美學精神的基本形態、中華傳統美學的儒家精神、中華傳統美學的道家精神、中華傳統美學的佛家精神、中國傳統文藝美學的表現精神、“意象”說:中國傳統藝術審美特征論、中華傳統美學的美感特征論以及中華傳統美學的審美方法論。
祁志祥 ·中國文化 ·30.5萬字
《龜藏:藏在龜殼里的甲骨文及河洛中國》是一本以甲骨文為中心,進而解讀中國傳統文化的“淺學術大眾普及讀本”,為系列作品“深藏中國”的第一部(剩余三部分別為《山藏:藏在秋山里的和田玉與山水中國》《泥藏:藏在春泥里的畫琺瑯與禮樂中國》《胚藏:藏在胚胎里的通天犀與生育中國》)。《龜藏》中的“龜”指甲骨文及其所承載的文化基因。本書以“龜藏”為名,淺層含義即發現“龜”所暗藏的故事。全書分“甲骨文背后的雙面人生”“河圖洛書里的中國”“商王和貞人的世界”“美麗殷商:你去哪兒了”四部分,同時配有大量文物文獻價值和歷史藝術價值并重的圖片。
劉滴川 ·中國文化 ·10.3萬字
在中國早期電影中,像《采茶女》《棄婦》《可憐的閨女》《盲孤女》《上海一婦人》《摘星之女等這樣直接以女性命名的影片就不在少數。還有很多片名中沒有“女”字,但是帶有明顯女性特征的影片,比如《玉梨魂》《楊花恨》《春閨夢里人》《秋扇怨》《秋聲淚影》《人面桃花等。另外,以愛情因素作為片名的影片也占據了相當比例,比如《松柏緣》《水火鴛鴦》《愛神的玩偶》等。片名的女性化傾向暗示著電影內容對女性的偏愛,無論是什么社會身份,影片中的女性角色總是處于情節的中心位置,既吸引著觀眾的目光,也承載著創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中國早期電影對女性生存問題給予了特殊關注,對女性命運和情感元素進行了社會性的闡釋與評析,延展了社會公眾對中國社會女性生存和女性命運的關注和探討。由此,中國早期電影便與清末民初時期的中國社會思潮、文化生態和女性現實生存形成密切互動。以“女性”為切入點,去透視、觸摸歷史,與清末民初的中國展開對話,這是本書期待達到的愿景。
徐雅寧 ·中國文化 ·22.3萬字
漢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織染工藝,還是紋樣、配色,都體現了獨特的東方美學。本書是“東方美學口袋書”系列的漢服主題圖書,按照朝代梳理、選擇了30多種漢服,如曲裾深衣、直裾深衣、交領襦裙等,帶領讀者走進漢服文化,感受中華傳統之美。本書不僅展示了服裝形制、設計細節、上身裝扮、漢服配色和紋樣等內容,還介紹了相關的漢服配飾、鞋履、面妝知識。本書開本小巧、內容豐富,適合設計師、畫師、傳統文化愛好者、漢服文化愛好者閱讀。
紅糖美學 ·中國文化 ·1萬字
成語這一文化的“活化石”,歷經千年的錘煉與傳承,至今仍被廣泛運用在日常生活的口語以及行文中。本書各篇章以成語本身為“引子”,將成語作為打開傳統文化寶庫的鑰匙,追尋歷史蹤跡,借鑒歷史人物的功過成敗,辨明是非,并用今人的視角,以詼諧而有趣的筆調,談古論今,就事論事,剖析至理,感悟人生。力求從成語攜帶的文化密碼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底蘊。書中既有翔實的歷史事實,又能對史料中提到的人與事,給出新的見解,做到不落舊巢。
車明正 ·中國文化 ·19.7萬字
本書系統地講述中國代哲學、傳統宗教、倫理道德、科學技術、古典文學、傳統藝術、史學、教育,并從宏觀上對中國傳統思維方式和文化精神進行綜合分析。這樣的教材正是當前高等學校進行素質教育所需要的。為達到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的目的,需要做好這方面的教學和教材工作。
楊文筆主編 ·中國文化 ·21萬字
所謂蒙學,即中國傳統文化的啟蒙教育,其具體的讀物有《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聲律啟蒙》《幼學瓊林》《增廣賢文》《聲律啟蒙》等,均被譽為蒙學中的經典,書中許多名言警句膾炙人口、代代相傳。這些經典已成為喚醒人性的著作,它們能夠開啟人生的智慧,也能夠觸發人的心靈,更能夠培養一個人優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必將終生受益!
東籬子編譯 ·中國文化 ·15.2萬字
崔寔《政論》和仲長統《昌言》是中國漢代政治思想的名著,表現了漢朝統治模式延續三百余年后遭遇的精神危機和士人對時局的分析認識。其中的觀點如對王朝興衰周期的分析、對君主專制弊病的揭示等,均具有原創意義,在哲學史和政治思想史上均具有重要意義。孫啟治老先生研究《政論》、《昌言》文本多年,以深厚學養積累撰成《政論校注?昌言校注》,此書即作者在校注本原文的基礎上增補了部分注釋和全部白話譯文,并進行了整體梳理潤色而成,有助于普通讀者了解《政論》與《昌言》的內涵與文化意蘊。
孫啟治譯注 ·中國文化 ·18.4萬字
本書是中共灤州市委黨史研究室按照灤州市委主要領導意見,以灤州相關文史資料為基礎,全面搜集整理,集灤州地區成語、典故和故事傳說之大全,編撰而成,作為灤州文化歷史讀物和唐山市旅發大會等外聯工作中宣傳推介灤州的基礎資料之一,具有較好的故事性、可讀性和史料價值。
中共灤州市委黨史研究室 ·中國文化 ·31.8萬字
本書以“當代中國文化模式的選擇與構建”為主題,主要探究兩個問題:一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化的模式選擇歷程,二是構建適合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理想模式。梳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化模式的選擇歷程并提出構建“層級化和諧”這一理想的文化模式,其意在增進多元文化共生與和諧的自覺,讓中國文化不僅成為中國人的生存方式的“表征”,而且成為指引人的發展的“設計”,讓我們的美好生活充滿陽光與希望。
付秀榮 ·中國文化 ·20.4萬字
本書分析了中華傳統禮儀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性;分別從孝親禮、冠笄禮、婚禮、喪祭禮等優秀傳統禮儀出發,探究了它們涵養化育傳統核心價值觀的途徑和方式;在此基礎上,總結概括了中華優秀傳統禮儀文化涵養傳統核心價值觀的歷史經驗;然后,結合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的實際狀況,借鑒優秀傳統禮儀文化涵養傳統核心價值觀的歷史經驗,構建了有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理論體系。最后,重點闡述了通過國家制度推動、社會思想文化引領、學校文化教育、家庭身心熏陶及個人加強學習和修養等路徑,把中華優秀傳統禮儀文化的傳承發展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之中,以此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
韓云忠 ·中國文化 ·20.6萬字
《墨子公開課》是滕州市委、市政府主辦,由《光明日報》社國學版策劃,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作為教學單位,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辦公室承辦的國學系列公開課之一。本書是在墨子公開課課堂錄音稿基礎上整理而成的演講體書稿。各講專家均為墨子研究的著名教授。本書基本上按照墨子公開課講課順序,通俗易懂。
李守信 邵長婕 ·中國文化 ·19.7萬字
本套書精選“三百千弟”(《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和“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12種我國古代啟蒙教育的經典,采用大字注音,并附有準確釋義,同時根據每節內容,配以精彩故事或文化常識、文學典故,閱讀性強,文、史、哲涉獵廣泛,專注塑造國學精神。在原文和故事中,配有原汁原味的古代珍稀插畫,或者相關的文物圖片,以反映傳統的生活情境,匯集豐富多彩的中華元素,打造與眾不同的國學盛宴。
蕭史 ·中國文化 ·26.3萬字
“初學記”叢書是專門為6-16歲的青少年讀者量身定做的傳統文化普及讀物,叢書共分5冊:《大美千字》《論語知道》《史記文明》《詩國萬物》《神話之門》,分別對應了《千字文》《論語》《史記》“古詩詞”“古代神話”。叢書著重從內容和體系兩方面入手,在內容方面,從美的角度解析傳統文化,再結合當下以現在的視角重新審視傳統文化,力求把古今文化打通,呈現符合現代和未來的傳統文化教育模式。在體系方面,努力汲取古人傳統的教學順序和體系中的優點,結合當下青少年的學習習慣,在傳授具體的知識的同時,培養興趣,養成方法,構造一個更加適合讀者的傳統文化學習體系。
楊昊鷗 ·中國文化 ·39.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