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藥鏡》四卷,明末清初浙江嘉興名醫蔣儀撰。康熙甲辰年(1664)與明·王肯堂《醫鏡》合刊,置于《醫鏡》之后,合刊本總名《醫藥鏡》。《藥鏡》前撰[凡例],次附[總目]。正文內容分為四卷,系依藥物之藥性的溫、熱、平、寒四類而列,共344味。其后附載[拾遺賦],收藥140種;[疏原賦]述經絡、用藥法,以補所未備;[滋生賦]錄水類藥品25種;[補遺]載36種食物之性用。本次整理以康熙甲辰年刻本《藥鏡》為底本。
(明)蔣儀撰 王振國 丁兆平校注 ·中醫 ·6.3萬字
明代至今,沈氏女科一脈相傳600余年,已發展為涵蓋內、外、婦、兒、五官等諸科的全科中醫流派,享譽海內外。沈氏女科歷來注重人體的預防和保健,積累了針對各類疾病的養生調攝經驗,采取的手段常常是天然的藥物及非藥物的綜合手段,形成了包括食療、體療、意療等的一整套“養生之道”。本書由沈氏女科20世傳人沈寧編著,挖掘家學養生精華,與讀者分享傳承600年的中醫養生秘訣。
沈寧編著 ·中醫 ·10.6萬字
本書是《中醫養生經典白話解叢書》之一。主要選錄了《東坡養生集》中與當代養生較為密切的飲食、方藥、調攝、達觀、妙理等卷的內容進行白話譯釋,以便讀者了解蘇東坡的養生思想,學習借鑒他的養生知識,及其豁達胸襟與樂觀情懷。本書原文部分以清代康熙年間書林陳道生刊本《東坡養生集》為底本,以《四庫全書》中的《東坡全集》為參校本,并參考了現代有關蘇東坡作品研究的多種著作,力求準確理解與通俗表達,體現學術性與普及性的統一。
鄭洪 舒海濤譯注 ·中醫 ·16.9萬字
本書以專題形式,從不同角度對脾臟象理論進行解讀,包括脾臟概念深層內涵、脾臟陰陽五行屬性特征、脾臟理論演變及治療規律、調脾胃養生防病的理論及應用、從脾論治常見病歷代研究等專題進行系統闡述,論述了脾臟象思維模式特點及其應用。本書內容詳盡,填補了本專業的空白,創新了脾臟象理論。本書適用于從事中醫學、中西醫結合醫學的教學、科研、臨床等學習參考。
楊關林 王彩霞 秦微 ·中醫 ·18.8萬字
本書從瘧疾寫起:兩千年抗瘧大閱兵、走出安第斯、太平洋上的發燒、變化出自叢林、發現罪魁禍首、滅蚊…,故事絲絲入扣,緊緊抓住讀者的興趣。全書從奎寧到青蒿素、從人痘到牛痘、從豬流感到禽流感、從磺胺到反應停、從狗苗到達菲、從牛眼到霉團、從神舍到病房、從河流到叢林、從叢林到海洋、從個例到群體,深入淺出寫出了醫學發展史上的一個個標志性事件的來龍去脈。適合醫學專業人員和普通大眾閱讀。生動出色的科普書,既有現代醫學史,又包含傳染病現狀,內容豐富,可讀性強。
王哲 ·中醫 ·15.9萬字
《金匱翼》,成書于1768年,清尤怡著。全書8卷。分別介紹了中風、諸濕、血癥等共40余種病癥的因機證治。最后附“診候生死要法”一篇。該書主要論述雜病的辨證施治,廣泛采用李東垣、朱丹溪、張子和、許叔微等醫家治療雜病之方藥,并加以分析綜合。對臨床有一定價值。(本書與集團所屬出版單位業務范圍相一致)
尤怡 ·中醫 ·12.5萬字
《傷寒溯源集》系清代醫家錢潢所著,是注解《傷寒論》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傷寒論》學術思想的重要參考著作之一。原書共十卷,二十二篇。包括序、凡例、目錄和條文注解及附錄五部分。從“陰陽發病六經統論”開始,將“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作為全書總綱。卷一至卷十依次為太陽上篇、太陽中篇、結胸心下痞并附臟結、太陽下篇、溫病風溫痓濕暍、陽明篇、少陽全篇、太陰篇并附霍亂證治、少陰篇和厥陰篇。著中附有論文六篇,體現了錢氏“以法類證統方”治傷寒的學術特點和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本書以清康熙四十七年虛白室刻本為底本校注而成。
(清)朱光被 ·中醫 ·9.7萬字
蟒針是中國最傳統的特種針法之一,具有一針多穴的功能,沿經絡直達病處。對慢性病和疑難雜癥有獨特療效。市場上有關蟒針的圖書選題極少.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緒論,第二章,扼要提示一下有關經絡知識。第三章、第四章是本文重點,要學習蟒針及其療法,須掌握好蟒針穴道,更要熟練運用蟒針手法。
龍國日 ·中醫 ·6.1萬字
共八卷。汪昂撰,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刊,本書可視為臨床藥物手冊,亦為醫學門徑書。主要取材于《本草綱目》和《神農本草經疏》。卷首為藥性總義,統論藥物性味,歸經及炮制大要:卷一草部藥191種,卷二木部藥83種,卷三果部藥31種,卷四谷菜部藥40種,卷五金石水木部藥58種,卷六禽獸部藥25種,卷七鱗介魚蟲部藥41種,卷八人部藥9種,共計478種。每藥先辨其氣、味、形、色,次述所八經絡、功用、主治,并根據藥物所屬之"十劑",分記于該藥之首。后世刊本又增附藥圖400余幅,更臻完善。
(清)汪昂 鄭金生 ·中醫 ·14.5萬字
銀屑病是國內外皮膚科學領域重點研究的熱點之一,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對銀屑病的認識不斷深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我國中西醫皮膚科工作者在內的眾多學者,近年在銀屑病發病機制和現代治療等方面研究碩果累累,有些進展已經對指導臨床實踐產生了重要影響,及時了解并掌握這些信息和方法,對臨床皮膚科醫生和廣大銀屑病患者具有重要意義。魏曉文醫師學貫中西醫,他在認真總結中西醫臨床治療銀屑病進展的基礎上,重點從中西醫結合(側重中醫)角度進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獨辟蹊徑,創立了溫通法治療銀屑病理論體系和治療體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溫通法治療銀屑病是中西醫結合治療銀屑病的新突破新進展,給銀屑病的治療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廣闊空間,對銀屑病的研究和治療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魏曉文主編 ·中醫 ·13.4萬字
本書為中醫經典注釋叢書之一種,為《中藏經注釋》。《中藏經》是一部綜合性醫著,內容包括臟腑辨證論治體系、各種疑難雜病的論治大法以及治療各種疾病的方劑。全書共分為三卷,上、中卷共有49論,分論天地、陰陽、水火、寒熱、虛實、脈色、臟腑辨證及痹證、痞證、中風、水腫、腳氣、淋證、瘕瘕、積聚、癰疽、疔瘡等,確立了臟腑辨證論治體系,總結了各種疑難雜病的論治大法。下卷為附方,記載了治療各種疾病的藥方60余首。本次整理,以孫星衍《平津館叢書》本為底本,以周學海《周氏醫學全書》本為主校本,參校本為《古今醫統正脈全書》。
康玉春注釋 ·中醫 ·3.4萬字
本書分為膏方醫案、發熱類疾病醫案、心系類疾病醫案、婦科類疾病醫案、呼吸科疾病醫案、雜病醫案。以膏方為例,南方用作冬令進補的膏方主要以補腎為主,要掌握腎中陰陽平衡,水火既濟,腎精化腎氣即可。作者羅艷教授在東三省率先研制四季膏方,組建“三辨三衡”北方四季膏方辨證論證體系,開創膏方治療疑難重癥的先河。
羅艷主編 ·中醫 ·12.6萬字
《燥氣總論》,清代陳葆善撰,。作者認為《內經》脫“秋傷于燥”一節,其法不傳,遂精究燥氣致病病機,撰成《燥氣總論》一卷,附《素靈節要》,錄《內經》中涉及燥氣的條文若干。陳葆善又有《燥氣驗案》二卷,成書于清光緒十七年(1901),載燥氣驗案22則,用藥有據,議論精詳,是稀見的專病醫案專集。《燥氣總論》闡述燥氣致病病機,《燥氣驗案》例舉燥氣診治醫案,二者相互印證,有較高的理論與臨床參考價值。此次整理,《燥氣總論》以清光緒十六年刻本為底本,《燥氣驗案》以1930年上海中醫書局鉛印本為底本,按照文獻學方法進行校勘注釋。
陳葆善 ·中醫 ·5.4萬字
《脈理宗經》成書于同治七年(1868),清代醫家張福田所著,是一部以注解經典的方式集論脈學精要的專書。本書作者積數十年所學和經驗撰成此書,以經典為主體,選列各家之論,酌附己見,以弘揚脈理。全書共四卷,首卷列《黃帝內經》脈要和診候、《傷寒雜病論》脈法八十六條句解;二卷論《黃帝內經》寸口脈臟腑定位,經絡、奇經八脈及六淫脈法,各家脈論及脈象比類;三卷為三十脈條理分疏;四卷為七絕脈、李士材兩足脈說、脈法金針、婦女脈法、古今脈法統論和內照圖說。
(清)張福田 ·中醫 ·8.8萬字
該書是《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精選》叢書中的針灸部分,從收集到的針灸科單方驗方中精選出針灸處方878個。本書以病統方,按病證(病癥)對所收集的針灸驗方進行分類,涵蓋了內、外、婦、兒、五官、皮膚、骨傷、急癥等針灸科常見病、多發病150余種。本書收集的針灸驗方數量較多,病種齊全,資料豐富,簡便實用,操作性強,檢索查找方便,適合針灸科醫師、社區和鄉村醫師臨床中參考使用,也可供病人及其家屬參考閱讀。
陽仁達 ·中醫 ·11.8萬字
本書是第二代湖湘張氏眼科流派代表性傳承人張健教授將其祖傳、師承、自學、自創、富有特色的臨床經驗總結而成的一本中醫眼科專著。全書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紹了張健教授的從醫之路;第二章是其學術思想;第三章介紹了張健教授不同年代的15篇代表性醫論;第四章醫案精華,精選了70余個眼科疑難病例;第五章選取了療效確切的張氏經驗方8首;第六章收集了電視臺和網站對張健教授的5次訪談記錄;第七章為眼科常用方劑及歌訣,介紹了書中的方劑和湯頭歌訣118首。本書充分體現了張健教授繼承與發揚、傳統與現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臨證思辨特點和用藥經驗。本書內容豐富,觀點客觀,論理清晰,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是眼科臨床工作者、醫學生及患者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張健 ·中醫 ·17.8萬字
本書選擇的病種都是現代生活中常見的疾病,匯集了生活中常見的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和其他疾病常用的“一板一刮”的治療方法和注意事項,并分為“小案例”“小妙招”和“小提示”三個板塊開展,覆蓋面廣,實用性強。
王富春 單純筱 ·中醫 ·4萬字
《中國豎橫針刺法》主要介紹了中國豎橫針刺法的概論如豎橫針刺法的運用手法、治療原則、臨床應用、臨床機理、臨床意義及常見疾病如三叉神經痛、頭皮痛、眼肌型重癥肌無力、周圍性面神經麻痹、股四頭肌損傷、小腿后緣肌群損傷與痙攣的治療等內容。
錢德金 ·中醫 ·12.6萬字
經絡腧穴類的養生圖書一直都是市場上的長銷書。在全民養生的今天,通過經絡腧穴進行日常保健,因為其簡便、有療效,已經成為了大眾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本書涵蓋了讀者生活中容易出現不適的方方面面,諸如睡眠及精神情緒類、外感咳喘類、脾胃消化類、常見疼痛類、美容護膚類、四時養生保健類。同時將各類身體不適以生活場景的方式展現出來,對應一個主穴,指導讀者如何操作,緩解癥狀,易于操作,實用性強。本書將通過圖文并茂的敘事體形式娓娓道來藏在穴位中健康話題,讓讀者輕松閱讀的同時,獲得實用的保健技巧。
徐振華 符文彬主編 ·中醫 ·8.8萬字
《見心齋藥錄》,清代見心齋主人撰,方劑學著作。清光緒七年辛巳(1881)刊行。孤本,分為上、下兩冊,藏于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圖書館。全書共四卷,近8萬字,收錄治療內科、外科、兒科、婦科病證的方劑82種,劑型以膏、丹、丸、散為主。每藥先列藥名,再結合西醫解剖、生理知識闡述所治病癥的致病原因、致病機理等,后分條列舉隨癥加減、注意事項等內容。《見心齋藥錄》反映了晚清中西醫匯通狀況,有關人士對疾病病因病機的認識,亦展示當時社會背景下的中醫藥市場,如制藥、售藥、藥店文化特色等。該書不僅具有史料價值,亦可為當代中醫藥的發展提供借鑒與啟示。
(清)見心齋主人 ·中醫 ·8.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