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①本書分上下二篇。上篇主要論述中醫對皮膚病的認識以及皮膚病的中醫治療觀——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下篇則按西醫皮膚病學的分類方法按病種進行逐一辨證分析。②書中所選病例均為作者本人的治愈病例,具有更強的說服力。③本書由中醫皮膚科唯一的國醫大師、作者的博士導師、廣東省中醫院皮膚科禤國維教授和著名中醫皮膚科專家徐宜厚教授作序,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劉愛民 ·中醫 ·30.4萬字
筆者結合50余年研習與教學、臨證經驗,采取經文要義、藥物解讀、名著選論、臨床應用注意等形式對《神農本草經》所收載常用中藥品種和臨床性能、功效進行全面解讀,以期幫助讀者尋根溯源,探究《神農本草經》的根本涵義,厘清《神農本草經》對藥物的認識與當今藥物作用的聯系,便于臨床正確選藥,提高療效。本書適合臨床中藥學人員、臨床醫師閱讀參考,亦適合中醫經典研習者學習使用。
祝之友 ·中醫 ·12萬字
全稿精選五運六氣古今醫案,運用五運六氣理論進行解讀,將理論與臨床緊密結合,對學習和研究五運六氣理論與臨床應用,頗有參考價值,對五運六氣理論的臨床運用將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全書有三篇。第一篇五運六氣歷代醫案評述。概述五運六氣理論及臨床應用歷史沿革,詳細剖析歷代醫家、醫案,闡述各個醫家對五運六氣理論中相關理論的嫻熟運用及深刻理解。第二篇中醫學派五運六氣醫案評述。從中醫理論發展中形成的主要學派中,選取具有五運六氣鮮明特點的醫家、醫著、醫案,探索五運六氣理論對各學派形成產生的影響,挖掘中醫理論發展的內在本質。第三篇五運六氣醫案給予的啟發與思考。匯總一百醫案的研究后,對古今五運六氣理論的臨床運用進行評價與小結,以及五運六氣對臨床指導的啟發與思考。三、編寫特色1、首次對古代五運六氣醫案進行整理分析。2、以現代的思維模式闡釋古代五運六氣醫案,機理鮮明,通俗易懂,引發深入探討。3、探索五運六氣理論臨床應用新思路。
蘇穎 王利鋒 劉派編著 ·中醫 ·13萬字
本書為“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之一。通過訪談、長期跟診、處方挖掘等形式形成,生動還原名老中醫本人學醫及從醫過程中的所思所想,突出其成才之路、學術思想形成的過程及臨床診療專病的經驗。李濟仁是唯一培養出院士和國家杰青的首屆國醫大師,第一個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的國醫大師,第一位獲央視“十大最美醫生”的國醫大師,第一位游歷全球七大洲的國醫大師,第一位將珍藏書畫文物捐贈七家博物館的國醫大師;也是至今唯一被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全集報道的國醫大師,唯一被新華社“新華縱橫”專題片追蹤報道的國醫大師,唯一被文化部和美國彩虹電視臺專題片系列報道的國醫大師。本書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名老中醫專項,通過扎根理論研究方法對李濟仁教授思想道德、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療效要素、文化精神、學術淵源、學術觀點、診療技術、用藥特點、核心方藥、傳承要點等進行全面挖掘,通過應用名老中醫傳承平臺,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挖掘每位名老中醫“原汁原味”的辨證施治方法、診療技術、用藥特點、核心方藥等名老中醫經驗挖掘研究。
李艷主編 ·中醫 ·10.4萬字
本書是我國著名中醫學家、“現代經方大師”、首批“全國繼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江爾遜先生60余年醫療實踐學術經驗的整理總結,重點是他擅用經方救治疑難重證的思路與創新。全書分師傳篇和薪傳篇兩大部分,分別由江老和他的門人生徒所撰寫,全面、詳細地介紹了他的治學方法與臨證思維。非常適合中醫院校師生和臨床中醫生作為參考使用。作者簡介:江長康,男,副主任醫師,我國著名中醫學家、“現代經方大師”江爾遜先生之子,師承庭訓,秉承家學,系全國首批500名老中醫藥專家江爾遜學術經驗繼承人。江文瑜,女,副主任醫師,我國著名中醫學家、“現代經方大師”江爾遜先生之女,出生于中醫世家,系江爾遜學術經驗繼承人
江長康 江文瑜主編 ·中醫 ·21.3萬字
本著作介紹及論證了從生活習慣干預到心理干預、從經絡原理到經絡治病術、從疾病的診斷治療以及相關人體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藥物原則及注意事項等內容,是文獻可考證的我國現存最早的、影響最大的一部醫學著作,所以被稱為醫之始祖。內容豐富廣博,被譽為綜合性百科全書。
李楠編著 ·中醫 ·12.1萬字
自金·成無己《注解傷寒論》首注《傷寒論》以來,注述者或不下千家,注述《金匱要略》者,亦數以百家計。其間雖良莠不齊,然必皆有所立者,以成仲景之德;學有所悟者,以揚仲景之言;行有所用者,以隨仲景之志;施有所救者,以彰仲景之心。縱或有未備者不少,有功于仲景之書者亦多,學者當憐其苦心,而無可厚非也。全書輯《傷寒論》部分十卷、《金匱要略方論》部分六卷,共十六卷,以合仲景《傷寒雜病論》十六卷之數。本次輯注《傷寒雜病論》之原文部分,以宋本《傷寒論》、《金匱要略方論》、《金匱玉函經》為底本。以《醫宗金鑒。訂正仲景全書》之原文部分(棄其正誤)為主要校勘本。此次輯注將《傷寒》《金匱》《玉函經》三書融合,一以貫通,全面解決了三書割裂的弊端。體現了《傷寒雜病論》以病為綱,以證為據。
(漢)張機撰 曾鋒輯注 ·中醫 ·28.5萬字
賈堃先生(1919-2005)系全國首批名老中醫,腫瘤中醫大家,在學術界有重要影響,本書系統整理了賈堃教授對腫瘤發生發展的中醫病機的認識,總結了腫瘤治療的學術理念,介紹了常見腫瘤、常見癥狀的中醫治療方法,貢獻了臨床60年積累的經驗方。
賈堃 賈寧 ·中醫 ·22.7萬字
該書是一部集家傳五世針灸臨床經驗,具有中醫辨證論治特色的針灸臨床治療專著。本書1995年在我社出版,自出版以來深受廣大讀者歡迎,但因年代久遠,我社已停印??追蜃优f書網上竟然賣到上千元1本?,F應廣大讀者要求,進行修訂。全書分總論、各論和其他三部分,總論包括針灸臨床辨證論治、針灸臨床治要、針灸組方選穴等。各論為針灸論治各科疾病,每個病證都以辨證施治和病案舉例為重點。其他部分主要以誤治辨析案例為主,為該書一大特色。
李世珍 李傳岐 李宛亮 ·中醫 ·47.7萬字
本書介紹了100種常見病的“三級精選用藥模式”??傉摬糠株U述“三級精選用藥模式”的原理及應用等有關問題。各論部分則是“三級精選用藥模式”對糖尿病、痤瘡、痛經、手足口病、過敏性鼻炎等100種常見病的具體運用。每種病證按用藥三級精選、臨證組方框架、辨證應用范例、評按各項加以論述。全書內容豐富,博采眾長,立論新穎,簡易實用。
王超 王博 ·中醫 ·35.4萬字
《難經直解》又名《詳注難經脈訣直解》,刊于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清初著名醫家莫熺所撰。莫熔,字丹子,號皋亭,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全書兩卷,卷之上一難至三十難,卷之下三十一難至八十一難。內容包括診法、經脈、臟腑、疾病、腧穴、針法六大部分。本次整理以清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刻本(簡稱康熙本)為底本。
(清)莫熺 ·中醫 ·6.2萬字
《中醫康復治療技術入門》一書系統介紹了針對不同疾病的各種中醫康復技術,以推拿治療為主,針灸、藥物與物理治療相結合,共分兩篇,上篇系統介紹了臨床康復工作者需要學習掌握的各種常用的康復技術及康復護理技術,下篇介紹了康復技術在截癱、偏癱、四肢骨折及骨質疏松癥等幾種常見疾病中的具體應用,適合康復醫生、治療師、康復專業學生等閱讀。
北京按摩醫院 ·中醫 ·17.1萬字
如何搭配中藥?如何使用中藥?如何用中藥調理身體?本書精選140味家庭常用中藥,功效、主治、宜忌、做法全方位介紹,更有高清大圖和視頻講解,教你明明白白用中藥,輕輕松松調理常見病!
武建設主編 ·中醫 ·9.2萬字
本書收集整理國醫大師郭子光長期臨床積累的治療奇癥及疑難雜癥病例100例,病例鮮活翔實,充分體現了國醫大師的臨床功底和獨特的辨證思路。作者知識淵博,臨床經驗豐富,不僅精通中醫各家學說,又不乏自己創見,因此,本書對辨治中醫奇癥及疑難癥,頗有借鑒價值。
郭尹玲 江泳 ·中醫 ·14.6萬字
本書為《常見病外治療法叢書》中的一種。中醫外治是以突出“中醫外治法”為特色的中醫藥學術中醫外治療效獨特、作用迅速、歷史悠久,具有簡、便、廉、驗之特點:包括按摩、熏洗、敷貼、膏藥、臍療、足療、耳穴療法、針灸、物理療法等百余種方法。與內治法相比,具有“殊途同歸,異曲同工”之妙,對“不肯服藥之人,不能服藥之癥”,尤其對危重病癥,更能顯示出其治療之獨特,故有“良?。ǜ呙鞯尼t生)不廢外治”之說。外治法多達四百余種,概括起來可分兩大類:藥物外治法、非藥物外治法。在治療范圍上一般分內病外治、外病外治兩大類,具體到臨床外治法又分為內科外治法、外科外治法、婦科外治法、兒科外治法、骨科外治法等。
陸勤 ·中醫 ·13.4萬字
痛風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發作時有劇烈疼痛,讓患者苦不堪言。單靠藥物治療痛風是不足以控制病情的,必須配合飲食療法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減少復發?!锻达L飲食調養一本就夠:降尿酸減疼痛不復發》由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張奉春主任執筆,教給讀者如何從一日三餐做起,掌握痛風飲食療法,從而輔助治療痛風及其并發癥。在第一版圖書的基礎上,本書增加了最新的《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患者膳食指導》以及更多的醫學專題知識、臨床常見病例等。適合痛風患者及其家屬參考使用。
張奉春主編 ·中醫 ·9.1萬字
本書是在作者五十五年皮膚科醫教研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古籍經方及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各家名方編著而成的一本皮膚病專著。全書共三篇:第一篇基礎篇,分述了皮膚病中藥外用制劑的概念、劑型、藥理及外用總則;第二篇制劑篇,分傳統制劑、新研制劑、民間制劑、美容制劑、成藥制劑等加以介紹;第三篇進展篇,簡介了皮膚病外治線路圖、外治秘訣、五大制劑及中醫治療室的設置。本書內容豐富,體例新穎,簡明實用,通俗易懂。可供皮膚科醫師、臨床醫師、全科醫師、中醫藥院校師生等醫務工作者學習參考。
宋兆友 宋寧靜 ·中醫 ·16.7萬字
腹診和按摩是中醫診療的特色方法。本書作者以仲景《傷寒論》腹診為綱,基于在北京按摩醫院二十余年的按摩診療經驗,詳解百余種中醫腹診按摩體征以及對應的辨證施治手法。書中所載病例,廣泛涉及現代人因工作生活壓力、飲食作息不規律等導致的不適癥狀,一些病患檢查各項指標正常,但就有各種難忍之痛,經腹診和按摩后,得到緩解療愈。作者生動詳實記述腹診思考和按摩治療的過程,其深入獨到的思考,細致的手感分析,對臨床按摩醫生多有啟發;作者對按摩診療過程的描述清晰生動,讀之如臨其境,如親身所感,既有助于同行學習,也有助于讀者關注和辨別自己的身體狀況,出現問題及時診療,恢復健康。本書作為一部既具理論深度,又有實踐案例方法的腹診按摩著作,無論是從業醫師、病患,還是關注自身健康的讀者,讀之必能從中獲益。
王海龍 ·中醫 ·14.6萬字
張志遠先生年已97,是我國著名中醫學者,從事教學與臨床工作70余年,閱歷宏富,被譽為“活字典”,日有所感,夜有所記,文辭暢雅,拔新領異,九百余條,皆系心血結晶,極可珍視,有重要價值。筆記簡潔精當,內容包括包括醫友經驗、先父經驗、師長經驗、個人經驗、古賢經驗、個人驗方、名家驗方、經典探求等,反映了張志遠先生寬廣的學術視野和獨特的學術思想,有較高的臨床指導價值,深富教益。
張志遠 ·中醫 ·21.1萬字
結構針灸是當前針灸研究熱點,本書為結構針灸研究叢書之一。結構針灸學是近年來的針灸新興學科,該學科是中醫針灸理論與時俱進的代表之一,強調在全面繼承傳統經絡理論的基礎上,結合精細、精準解剖和表面解剖學等現代醫學知識,對腧穴定位、針刺手段、針刺理論、進針手法、療效判斷、康復預后等進行再研究,提出更加適合現代針灸臨床需要的理論及治療措施。本書基礎部分圍繞針灸科醫師臨床必備的解剖基礎,結合臨床實際、現代生物力學知識和中醫傳統經絡、腧穴理論,并配以高清圖示,對肌肉的精細解剖予以解說,刺法部分結合實踐經驗,分析穴位選擇、針灸用具、針刺方向、針刺角度、針刺有效深度等針刺取效關鍵環節,對提高療效有重要指導價值。
關玲編著 ·中醫 ·8.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