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人生而有求知欲,且會隨著成長對萬事萬物的真理和規律有更強的興趣。希臘哲學是西方哲學的骨干,呈現西方人思維的核心理念,不但可以借此理解今日西方世界,還可以借此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本書以希臘哲學為主干,分述前蘇格拉底哲學、詭辯學派、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既強調各家異同,同時結合日常經驗作說明,并不時地以整體的角度回溯希臘哲學在今日社會與人們的思維中扮演的角色。
苑舉正 ·知識讀物 ·11.1萬字
古往今來,人類無數次追問自己,我們為什么活著?這個問題既簡單又復雜。有的人碌碌一生,尚未思考就已經成為人間的匆匆過客;有的人皓首窮經,苦思冥想,終其一生也未能參透其中的玄機。關于生死,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理解:叔本華說“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暫,一個人必須走過漫長的生活道路”;臧克家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村上春樹說“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只有真正了解了隱藏在現實表象下的真實,你才能準確地、深刻地對人生進行一次思考。生活,不僅僅是生下來、活下去,更重要的是對生命價值與人生意義的追尋和探索。
徐文 ·知識讀物 ·11萬字
老子之道,高深精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正所謂一百個人讀《老子》,便會有一百種不同的感悟,因為每個人都在著述中尋找著自己的人生痕跡,無論是《老子》的原文,還是南懷瑾先生的解讀,細細品味,語有回甘,掩卷而思,幡然有悟。本書作者在南懷瑾先生解讀《老子》的基礎上,融會儒佛之道,結合自己獨特的人生感悟進行拓展,在博大精深的道家學說中領悟處世智慧,解決現代人心靈空虛、靈魂無所歸依的困惑,為我們開辟了一塊心靈棲息地。
趙一 ·知識讀物 ·10.9萬字
全球暢銷作家、生活方式引領者、演說家阿蘭·德波頓長踞歐美暢銷書排行榜的作品,明星趙又廷力薦之作,《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作品。從蘇格拉底、伊壁鳩魯、塞內加、叔本華、尼采等哲學家的智慧中,阿蘭·德波頓為你尋找慰藉人生的答案。盡管古往今來被稱作哲學家的思想者千差萬別,還是有可能在相隔幾世紀之間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點就是忠于“哲學”一詞希臘文的原義——“愛智慧”。他們的共同愛好,在于就人生痛苦的根源向我們說一些寬慰而切合實際的話;他們的共同精神就是不向世俗低頭,堅持獨立思考。德波頓以其特有的英國式筆調引領我們進行了一次輕松的哲學之旅,典雅風趣,幫助我們走近蘇格拉底、伊壁鳩魯、蒙田、尼采、叔本華等大師的精神世界,使我們發現,人生的悲苦、困頓和欲望引起的煩惱在他們的智慧中都可以找到慰藉。本書文字典雅醇厚、幽默睿智,150余幅圖片精美呈現。德波頓還以本書為底本,為英國電視四臺編寫、主持了一檔共六集的哲學節目《哲學:快樂的指南》,風靡英倫。
(英)阿蘭·德波頓 ·知識讀物 ·10.9萬字
本文通過闡釋福柯對康德式“啟蒙”概念的分析及其對于現代性的理解,分析福柯從“自身”出發建立的相關美學理論。在對相關文本的解讀基礎上,討論福柯的生存美學理論,以及該理論對當代女性主義思潮起到的啟示作用。
郭碩博 ·知識讀物 ·10.8萬字
在林語堂先生看來,孔子的思想不只是“處世格言”“道德修養”,更是一種深沉的理性思索,一種對人生意義的執著追求,充滿了詩意的情感內容,具有“終極關懷”的宗教品格。孔子的思想代代相傳,滲透在我們每個人的血液里,成為中國人的“文化心魂”。
林語堂 ·知識讀物 ·10.8萬字
《道德經》一書,歷來注本很多,文字、句讀和注釋各異。本書借鑒了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以高人隱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經世之才朱元璋三人為主。本書體例,先列原典,后附注釋、譯文,隨后再通篇加以詳細解讀。最后,再從原文中提煉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經過深入淺出的推敲演繹,把它們的運用展現在讀者眼前。希望藉此引領讀者走進《道德經》這一塊古老文化的寶地。
(春秋)李耳 ·知識讀物 ·10.7萬字
《禪生活》是“世界的禪者”鈴木大拙先生所著禪學經典著作之一,從嶄新的角度闡述了禪的精髓,讓讀者進一步了解禪與生活的因緣關系,明了日常生活中一舉手、一投足的真實面目。在書中,鈴木大拙先從西方的“神”及“神圣的思想”引申出禪生活的論斷,接著論述了何為證悟以及如何獲得證悟,最后借用大量公案實例分析了公案對人的證悟的重要性。生活處處皆是禪,只要我們懂得如何將生活過成一種藝術,喚醒內心的真實體驗,就會像禪者一樣超然,走向自在。
(日)鈴木大拙 ·知識讀物 ·10.7萬字
陳來先生新著,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主線,并穿插了郭店楚簡出土儒書和《樂記》中的思想,將先秦儒學的思想來源、核心觀點和傳承脈絡等做了概要的梳理與申說,尤其對孔子的“學論”、孟子的仁義原則高于皇權原則的的儒家左翼思想、儒學與德性倫理學的比較以及對荀子的理解等有新穎獨到的闡釋。全書為陳來在香港中文大學和北京大學哲學系講課稿的基礎上整理而成,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淺出,是對先秦儒學思想極佳的入門導讀。
陳來 ·知識讀物 ·10.6萬字
孟子的智慧始終激勵著人們去做一個大丈夫,秉持浩然正氣,挺立于人世間!他勉勵人們忍受艱苦的磨練,在“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中前進;他為人們樹立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榜樣;他積極傳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崇高理念。本書采擷南懷瑾先生的智慧,對《孟子》一書中最深刻、最獨特的思想進行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解讀,帶領讀者走進孟子的世界,品味經典的魅力,進行一次心靈和思想的洗禮。
趙一 ·知識讀物 ·10.6萬字
人生就是一個舍與得的過程,人們常常面臨著舍與得的考驗,“得”是本事,“舍”是學問,正如一位高僧所說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關于舍得,佛家認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樣;道家認為,舍就是無為,得就是有為,即所謂“無為而無不為”;儒家認為,舍惡以得仁,舍欲而得圣;而在現代人眼里“舍”就是放下,“得”就是成果。其實,懂得舍與得的智慧和尺度,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諦。我們需要通過“取舍”來豐富人生,在“舍得”中體現智慧,在“舍得”后感悟人生。
文德編著 ·知識讀物 ·10.5萬字
《傳習錄》是王陽明心法的集合。但它內容駁雜,編排散亂,容易令普通讀者望而卻步。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導周月亮,將其整合提煉,概括為立志功夫、格物致知功夫、精一功夫等15個主題,闡釋其核心觀點。帶大家輕松讀懂陽明心學,即便處在身不由己的世界,仍能保持一顆強大的心。
周月亮 ·知識讀物 ·10.5萬字
在《不要緊》中,星云大師按照“生、老、病、死”這一條主線,為人們揭示關于生命的真相,主題包括了人生命運、因緣、生命教育、身心疾病等。他指出一切皆是因緣的促成,得之失之都不必太過掛懷,一切難為之事都不要緊,人生總會找到解脫之道。
星云大師 ·知識讀物 ·10.5萬字
怎樣的建議才更有效?如何回應才能擺脫尷尬的場面?怎樣拒絕才能不傷人?本書告訴你,一針見血的真心話,不一定非要板起面孔嚴肅地說出來,輕松幽默地表達,效果會更好;面對他人的出言不遜,與其暴跳如雷、針鋒相對,不如用一句幽默而頗含深意的話讓其有口難辯;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時,不需要強硬,用幽默的話語加以暗示,既能博人一笑,又引人深思……幽默能打破思維定式,穿越情緒的防火墻,把僵硬的語言變得婉轉,把黑白的語言變得多彩。幽默,是化解困境的有力武器。
徐圖 ·知識讀物 ·10.5萬字
莊子于天下的逍遙,偕鯤鵬自由高飛,“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莊子以心系“天民”的悲憫,邀“神明”降臨天下,“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莊子的哲學,上天而落地,野馬而塵埃,終歸以沉濁天地為自由精神的政治哲學。劉建華先生的《莊子的世界》包含“莊子哲學導讀”和《莊子內篇》原文直注兩大部分。其中哲學導讀部分,對莊子哲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體系作輪廓性勾勒,以便讀者在深入閱讀原文之前,對莊子哲學的總體概貌和主要觀念有一定深度的了解;重在哲學闡釋,不作內容串講。為讓讀者更順暢地閱讀原文,《莊子內篇》原文直注部分以楷體小字,在原文的字里行間,作少量必要的隨文注音注義;看似文學語言,卻是哲理表達,為讓讀者更準確地捕捉莊子字里行間的哲學意蘊,這些隨文的楷體小字注釋起到了隨文解讀的功用,看似白話文翻譯,實為哲學義釋。
劉建華 ·知識讀物 ·10.4萬字
本書作者正念減壓創始人喬·卡巴金博士告訴你:這樣如夢游一般的生活方式,與你為之努力的目標——健康、幸福、滿足都背道而馳。如果你沒有全身心參與當下,那么不僅會錯失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而且會意識不到自身成長和蛻變中的豐富性和深邃性。更關鍵的是,若忽視當下,那么在深藏于心的恐懼和不安全感的驅使下,你無意識下作出的舉動和行為將會不可避免地帶來其他問題。如果對之置若罔聞,這些問題往往會逐漸累積,最終會使你的感覺凝滯遲鈍。天長日久,你會對自身能力失去信心,從而無法將精力放在能帶來更大滿足、幸福和健康的事情上。
(美)卡巴金 ·知識讀物 ·10.4萬字
喜悅是一種能讓我們心跳加速、身心愉悅的情緒,能激活我們的身體,讓我們想要唱歌、跳舞、互相靠近,處于一種超然于物的境界。喜悅是一種內在的狀態,是身體為我們指明道路的內部信號,讓我們能夠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活著的樂趣,促使我們共同奏響偉大的生命交響樂。本書主要講述了喜悅的根源、表達方式、勝利表現和與喜悅相關的荷爾蒙,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以及如何促發喜悅之情。在閱讀的過程中,使人能夠拓展意識的領域,并增加日常生活中的喜悅。
(法)伊莎貝爾·菲約扎 ·知識讀物 ·10.4萬字
阿甘本視角下的荷爾德林當代最偉大的哲學家如何呈顯歐洲最偉大詩人瘋狂的后半生?居住在一個地方意味著什么?自我意味著什么?什么又是習慣?對于人類來說,生活不是首先意味著居住嗎?吉奧喬·阿甘本的新書結合了德國詩人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多年的所謂瘋狂的詳細年表,對通常被認為其不可讀的文本進行了新的審視,旨在描述和理解詩人自己所說的習慣性和寓居性的生活。荷爾德林的一生被整齊地分為兩部分:從1770年到1806年的前36年,以及從1807年到1843年的后36年。在他的后半生中,他像個瘋子一樣躲在木匠恩斯特·齊默爾的家里。詩人的前半生在相對廣闊的世界里四處游蕩,會關心外界和時事,但在后半生,他卻完全與世隔絕。根據荷爾德林最早的傳記作者所記,他經常固執地重復:“我這里啥事都沒有發生!”或許,這正是荷爾德林向人類提供的一個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的概念,盡管我們還尚未完全把握他這種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的哲學意義。
(意)吉奧喬·阿甘本 ·知識讀物 ·10.4萬字
遇事寵辱不驚,處世無愧于心。領略王陽明此心光明的人生境界!本書通過講述王陽明一生中重要的幾個轉折點——龍場悟道、江西為政、紹興講學,介紹王陽明心學“致良知”“知行合一”“親民”等學說,感悟王陽明“此心光明”的人生境界。王陽明的一生就是踐行“此心光明”這一境界的最好注解。面對寧王叛軍壓境,王陽明內心毫無波瀾,用計謀虛張聲勢,迅速平定叛亂。面對朝廷、權臣的多次猜忌質疑,王陽明坦然對之,把榮辱置之度外,濟世救民,問心無愧。在人生的最后階段,當學生問他有什么遺言時,王陽明坦蕩地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遇事寵辱不驚,處世無愧于心。這是王陽明對自己一生的總結。……翻開本書,領略王陽明“此心光明”的人生境界。
方志遠 ·知識讀物 ·10.3萬字
托蘭德是18世紀英國著名的自由思想家和唯物主義哲學家。本書是托蘭德在18世紀初年在歐陸國家旅游和寓居期間寫作的,1704年倫敦出版。書名中的“塞倫娜”是假托的名字,但實有其人,即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的妻子蘇菲·夏洛蒂王后。托蘭德以書信的形式將其與夏洛蒂討論過的幾個宗教神學和哲學問題寫成三篇文章,并與寫給他人的兩篇哲學通信結集出版,總題書名為:《給塞倫娜的信》。
(英)托蘭德 ·知識讀物 ·10.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