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著重研究詩性林語堂及其跨文化傳播。林語堂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在“西學東漸”的大潮中,他卻逆潮流而動,熱衷于“東學西漸”,并取得前無古人的成就,成為跨文化傳播的成功個案。作者認為,林語堂具有的詩性的人格魅力,在文化傳播中起到了決定作用。本書以林語堂的人格特征作為切入點,研究其跨文化傳播的特點,這是目前林語堂研究中的一個嶄新視角。
劉奕華 ·歷史人物 ·21.6萬字
《炎帝》敘述了炎帝輝煌燦爛的一生。文章著重敘寫了炎帝的八項偉大發明:傳授漁獵、親嘗百草、培植五谷、發明耒耜、麻桑織布、制五弦琴、作陶為器、開辟市場等,贊揚了他對中華文明的偉大貢獻。文章主體框架以基本文獻記載為參照,用小說敘事筆法,簡略介紹了這位上古人物。
賈墨冰 ·歷史人物 ·2.1萬字
本書是一本獨特的王陽明傳記,將明代著名作家馮夢龍的《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出身靖亂錄》和王陽明入室弟子鄒守益的《王陽明先生圖譜》合二為一。《靖亂錄》原文包括正文和眉批,本書予以標點、分段,并將《圖譜》中30幅圖分別插入正文相應位置,更增添三幅王陽明手跡。此外,本書添加了對《靖亂錄》正文的大量注釋,包括校勘記、生僻詞語注釋、引文查證、傳奇故事增補、征引相關史料及研究成果。《靖亂錄》可以說是現存最早的一部陽明傳記,也是推動陽明傳奇故事廣泛流傳的重要而媒介,岡田武彥的《王陽明大傳》亦大量征引《靖亂錄》。在陽明去世三十年后,其入室弟子鄒守益為了緬懷先師,激勵后學,率領同門弟子編著《王陽明先生圖譜》,至今仍是研究王陽明圖像和事跡的重要文獻。
(明)馮夢龍 鄒守益原著 張昭煒編注 ·歷史人物 ·9.3萬字
陳之遴(1605-1666)屬于清初流人中極具歷史特征的一個類別——貳臣流人。本書懸置了史學和文學的現代學科分野,基于貳臣和流人這兩個特殊身份探尋了陳之遴的行為史和心態史,揭示了貳臣流人這一特定人群與社會和地理的關系。在行為史方面,本書考察了陳之遴的仕宦行為與家族、明朝及南明政權、清朝政權之間的互動關系。其中考證了海寧渤海陳氏家族地位、“楊嗣昌奪情”事件、陳祖苞案始末、陳之遴“鴆父”真相、陳之遴與黃道周的關系、陳之遴在南明弘光政權的困境、陳之遴降清始末、陳之遴在清朝屢獲超擢的歷史背景和個人政績、順治朝重要黨爭案件、黃膘李三案始末、吳良輔案始末及順治皇帝晚期的一些問題等歷史細節,也分析了順治朝內監勢力在中央權力分布圖中的異軍突起過程、“南黨”漢臣內部成員之間由于地位的頻變在交結心理和行為方面出現的微妙變化等歷史現象。在心態史方面,本書考察了陳之遴不同歷史時期的心態變遷,重點關注了陳之遴的三種生命體驗:一是流寓遼東后面對邊地生存空間對心態的強烈擠壓,其對自己的行為和心理所作出的保護性調適。二是其在明亡時、仕清初、流徙后等不同時段的興亡之感和亡國之悲所表現出的漸進性和復雜性。三是其在明亡時、仕清初、流徙后等不同時段的仕路之悔與叛明仕清這一政治倫理之間的關聯性。
劉剛 ·歷史人物 ·21.9萬字
《先秦兩漢文化名人》——16個先秦兩漢文化名人的傳記,一幅人類的群星閃耀圖。《魏晉名士小傳》——30個魏晉名士的人生傳奇,一幅華麗血時代的歷史畫卷。樊登讀書《好書8分鐘》簽約講書人,魏晉南北朝史的骨灰級愛好者全新力作。《唐代詩人小傳》——19個天才詩人串聯起300年大唐興衰史,青春版大唐才子風華錄。他們以詩篇記錄了自己的歡欣和至暗時刻,也記錄了大唐300年的興衰沉浮。《宋代詞人小傳》——24個詞人人串聯起數百年大宋興衰史,青春版大宋才子風華錄。《元明清文化名人小傳》——11個坐標型的文化名人,11種跌宕起伏的命運特寫。
魏雁 謝玩玩 馬寧川 青景 遠林 新宇 ·歷史人物 ·69.8萬字
呂劍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華縣工委書記。1930年在國民黨政府軍中從事兵運工作。后任中共西府地委書記,陜西省委統戰部副部長、部長。建國后,歷任中共寶雞地委書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區委書記、常務書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一屆政協副主席,中共陜西省委書記,陜西省第四、五屆政協主席。為紀念呂劍人同志誕辰110周年,經中共陜西省委同意,由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組織編寫《呂劍人紀念文集》。呂劍人紀念文集由傳略、有關回憶、紀念文章、呂劍人同志文章、呂劍人同志講話、呂劍人同志報告、有關報道、大事年表、領導題詞和照片等組成。
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歷史人物 ·34.4萬字
本選題是通俗歷史類。內容是漢代的人物,從君王、文臣、武將、文人、女子、游俠等六個方面,選擇了有代表性的人物下筆,在同一主題下,對人物及其事跡進行了生動地描述,較為全面地反映了漢朝各個階層的生存狀態。作者文字簡練生動,充滿現代氣息。
李婍 ·歷史人物 ·12萬字
曹操傳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亂臣賊子”,他是棋高一招、誠詭難辨的謀略高手,他是運籌帷幄、著述兵法的軍事理論家,他是心懷天下、大氣磅礴的出色詩人,他更是精通音律、熱愛運動、多才多藝的“多面選手”。他有“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人生格言,他被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關于他,人們褒貶不一,莫衷一是,他就是一代梟雄——曹操。本書建立在史料的基礎上,運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輕松活潑的語言,把曹操陳留起兵、征討四方、逐鹿中原、官渡之戰、平定西北、統一北方等主要生平事件串聯起來,將曹操這位真實的英雄展現給讀者看,希望讀者能有所啟發。
陳世霖編著 ·歷史人物 ·7.7萬字
超好讀的《李白傳》,大唐絕無僅有的傳奇,“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李白的詩歌穿越數千年而來,撫慰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去追尋自我價值的實現。本書從唐代歷史、唐代社會生活與詩歌鑒賞多個層次入手,以細膩的筆觸、開闊的視野、深厚的文字功底將李白精彩絕倫、浪漫灑脫的一生一幕幕呈現,仿若打開了歷史的閘門。李白的詩歌與其人生軌跡緊密相連,本書通過勾畫盛唐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一生,描摹了李白自由不羈的精神軌跡;通過李白的詩歌創作與人生軌跡相結合,展現中國古代文人自信灑脫、逸興瀟灑。細節豐富、文獻詳實、情感真摯、文筆優美,是了解李白詩歌創作及其生平創作軌跡的優質范本。
梅寒 ·歷史人物 ·17.3萬字
這是一部關于張仲景的傳記,以史實為骨,輔以合理的想象,將大量的傳統醫學知識、地方掌故、民俗民風和歷史事件熔為一爐,追求一種百科全書式的創作風格。本書塑造了一位“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醫圣形象,同時也展現了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限生機,體現出華夏民族生生不息的自強精神。
程韜光 ·歷史人物 ·23.3萬字
《郭沫若研究》作為郭沫若研究會的會刊,是以郭沫若及其著作為研究對象的學術專刊。本書是《郭沫若研究》停刊后復刊的第一期。全書分為八個專欄,涉及文學史、史學史、學術史,乃至近代史研究的多個領域,展現了郭沫若研究的最新成果。通過本書,讀者可以了解郭沫若研究領域的最新學術成果,可以讀到一些以前未曾讀過的郭沫若的文章,還可以了解國外漢學界研究郭沫若的視角和成果。
趙笑潔 蔡震 李斌 ·歷史人物 ·18.1萬字
在賀知章眼中,李白是“謫仙人”;在杜甫的筆下,李白是“飲中仙”。他還是光明俊偉的翰林學士,是俠義縱橫的朋友,是棄市學仙的道士……他是迷一樣的存在,他的身世家人,他的君臣遇合,他的離世飛升,無不被謎團層層包裹,疑竇叢生。安旗先生對此做了認真的考訂,并用飽含深情的筆調敘述了“詩仙”不平凡的一生,她對文字的感覺異常敏銳,她的文筆既穩健又清麗,猶如翡翠一般天然、透明而且有質感。她文字好像能讓我們直接感受到詩人的氣息,以至于看到詩人那飛揚跋扈的冠戴,她把我們跟李白的心靈系在一起,讓我們跟李白的情緒一起跳動。
安旗 ·歷史人物 ·14.5萬字
岳飛,南宋人,是一位有膽有識、智勇雙全的軍事統帥。本書以通俗明白的語言、藝術的表現手法詳細講述了岳飛一生的傳奇故事,他精忠報國的美德和抗擊侵略的勇氣將被后世傳頌。
楊晶 ·歷史人物 ·7.1萬字
本書中介紹的這些人物在國家遭受外國侵略之際,致力于維護中國社會,堅忍地回應時代挑戰。他們的價值觀和他們所服務的機構,為重建中國社會以促進戰后中國復興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了貢獻。本書介紹的這些人士不僅以他們自己的言語和行動,更以他們的人格品德祝福了他人。我們希望,他們的事跡能夠對今天的人們有所啟發和激勵。
(美)李可柔 畢樂思 ·歷史人物 ·12萬字
在人們的印象中,蔡元培作為北京大學校長是無法替代和復制的。本書通過對蔡元培自身、北大師生與社會輿論等不同層面的考察,聚焦于辭職、退隱和紀念等關鍵性事件,以抽絲剝繭的方式呈現北大校長蔡元培形象的動態變化過程。書中蔡元培并不是一位可以力挽狂瀾的英雄,而是一位處處遭掣肘、進退兩難的悲劇人物。他自擔任北大校長之后內心的掙扎與痛苦遠遠多于改變北大風貌的成就感,當世學界領袖之盛名得之不易,被后世奉為神明也定非其所愿。
婁岙菲 ·歷史人物 ·16.5萬字
何天炯(1877—1925),廣東人,辛亥革命元老、民主革命先驅。加入中國同盟會,追隨孫中山革命二十年,先后任同盟會本部會計兼廣東支部長、中華革命黨廣東支部長及廣州軍政府秘書、顧問、參議等職,主要協助孫中山辦理對日本事務及籌款等工作,為辛亥革命、反袁運動及護法運動作出貢獻。本書為何天炯存世著作文字、書信及相關資料的匯編,對于了解何天炯及孫中山革命事業具有價值。
李長莉 (日)久保田文次 (日)宮崎黃石編 ·歷史人物 ·19萬字
本書用二十多個故事,組織起張騫三次出使西域的全過程。每個故事獨立自足,又相互關聯。軍事、外交背景下的張騫出西域,是一次地理大探索,充斥著驚奇的發現和意外的獲得。本書擬寫出張騫遇到的磨難、挫折、艱辛,也寫他的見聞。由此托出一位堅毅、英挺的人物。
高慧芳 ·歷史人物 ·4.9萬字
本傳從中國書法沿革、唐詩表現、唐史面貌及傳主的人生經歷等多個側面,努力還原真實,在賞書、品詩、鑒史的詩性描繪表達中,個性化地再現了張旭奇特書法的藝術貢獻和曲折的人生命運情形。作品文史書法唐詩等信息見識豐盈,語言精簡獨到,人物性格形象描繪生動,是認知書法、唐詩和傳主個性的精彩書寫。
李金祥 ·歷史人物 ·18.8萬字
《理學風骨:朱熹傳》是一部比較成熟的傳記書稿。一個最大的特點,是作者對朱熹的生平與家世,學問與思想等,基本做到了成竹在胸,如數家珍。作者吃透、弄熟了史料性的東西,把它們化成為故事性的敘事,用娓娓道來的方式加以講述。,讓人們看到一個一生都在為“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歸”不懈追求的殉道者,一個淵博的學識與高尚的人格相交織的東方文化圣哲的不凡風采。這使作品讀來一氣呵成,也引人入勝。
卜耕 ·歷史人物 ·29.8萬字
本書對中唐詩人李益的生平和著述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上、中、下三編及余論。上編“李益生平考論”,以詩史融通為主要視角,對李益大歷時期“涉歷江淮”、李益的政績、由交游所見李益在“牛李黨爭”中的政治位置、李益的道德思想傾向等問題進行了考證和辨析。中編“李益詩歌研究”,以詩人個體與詩壇群體之互動為主要研究視域,分別對李益在大歷、貞元和元和三個階段的詩歌創作及與整個詩壇的關系做了全面論述,尤其對其悲慨蒼秀的邊塞詩、清新優美的“南行詩”及其在貞元詩壇的重要地位和影響等論題做了詳盡探討。下編“李益詩集札記”,從具體文本出發,以切近詩人本來生活情態與創作情境為目標,擇取史學、美學、心理學、格律學以及藝術技巧等不同角度,對李益存世的全部詩歌作品做了具體而微的評析。余論則以大量作品為基礎,從李益生活的時代背景、生平遭際、個性氣質以及我國古代感傷文學傳統等方面入手,探討了李益詩歌中感傷基調的表現和成因。全書各部分之間,既相對獨立又相互生發,對李益研究有頗多新見。
賀同賞 ·歷史人物 ·15.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