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文徵明傳:蘇州的風雅傳奇》將追溯文徵明的成長經歷,探究他如何在沈周、祝允明、唐寅、王世貞等名流雅士前后輝映的時代成為藝術巨人,同時也關注文徵明和蘇州這座城市、城中各階層民眾的關系,探討15世紀、16世紀的蘇州帶給文徵明的影響,文徵明又給16世紀乃至之后的蘇州留下了怎樣的印記。
周文翰 ·歷史地理 ·13.6萬字
明朝的歷史長達277年,對這樣一個夾在兩個少數民族統治王朝(元朝和清朝)中間的漢族王朝的歷史,究竟應該如何表述和評價,歷來褒貶不一。作為長期研究明史的專家,教授認為明朝277年的歷史中,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許多突出的成就,特別是在晚明時期,更是呈現出由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的曙光。《明史十講》主要涉及了明史研究的方法和成就、朱元璋的歷史貢獻、明朝前期的歷史地位、明代的衛所制度、民代的經濟、張居正改革、明代的民族關系、明代的中外關系、明代的文化和明亡清興的歷史原因等。
陳梧桐 彭勇 ·中國史 ·16.4萬字
本書有意撇開陳師道之江西詩派與蘇門文士的身份,從其實際創作出發,在無黨派視野下審視其創作個性,重新界定“后山體”的內涵,客觀還原“以詩為詞”的本義及與其詞作的關系,全面觀照其散文的創作風貌。主要觀點有:陳師道詩歌的風格有二,一曰“枯淡瘦勁”,此即所謂“瘦硬”,二曰“深勁”“雅奧”,此即“后山體”之典型風貌;《后山詩話》所云“以詩為詞”是指以詩之雄豪“氣格”入詞,與詞之表現內容關系不大,只要做到風格柔婉,即便詞中表現身世之感、羈旅之愁等詩中慣常表現的題材主題也不屬于“以詩為詞”。
孫明材 ·專業史 ·19萬字
本書是柳田國男晚年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在本書中,柳田提出了一個假說:日本人的祖先是從沖繩出發,乘著“黑潮”(日本暖流)沿島北上,擴散到日本列島各處的。開始是偶然的漂流,之后發展成為計劃性的人口移動,為了尋找更佳的生活空間,攜帶著稻種,沿著一條由“海島”構成的“海上之路”一路北上,最終來到日本列島,成為了最初的日本人。
(日)柳田國男 ·民族史 ·16.1萬字
沈從文是國內文物研究的先驅,在文物研究的多個領域都有開創性的成果,凝結了沈從文整個后半生的心血。《沈從文講文物》精選沈從文文物研究文章30篇,分門別類地介紹了玉器、陶瓷、漆器、琉璃等文物的鑒賞知識、加工工藝、歷史典故、研究方法,把6000年文物分門別類地看個遍,從此掌握看文物的門道!《沈從文講文物》收錄近200張全彩文物圖片。不僅收錄了沈從文的演講《我是一個很迷信文物的人》,聽沈先生講述自己是如何研究文物的;同時還特別收錄了《沈從文的后半生》作者張新穎教授的導讀,幫助讀者更好地掌握文物背后的門道。翻開本書,看懂玉器、陶瓷、漆器、琉璃等文物背后的門道!
沈從文 ·文物考古 ·16.8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意大利教堂建筑、意大利府邸別墅、意大利公共建筑、意大利建筑大師、英國文藝復興建筑、法國古典主義建筑、西班牙古典主義建筑、俄羅斯古典主義建筑等。
聞明 彭萍萍主編 ·世界史 ·2.4萬字
“游學浙江”多語種系列包含六本書,每本為一個語種,分別為英語、法語、德語、俄語、日語和韓語,本冊為英語版。該系列圖書集中精準展示了浙江省的優勢旅游資源、文化特色、古今名人及新興產業的發展。由國際資深媒體人、作家執筆,用地道外語寫詩意文章。同時,結合孔子學院的國際漢語教學目標,依據漢語水平考試大綱,編寫出簡單、實用的學漢語內容。從漢字、詞匯、語句、情境語用四個維度出發,涵蓋問候、邀請、鼓勵、感謝、道別等多種實用交際功能,為游學人群提供能夠快速掌握并使用的實用漢語和文化常識。Withpicturesquescenerythatinspiredclassicalinkpaintings,aswellasanintrepidspiritthatgavebirthtothelargeste-commerceplatformintheworld,therenownofZhejiangistimeless.AsoneofChina’smostdiverseandeconomicallyvibrantprovinces,itistheperfectfirststopforanyonevisiting,doingbusiness,orstudyinginthecountry.ThishandbookdelvesintoZhejiang’seclecticcharmsfromHangzhou’sstoriedWestLaketoWuzhen,anancientcanaltownthathasbecomeaworldleaderin5Gtechnology.Usefullessonsonlanguage,idioms,andhistoricaltriviaroundoutthisguideandmakeZhejiangaplaceforeveryone—includingyou.
《漢語世界》編輯部 ·歷史地理 ·1.9萬字
本書作者采用通俗幽默的寫作手法,介紹了中國古代歷史中上古時期和夏、商、西周的歷史故事,自從女媧摶土教人,補天教民,以及有巢氏的房屋建造和皇帝蚩尤的部落之爭,大禹治水,比干掏心,炮烙之刑,以及武王伐紂,截至周幽王被殺,西周結束。這段歷史距今久遠,少有當時的文字實物資料流傳,主要靠傳說流傳至今,因此這段歷史對于后來的人們存在很多含糊不清之處。不過,這段歷史卻奠定了我們今天的華夏民族,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史海漁夫 ·普及讀物 ·8.9萬字
2004年夏天,一部名為《帝國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的歷史作品突然問世,因其從人性角度和史料細節中,發現歷史的鮮活與真實面目,一時洛陽紙貴,海內風行。作者李亞平也成為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熱門作家,被譽為“黃仁宇之后最會講歷史的人文學者”。此后,備受好評的《帝國政界往事》系列之“大明王朝紀事”等書相繼推出,這些作品無一例外,都是從“人”的視角詮釋帝王將相,通過入木三分的精彩剖析,全新解讀歷史巨變與政治迷局,用輕松有趣的獨特方式講出了歷史的真相,使人豁然開朗又難以釋懷。2015年,《大明王朝紀事》推出全新修訂典藏版,讀懂朱元璋、張居正、嘉靖、崇禎等傳奇歷史人物得勢與失勢之謎!
李亞平 ·普及讀物 ·19萬字
《深圳傳》是“絲路百城傳”系列叢書的重要讀本之一。深圳只用了四十年時間便躋身中國一線城市并成功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成為國際性的都市;懷揣夢想的人從四面八方來此奮斗,成為敢想敢為的深圳人。但正因深圳年輕,深圳人來源復雜,如文化沙漠,冒險家的樂園……作者在深圳生活近30年,觀察、思考、生活,用眼睛和腳步丈量常人罕至的角落,用心體悟歷史變化,觸摸當下脈搏,以一個記者的敏銳和學者的深沉,用多年積累的素材和精微的個人發現,敘述建造這座城市的偉人、英雄和追夢之人,亦關照那些易被忽略的小人物小事件的生存狀貌,以事實呈現這座城市的巨變,以入心入肺的深刻解讀照見這座城的思想史和心靈史,為“誤讀”正名。
胡野秋 ·地方史志 ·14.2萬字
《文明的故事》是一部通俗的世界文明史書,本書論述了從地球的形成、生物和人類的起源直到現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止,橫跨五大洲的世界歷史。它沒有嚴肅史著的學究氣,而且比那一時代的許多著作都要早地擺脫了民族主義乃至歐洲中心論的褊狹。書中關注人類文化的遺產,包括思想、文化、宗教等遺產,而這是人類文明歷程中真正具有價值的東西。
(英)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世界史 ·18萬字
《墨爾本回憶錄》一文,便能幫助您從它起初的樣子,一點點更好地認識這座城。比起晦澀抽象的史料,作為這段歷史見證人和參與者的羅夫·博爾德伍德,對于這段歷史有更多的發言權。他生于英國倫敦,后于1840年全家移居澳大利亞,并在墨爾本定居。他曾當過牧羊場主,后任采金場的監察官,期間一直堅持從事寫作。與其說他見證了墨爾本的發展改變,不如說墨爾本寄托了他的年少輕狂的青春歲月,也因此他憑借自己的人生經歷生動詳盡地講述了那個時期墨爾本的故事。
(英)羅夫·博爾德伍德 ·地方史志 ·10.9萬字
本書以北京地名為考察對象,以文化語言學的研究視角全面系統深入地考察了北京城區及郊區的地名文化,通過對現存地名進行回溯,由地名的命名、更名理據梳理出北京城區和郊區的地名文化資源,并從其文化內涵的角度考察專名中蘊含的封建衙署、經濟生活、駐軍營衛、社會意識、社會心理、宗教信仰、民族融合、移民情況、宗族觀念、歷史人物(含民族英雄)、歷史事件、傳說故事、五色五行觀念、地標建筑等諸多信息。借此讓讀者通過北京地名,了解歷史上北京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民族遷徙與融合、宗教信仰、軍事活動與政治變革;也可以由此窺探中華民族的思維特點、思想觀念、心理特征、審美特點等,對人文北京建設不無助益。
楊建國 ·歷史地理 ·17.2萬字
本書的副標題為《10-11世紀鄂爾多斯南緣白于山區的歷史地理學研究》,正如副標題所揭示的那樣,本書主要論述了西夏前期白于山及周邊地區的自然及人文地理狀況,涉及自然景觀、居民結構、物產資源、交通道路、貿易流通等內容。本書成書于20世紀60年代,極具學術史價值,國內西夏學界及歷史地理學界多有引用,相信本書的出版對此方面的學術研究會有所助益。
(日)前田正名 ·歷史地理 ·14.3萬字
本書以編年體為形式,以年份主題詞為著眼點,以講故事、述歷史為敘述方式,全景式描繪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偉大歷程。書中突出體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偉大功績,生動展現了70年來中國社會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尤其是對近七年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給予了濃墨重彩的描寫。本書運用大量鮮活生動的事例和細節,印證和說明新中國建設、發展的內在邏輯和歷史必然。作者長期從事中共黨史和中共領袖人物的研究,對把握新中國70年的歷史進程和發展走向,具有視野宏闊、站位清晰、評議精到、敘說得當的獨特優勢。全書角度新穎獨到,形式生動活潑。作者打破常規述史的既定模式,通過個性化的表述,具有強烈的代入感、參與性和感染力。本書是近年來進行黨史、國史教育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生動教科書。
陳晉 ·中國史 ·13.3萬字
《讀懂中國青銅器》是戴克成對中國青銅器研究的綜述。其中可見中國青銅器發展簡史,作者對器型的研究,功能的研究,花紋的研究,青銅器演變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青銅偽器的概況等等。全書圖文并茂,圖片器物絕大部分均為海外收藏,因此它既可以作為中國青銅器研究收藏的入門教材,讀者也可以從中欣賞到海外藏中國青銅的精華。
(法)戴克成 ·文物考古 ·4.5萬字
秦封泥是復原秦代職官制度、地理制度極為重要的出土文獻。由于其多為盜掘出土,分散收藏于國內外公私藏家,陸續發表在各種圖書、期刊、報紙、網頁,造成學者利用的巨大困難。有鑒于此,《秦封泥集存》對已公布的秦封泥資料進行全面收集,并根據封泥拓片、照片等內容進行去重處理,以求獲得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封泥品種、數量等信息,這將對秦的職官郡縣構成、變化以及秦的歷史研究等產生重要影響。
劉瑞編著 ·文物考古 ·18.1萬字
《中國歷史讀本》是一代史學大師吳晗寫給青少年的歷史百科全書,全景呈現幾千年華夏文明的優秀普及讀物。歷史、文化、國學、文學、書法、繪畫、政治,一步到位!包含重要事件、文史常識、典章制度、文化生活、歷史人物、成語故事等,配以精美彩色插圖,重現歷史場景。是青少年學習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提升自我的學識修養、汲取為人處世的經驗智慧的必讀經典。
吳晗主編 ·普及讀物 ·9.8萬字
京師論壇是由北京師范大學中華文化研究與傳播學科交叉平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共同主辦的高端國際學術文化論壇。京師論壇以“古今貫通”“中外融通”“上下打通”的“三通”為總體追求,借助于北京師范大學的學科交叉優勢和文化研究優勢,借助于社會各界論壇參與者的智慧感悟,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京師論壇每年度設定內涵相通、角度互補的年度主題。2017年的年度主題為“文化的傳承和自信”。京師論壇采用對話形式,邀請國內外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頂尖級專家進行對話。論壇每年舉辦六期。每期首先由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進行對話,之后由專業學者、媒體人、社會大眾提問辯難。本書即為這些對話成果的記錄和整理。
郭英德 黃會林 ·中國史 ·10.1萬字
一場環游印度5000年文明歷史的狂野之旅!55天、70個城市、上百處文化遺址、20000多公里……歷史作家郭建龍“亞洲三部曲”之一,帶你零距離體驗印度次大陸的遙遠歷史與現實!俞敏洪、羅振宇聯袂推薦!在印度,郭建龍遇到了無數旅游者和印度人:工程師、教授,也有士兵、民工、流浪漢,與他們一起睡過車站,吃過飯,說笑過,打鬧過……他一邊重溫印度偉大的歷史文化,一邊切實體會著印度的當下,在歷史與現實間反復穿越。郭建龍從印度歷代王朝的興盛與更替到紛繁多彩的各種宗教在印度的生發入手,以政治、經濟、歷史等多個視角去展現印度5000年的歷史與現實,給讀者展現了文明古國的燦爛與輝煌,以及世俗生活的柔性包容和生機勃勃。
郭建龍 ·世界史 ·15.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