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窩藏書系·阿來作品·草木的理想國:成都物候記(珍藏版)》是作家阿來的一部隨筆散記。作者利用相機這一特殊的介質,將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中各類花朵的次第開放與凋謝隨時記錄下來。從一年中最初展露身姿的梅花寫起,直至海棠、早櫻、玉蘭、紫荊、迎春、泡桐、丁香、鳶尾、芙蓉、梔子等等,花期不同的各種植物次第開放,牽引著讀者跟隨鏡頭中的影像共同來感受城市中不同時節的多彩風情。
阿來 ·現當代隨筆 ·6萬字
白駒過隙、滄海桑田,才能發現自己的輕狂無知、社會的豐富多彩。對于所有人來說,我們在蕓蕓眾生之中,都只是一粒塵土,然而塵土也有作為塵土的意義。雖然對世間來說,我們很渺小,但是對自己來說,我們卻是整個世界。《塵土》雖然篇幅不大,但是內容卻包羅萬象,囊括了作者對生活、工作和人生的感悟,深邃有趣,奮發昂揚,展現了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理念。
劉海軍 ·現當代隨筆 ·2.6萬字
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自問世以來就在民間廣為流傳,各種版本層出不窮,對其各種角度的解讀也屢見不鮮。《西游妖物志》共30章,聚焦“《西游記》中的動物視角”,按照“動物妖精”在《西游記》原著中的出場順序,細致考證了各類菩薩、取經團隊成員、取經路上制造出八十一難的各類魔怪的身世演變及其在現實中的動物原型。充滿趣味橫生的觀點交融與文化混搭。在書中,人神魔,佛道儒,民俗文化、動物科普……“虛”“實”兩個世界穿插且互為印證;移花接木、借尸還魂、層疊嵌套、摶土重塑……對比歷史版本如元雜劇,分析故事轉移、嫁接、人物重塑等演變,一窺吳承恩《西游記》的形成過程。作者文思活躍,文筆跳脫,用另類視角品讀西游,帶來一番酣暢淋漓的閱讀體驗。
趙爽 ·現當代隨筆 ·15.3萬字
本書既有描繪水鄉詩意畫卷、閑情逸致的抒情之作,如《烏鎮的早晨》《千年的漿聲》,又有對歷史的回望、透視,感慨、思索,如《誰的宋朝眼淚在飛》《楚字是這樣寫成的》;更有對那些堪稱完人的歷史人物的深度描寫和評論,如寫岳飛的《江南滿江紅》,寫鄭和的《風帆起江南》。寫景狀物則文字雋永優美,感人至深;評史論道則大氣宏闊,入木三分。
劉漢俊 ·現當代隨筆 ·19.5萬字
這一部《魯迅研究》,是從根據《新民主主義論》的精神來研究魯迅的愿望出發的。作者說:我們是通過對魯迅作品作具體的分析然后得出我們的結論,因為偉大的思想家與偉大的革命家的魯迅畢竟是偉大的文學家,我們必須掌握他的作品。我們不敢說我們的意見是正確的,把它發表出來便好得到指正。書中包括《魯迅徹底地反對封建文化》《魯迅是最早對寫普通話最有貢獻的人》《魯迅期待炬火和自己不以導師自居》《魯迅的政治路線和文藝實踐》等內容。
廢名 ·現當代隨筆 ·5.2萬字
小鎮與鄉村,民風與民俗,愛情與親情,自然與風情構成了這本散文集最基本的元素,作者用如絲般細膩的筆觸,如霧般飄逸的情懷,一點點地感觸著歲月里的溫馨和感動。淳樸的人物,濃郁的風情,溫暖而祥和。文字表述或樸實自然,或夢幻迷離,或濃郁深刻。
彭梁心 ·現當代隨筆 ·15.2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美麗的家鄉———綠源、學趕馬車、一飯胡麻度幾春、磨坊的故事、難忘人生“第一次”、幼年記事、高考改變命運、當放牛郎的日子、緊張的夏收、慈母手中線、“我是文藝宣傳員”、掙工分、從婚俗看時代變化、夢想、苦苦菜、一堂有聲有色的美術活動課、平等的師生關系是語文教學成功的前提條件、不滅的韻聲——《安塞腰鼓》課堂教學設計、走下講臺等內容。
楊廷武 ·現當代隨筆 ·27萬字
靜謐的夜晚響起班得瑞的鄉村音樂。捧起書,流動的文字縈繞腦海,書中昨是今非、此消彼長,揭示人生的飛短流長。(是什么悄然左右著我們的生活?不要懷疑所有美好,又拒絕承認現實的殘酷。)長夜伴讀,熟悉的身影,共同的記憶,喧囂塵世里的知性感動,總有一種閱讀讓你豁然開朗;書圈里的人景物事,書籍背后的隱秘世界,影像世界的唾淚之旅,不容錯過的出版風云,城市身份的逐浪流沙,藝術亂流的正本清源,文化沉思的浴火重生,經濟狂瀾的夢鏡花影,一個瘋狂時代的注腳,讓心靈的閱讀在純凈的氣流中凈化;一代有一代人的語言、青春、情感、宿命、烙印、掙扎,你如何配得上這時代的風起云涌?又有多少清涼感動!
關勇 ·現當代隨筆 ·11萬字
《農閑筆記》是“拇指作家”馬慧娟的最新作品,其在出版《溪風絮語》《希望長在泥土里》后,秉持文字地道淳樸、行文自然流暢,用生活真味溫暖和滋潤心靈的特點,繼續講述著所見所聞所感,對現實生活進行深刻考量的同時對精神世界予以關顧。作品的文學性極強,作者將積極樂觀的心態通過文字傳播給讀者,引發讀者共鳴。
馬慧娟 ·現當代隨筆 ·5.5萬字
大凡男人都好色。由此男人可分為三類——色鬼、色人、色仙。色鬼就是那些見了女人就動心的男人,不論對方年老年幼、貌美貌丑,用賈母的話說就是:“香的臭的都往屋里拉。”女人若遇到這類男人,最好逃之天天。色人就是這樣的男人:他們喜新厭舊,常常幻想撞上桃花運,但是還想要面子,要聲譽,受著一定的約束。有了機會,他們必定要拈花惹草,內心里卻忐忑不安;沒有機會,他們就只好守株待兔,內心里卻憤憤不平……女人對這類男人,最好是敬而遠之。色仙是什么?坦率地講,色仙更好色,甚至喜歡天下所有美好的女人,但是卻不管她是容顏俊俏,還是其貌不揚。
石地 ·現當代隨筆 ·9.5萬字
本書是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梁曉聲寫給彷徨者的禮物。這是梁曉聲的散文精選集,也是先生七十多年人生智慧的總結和心靈獨白。書中先生寫人間百態的清醒,談孤獨和壓力,說成功與完滿,話懷舊和喜悅;深邃與優雅相間、嚴肅與幽默同步、小情愫與大胸懷兼具,字里行間透射出先生對人情世事、學術道德的公正謹嚴、詼諧有趣的思考,閃耀著啟迪人們心智的燦爛光輝。一本心靈獨白,我們既見眾生,也見自己;一個自在的靈魂,分享人生最好的狀態——是保持真實,保持清醒,保持憤怒。
梁曉聲 ·現當代隨筆 ·11.7萬字
本書為蔡德龍教授全面普查與敘錄有清一代文話著作,兼及文章學理論揭示與價值抉發的文獻學性質的作品。作者清點了清代文話作品二百五十余種,分為上下二編,上編著錄寓目的存世著作,下編著錄有目無書者。以年代為次,詳細著錄其作者信息、卷數、版本信息,著重闡發其文章學觀念、價值、時代等,揭示清代文章理論、文話撰寫的繁榮,為清代文章學研究提供文獻基礎,以期構建具本土和民族特色的文章學話語體系。部分文話并附書影以為參考。
蔡德龍 ·現當代隨筆 ·24.7萬字
《我是怎么割韭菜的》以自傳的形式介紹了查爾斯·龐茲的人生經歷,將整個騙局故事化,讓讀者能夠更加清晰明了地看懂金融界。全書采用了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留給讀者一個自我解析和判斷其中是非曲直的空間,不會間接引導讀者的思維,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我是怎么割韭菜的》告誡讀者,不要低估自己心中的欲望和貪婪,調整自己在投資中的心態,壓制住心中那個令人墮落的“惡魔”。當你意識到某些問題的時候,要及時放手,保全自己遠比獲得一筆巨大的財富更重要。
(美)查爾斯·龐茲 ·現當代隨筆 ·15.5萬字
《行云集》為周瘦鵑先生隨筆集,包括“新西湖”“秋棲霞”“萬古飛不去的燕子”“南湖的頌歌”“雙洞江南第一奇”“雪竇山之春”等文章。文筆圓熟,有識有趣。文章知識性和趣味性兼具,文筆清麗,行文曉暢,娓娓道來,具有相當的可讀性。
周瘦鵑 ·現當代隨筆 ·7.3萬字
《寬廣的自由》作者通過自己的寫作,清楚的描寫了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當人對世界和自然的看法更客觀同時也更有感情,自然界的萬物對人都是本著友愛和真誠的。因為作者長期進行小說創作,而使得作者在描寫人物心理這方面又有著天然的優勢。
袁勁梅 ·現當代隨筆 ·9.7萬字
本書是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阿來的作品集。收錄老房子、奔馬似的白色群山、環山的雪光、寐、舊年的血跡、生命、遠方的地平線等小說。當十年前的文學新星叢書收錄阿來的這部小說集時,人們還不能真正體會這些描寫阿壩藏族歷史和現實生活小說的真諦,可隨著他長篇小說《塵埃落定》的獲獎,他早期的這些小說便透露出真正的藝術價值:那搖搖欲墜的"老房子"不正是土司制度衰微的縮影嗎?那一步一趨的朝拜隊伍不正是藏族尋求精神家園的寫照嗎?阿來正是從這本書開始起走向中國文學圣殿的。
阿來 ·現當代隨筆 ·11.1萬字
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領袖、諾貝文學獎候選人胡適的散文集,《新生活》《信心與反省》《文學改良芻議》《差不多先生傳》等經典盡入本書。胡適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其散文具有較高的學術及文學價值,非常值得人們閱讀。為適應當下讀者的需求,本選集對我社2001年版的《胡適散文》進行了整理并重新出版。本書保留了原版對散文的分類方式,刪除了一些比較艱深難讀的篇目。
胡適 ·現當代隨筆 ·13.2萬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走過了四十年的光輝歷程。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參與并見證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成為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堅強陣地、哲學社會科學出版重鎮、國家智庫成果的重要發布平臺和中國學術“走出去”的生力軍。其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旗下的社科書店不僅向社會推介好書、新書,展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最新成果,在促進學者與編輯、作者與讀者的溝通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培養作者、促進學術成果轉化,為繁榮學術做出了巨大貢獻。本書收集了國內著名專家學者,如汝信、江小涓、陳來、卓新平、周弘、趙汀陽等的回憶文章,從一些點點滴滴的小事,展現了他們的書緣,他們心目中的社科書店。一瓣心香,國人共賞。
黃德志主編 ·現當代隨筆 ·14.2萬字
本書收錄了山西作家楊晉林近年來創作的部分散文,作者曾獲得省內外多種獎項。文章以厚重昂揚的格調,深情描述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觀、山川風貌和風俗民情等,具有一定的藝術欣賞價值。部分作品入選《中國作家看山西》《跟隨大師的足跡》《山西綠色散文選》等叢書。文中的地方特色十分濃郁,能引起很多讀者對于故鄉懷念的共鳴。
楊晉林 ·現當代隨筆 ·9.6萬字
《未必說》分為“文化的意外”“傳統的鏡像”“歷史的蒸餾”“智識的張力”四輯,視野廣闊,睿智理性。文章常以傳統文化觀照現實人生,并化用到對世事的判斷上,打通了中國傳統與當下的諸多通道。這些文章沒有簡單的臧否,白描式的刻畫與論述中,寄托著對現實冷靜的思考和對文化深刻的理解。
葉匡政 ·現當代隨筆 ·1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