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小說史略》是魯迅創作的第一部系統地論述中國小說發展史的專著。共28篇,書后附有《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一文,是作者1924年7月在西安講學時的講稿。這部專著從遠古神話傳說講起,至清末譴責小說為止,完整地論述了中國小說的起源和演變,精當地評價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小說作家和作品,深刻地分析了前后期小說之間的內在聯系。
魯迅 ·文學理論 ·20萬字
拉丁美洲大陸富有神秘色彩。據說越是貧瘠的土地越能孕育非凡的著作,當代拉美文學亦真亦幻,波瀾詭譎,千姿百態,每一部作品都絕對能帶你進入一個完全嶄新的世界。拉美并非后現代主義文學的原發地,但它在后現代主義文學創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卻令世界矚目。具有創新精神的拉美作家用自己帶有濃郁加勒比地區特色的后現代主義創作風格,再造了一個堅守印第安文化、黑人文化和西班牙混合文化本色的全新的拉美新小說體系,震撼并影響了世界文學。拉美當代小說敘事的多維視角,也使得三維的時空包容更加廣闊的故事內涵,呈現了一種自覺的“拉美意識”。拉美當代小說的后現代性研究將與您共享這些文學奇異果。
王祖友等 ·文學理論 ·23.8萬字
本書共分四部分:1.從美國文學總體介紹到側重20世紀不同時期美國文學的特色,尤其是當代發展較快的計歌和女性文學進行分析;2.討論具體的作家作品。如最先譯成中文的斯托夫人及《湯姆叔叔的小屋》在中國的接受,海明威、福克納的作品等;3.側重于美國文化的特點,如《飄》、《麥迪遜具的橋》(即《廊橋遺夢》)為什么會暢銷及圍繞戲仿《飄》的《風已飄去》的官司,從不同側面看美國社會的一些文化現象;4.重點探討加拿大文學(同屬北美文學)和一些具體的作家與詩人。本書既有對美國文學總體介紹到側重20世紀不同時期美國文學的特色,又有對具體作家及具體作品的深入分析,更有對美國社會文化的介紹。是一本了解美國文學與美國文化的參考書。無論對普通讀者還是英語專業的學生都有可讀性及參考作用。
陶潔 ·文學理論 ·33.5萬字
從文學史的角度,搜集、整理了澳門1970—1974年大量珍貴的與澳門文學相關的報刊、詩詞、小說等,文稿編排以年、月、日進行劃分,中間穿插作者及其作品的介紹,資料詳細、分門別類,具有很強的資料性和很高的學術質量,為澳門文學研究提供了非常詳盡的第一手資料。此書的出版,是為澳門文學的歷史發展立一存照,也是為將來澳門文學文獻資料的整理,為澳門文學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線索。
朱壽桐主編 傅天虹 許燕轉編撰 ·文學理論 ·37.1萬字
本書稿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新時期文學理論言說者的身份認同研究”(項目批準號為10BZW009),鑒定結果為“良好”。本研究從新時期文學理論言說者身份認同的角度切入,把文論研究與文論言說者研究結合起來,打破了以往文學理論研究就理論談理論的局限,目的是將新時期文學理論言說者置于政治、經濟、消費、媒介、文化等多重因素影響之下,深入探討和剖析這些復雜因素如何形塑和建構了文論言說者的身份認同,也使文學理論產生改變,具有一定的理論啟示價值和意義。
李旭 ·文學理論 ·25.6萬字
史學專著,集中探討了唐代的政治思想和制度的概況及其演進。
陳寅恪 ·文學理論 ·8.8萬字
最終成果主要分為六章,核心部分為中間四章,分別為:第二章輝煌的文學史;第三章身份的喪失與商討;第四章身份的尋覓與原住民的文藝勃興;第五章印第安人的身份協商與重建。成果第一章為“緒論”,主要論證了本課題研究的重要意義和研究價值及研究的必要性;介紹了印第安文學的發展歷程和主要成就;概述了本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和主要研究方法等。
生安鋒 翟月 孫文千 ·文學理論 ·19.4萬字
從文學史的角度,搜集、整理了澳門1975—1979年大量珍貴的與澳門文學相關的報刊、詩詞、小說等,文稿編排以年、月、日進行劃分,中間穿插作者及其作品的介紹,資料詳細、分門別類,具有很強的資料性和很高的學術質量,為澳門文學研究提供了非常詳盡的第一手資料。此書的出版,是為澳門文學的歷史發展立一存照,也是為將來澳門文學文獻資料的整理,為澳門文學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線索。
朱壽桐主編 傅天虹 許燕轉編撰 ·文學理論 ·32.3萬字
2019年,三聯的記者奔赴各地采訪,有時是跟著卡車司機,行走在作為中國經濟血管的道路網絡上,實地感受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的生活,有時是走進東莞的外貿工廠中,跟著沿海的制造業者和商人出海,來到印度班加羅爾、埃塞俄比亞和越南,三聯的記者探尋著一個由億萬普通人所構筑的有血有肉的中國。國際上,英國脫歐終于在三年后的今天塵埃落定,而盤踞中東多年的伊斯蘭國也走向覆滅,三聯記者深入戰后的敘利亞,見證這個歷史時刻……新技術就像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拍打著我們自以為堅固的生活。2019年我們似乎已跨入數字貨幣和5G所描繪的美好世界,而技術帶來的問題也愈發凸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文學理論 ·30.7萬字
本書共收錄了艾略特于1919年至1936年期間的20篇評論文章和演講稿。同樣致力于詩劇創作的艾略特在戲劇的黃金時代——伊麗莎白時代進行了仔細爬梳,將莎士比亞、馬洛等劇作家置于筆下進行了縝密而謹慎的分析,同時在最后指出了現代教育的危機,并提出古典文學修養于現代教育的意義。
(英)T.S.艾略特 ·文學理論 ·17萬字
本書歸納總結美國作家索爾·貝婁小說的“肯定”倫理和“親社會”倫理指向及其社會意義。貝婁的作品中體現了一種“親社會”的倫理指向。貝婁反對極端的個人主義,反對將自己孤立起來、不作為。他讓他的主人公超越自造的或各類所謂的“現實導師”設計的“理想結構”,接受實實在在的現實,走出孤立和漠不關心的狀態,摒棄不負責任的自我中心主義的行為,承擔起對自己,對家庭,對生活和社會的責任。
祝平南京大學出版社 ·文學理論 ·20.7萬字
本書是關于中國古代文論命題研究的專著。“命題”與“范疇”作為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理論家表述思想觀點的主要方式,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內涵及形式特征。古代詩文詞賦小說戲曲及書畫等各體文學藝術理論中都有大量的命題。本書從不同角度展開探索,力圖全面闡釋古代文論命題之性質、特點、功能及當代價值。
吳建民 ·文學理論 ·26.1萬字
“文學”除了作為科系、作為專業、作為課程,還有作為修養、作為趣味、作為精神的一面。“文學史”作為一種知識體系,在表達民族意識、凝聚民族精神,以及吸取異文化、融入“世界文學”進程方面,曾發揮巨大作用。作為一門學科的文學史是在西方學術觀念的影響下,在19到20世紀之交的形成的,并在20世紀獲得了全面發展,《作為學科的文學史》著力探討的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文學史及文學史寫作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陳平原 ·文學理論 ·37.8萬字
《中國詩歌研究史(唐代卷)》立足于新世紀,全面地梳理了20世紀唐代詩歌研究的成就。全書分為三個部分,以時代為序,分別考察了20世紀上半葉、20世紀50—70年代、20世紀后二十年在唐詩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每部分內容涉及文獻整理、詩人生平事跡考證、重要詩人研究、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特征等多個角度,比較全面地反思了20世紀唐代詩歌研究的歷史,對于當下的唐代詩歌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吳相洲 ·文學理論 ·12.4萬字
本書將澳大利亞叢林現實主義小說置于世界現實主義發展框架予以考量,深入探究澳大利亞叢林現實主義小說主題、敘事特征,以開放的視角和全局性的把握對澳大利亞叢林現實主義小說進行定位;論著涵蓋澳大利亞叢林現實主義主要作家和詩人,基本建構出澳大利亞現實主義小說發展的歷史、文化和思想意義,通過對文本解讀分析,研究澳大利亞叢林現實主義小說的社會背景、文化特質、思想淵源,系統探究澳大利亞叢林現實主義小說的發展內涵。
張加生 ·文學理論 ·20.4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茅盾在香港的文學活動與創作、蕭紅的創作、端木蕻良的創作、蕭乾的創作、夏衍的創作、戴望舒及其他南下詩人的創作等內容。
蕭楓主編 ·文學理論 ·17.2萬字
本書是一座濃縮了古今中外文化常識的知識寶庫。包括文學、哲學思想、宗教神話、歷史考古等方方面面的內容。
星漢 ·文學理論 ·64萬字
民間故事是一種結構穩定的功能組合、一個自組織系統,一棵生命樹。故事一旦開始其生命進程,就會自己生長、自己嫁接、自己開花、自己結果,也會隨時空的改變而變異,隨生命熵的增加而消亡。在故事中,英雄具備什么樣的性格、離開家鄉時需要哪些裝備、神奇助手會在什么時候出現、叛徒為什么總是英雄的叔父、誤會為什么總是不能避免,所有情節都有一套相對穩定的結構或套路,而所有的套路,都是特定功能相互制約的最優結果。故事的結構既是穩定的,又是生長的,貌似無序的生長中,總是有一些最優配置、最優結局。特定的難題,總是對應著特定的解題方式。每一則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都是特定語言游戲中的最優玩法。
施愛東 ·文學理論 ·16萬字
《中國詩歌研究》系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集刊,此為第十一輯,分為“本刊特稿”“中國古代、現代詩歌研究”“詩歌史及詩歌文獻研究”“域外雅音”和“青年論壇”五個欄目。書中既有對古代詩歌的研究,也有現代詩歌的研究;不僅收錄國內學者的研究成果,也關注日本、歐美等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不僅有名家的文章,也有青年學者的文章。
趙敏俐主編 ·文學理論 ·27.1萬字
《中國古代詩學十五講》力求使讀者對我們民族的文學思想傳統有個初步印象,認識到那里面有許多生動活潑、含蓄雋永的言論,可以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同時作者希望通過對古代詩學的研究,能夠使讀者感受到本土文論的無窮興味,體味到古代很多文論著述有助于我們對一切文學的欣賞,有益于心理的純凈和精神升華。
王先霈 ·文學理論 ·24.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