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江戶時期,中日兩國保持著密切的典籍文化交流。在現代學術史上,學者們對“三言二拍”等白話小說的研究,在起始階段,往往是重新發掘流入日本的中國小說文獻。本書分別從傳入與獲取、閱讀與訓點、翻譯與評點、翻刻與選編四個角度,考察江戶時期中國古典小說在日本的流播情況,關注中日書籍貿易和中日書價對比,以及唐本屋、貸本屋、輔助閱讀的白話辭書,白話小說的訓讀與翻譯和讀者群體的演變等書籍流通史的各個環節。
周健強 ·文學理論 ·32.1萬字
禪宗屬于宗教,詩歌屬于文學,二者結合最終綻放出了中國詩歌中的美麗之花——禪詩。禪詩具有宗教(禪)和文學(詩)的雙重屬性,是一種融通宗教(禪)與文學(詩)的特殊創作,是“文學”,也是“禪學”。本書將唐代文人禪詩置于唐代文學和禪宗發展的廣闊背景下,以宏觀視野,從唐代文人禪詩的分類、典型意象、獨特意境、美感特質以及對佛禪經典的接受和吸收等方面對唐代文人禪詩的發展全貌及價值進行相對集中、系統、全面的研究,以期對唐代詩歌和中國文學研究有所裨益。
張錦輝 ·文學理論 ·22.7萬字
近年來,“唐詩之路”成為學術界、文化界的熱點與焦點。浙江大學胡可先教授的新著《唐詩之路與文學空間研究》以大唐帝國最重要、留存詩歌最多、對后世影響最大的五條唐詩之路為切入點,以文學蘊涵為研究內容,以空間地理為研究維度,致力于唐詩之路的核心區域長安、洛陽以及關鍵區域浙東、浙西、蜀道這五個區域的研究,試圖在“詩”與“路”的融合之中,對唐朝的詩壇圖景、詩人群體、詩歌分布、詩歌藝術等方面的重要問題進行跨學科的綜合討論和研究,拓展了詩路研究的空間美學維度,并利用考古成果擴大了詩路研究的格局,立體地展現大唐的絢爛與風雅,極具開拓性和創新性。
胡可先 ·文學理論 ·34.3萬字
《現代詩歌的國家主題研究》從現代詩歌的國家主題入手,并輔以主題學等多種方法展開研究。課題的內容主要由四部分構成,相繼涉及國家主題在現代詩歌中的歷史演變、意象的解讀與詩意的考辨、國家的想象與詩人心態的探析等論題。通過多角度探討國家主題在現代詩歌中的基本表現樣態,呈現國家主題在現代詩歌中的復雜構成,從而以若干范疇、專題的論述,再現在國家主題影響下,現代詩歌在歷史演變、創作選擇、文化價值、詩人命運等方面的獨特性與必然性。
張立群 ·文學理論 ·22.6萬字
本書在全面梳理王猷定文學創作的基礎上,圍繞其家世、生平、交游、古文創作與詩歌創作等方面,以古文史、詩歌史的開闊視野,進行系統、深層次的整合研究,將之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加以審視,努力做到文獻考證和理論闡釋相結合,既規避瑣碎的文獻堆積,又拒絕空疏的理論推演,“從文獻進入文心”,力爭角度新穎,視野開闊,論證綿密細致,以對王猷定文學創作特色、文學史地位給予準確論定,豐富文學史研究,推進清初文學研究進程。
魯慧 ·文學理論 ·21萬字
當代西方文論有效性辨識問題是近年來中國當代文藝學研究集中討論的問題,也是影響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發展與理論建構的重要問題。該著從理論與現實的角度,對西方文論話語反思與中國當代文論若干問題展開研究,主要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經典文藝思想中國化當代化研究的問題、當代西方文論反思研究的知識論路徑與方法論立場問題、文論“失語癥”與當代中國文論的價值重估、原創推動問題、中國當代文論中的后現代主義話語批判問題、“中國經驗”與當代中國文論話語體系構建問題等。相關研究論述在學界產生較大反響,對當代中國文論話語體系構建研究具有一定的啟發。
段吉方 ·文學理論 ·22.3萬字
本書以歷史為線索,分為先秦兩漢時期、魏晉南北時期、隋唐五代時期,敘述了中國文學思想之萌芽至晚唐五代的文學思想,詳細地分析了各個時間段文學思想的特征和意義,并梳理出各個階段文學思想的因承轉接線索,力求以宏觀的視野去觀察和闡明文學思想的產生、發展、變化的真實過程。
周群 ·文學理論 ·42.5萬字
本書以“思潮”、“現象”加“理論問題”的形式,梳理了1978年以來中國新詩40年來歷史的發展過程。結合作者本人的“記憶”、“經驗”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書分為五編,相繼涉及80年代詩歌、90年代詩歌、女性詩歌、“新世紀二十年”詩歌現象、詩人創作和“新世紀詩歌理論問題”共五方面內容。在運用多種分析方法的過程中,40年來中國新詩的整體演變及個性特質在作者的筆下得到了充分的展現。本書顯示了作者對于中國當代新詩的深入思考、把握潮流和解讀作品的能力,具有文學,歷史等多方面結合的特色。
張立群 ·文學理論 ·31.1萬字
《新世紀文學論稿——作家與作品》是著名文學評論家孟繁華對新世紀重要作家作品評論的選集。其中既有對當代文學著名學者和批評家學術著作和成就的評論,也有對不同代際作家作品的評論。多年來,作者一直密切關注和追蹤當下文學的發展,并通過批評文章積極參與構建新世紀的文學版圖。這些文章雖然是具體的作家作品評論,但我們同時可以到作者對新世紀文學充滿悖論的文化背景的理智分析、判斷和批評。因此,這些評論不僅有鮮明的現場感和時代性,同時更表達了作者一貫堅持的文學理想和價值觀。
孟繁華 ·文學理論 ·31.4萬字
本書旨在立足于中國現代文學的主體立場,系統回顧東歐文學在中國的百年歷史,從中國視域中的東歐文學內涵;東歐文學在一個多世紀歷史中在中國的譯介、研究及其影響;昆德拉、裴多菲、伏契克、布萊希特等作家個案分析;以及世界語在這一特定中外關系中的中介性文化功能分析等,展開中外文學關系中的“東歐文學”研究,以期在與中西文學關系的對照中,揭示東歐文學的東歐文學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建構意義,從而完整探討現代中外文學關系、中國文學與文化的發生與轉型與外來資源之間的復雜關系。
宋炳輝 ·文學理論 ·23.7萬字
本書主要探討文學鑒賞、文本解讀和作家作品,重在詮釋“尋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美學理論與實踐。全書可分為四個部分:一是“文學鑒賞要素論”,包括意象與詩境、文境與意蘊、文序與節奏、文色與文法等。二是“文本解讀特質論”,包括當代文本解讀觀的變革、文學解讀的反應交流與敞開活動、文本解讀中的“視野融合”、主體閱讀的心理圖式,以及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的不同解讀等。三是“作家文品透視論”,包括營創新藝術散文的老一代散文作家、別具個性審美風范的新時期散文作家、拓開學者散文新境域的中青年散文作家等。四是“作品藝術賞讀論”,包括“經典名作導讀”和“港臺名作賞析”。
曹明海 ·文學理論 ·35萬字
本書以現當代以來河北地域內的小說創作為研究對象,全面詳盡地論述了百年來河北小說創作的歷史風貌。全書共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梳理了河北現代小說的發展脈絡,中編和下編梳理了河北當代小說的歷史與現狀;每一編都對代表性作家作品做了深入充分的闡釋。全書注重史料收集和文本細讀,具有以史帶論、論從史出的特點。是一部頗有學術價值的地方性小說史專著。
郭寶亮 胡景敏主編 ·文學理論 ·40.7萬字
本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從時間維度對達斡爾族書面文學進行整體性觀照,厘清了達斡爾族書面文學發展的總體路向及其價值意義。下編以經典作家與作品為核心內容展開考察,圍繞其發展變化與審美表現,探尋了達斡爾族作家在不同時期的寫作特質和氣質品格。
托婭 阿茹漢 ·文學理論 ·39.1萬字
本書內容依據孫昌武先生2009年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開設“道教文學課”時所用的講義修訂而成。全書共分十講,分別為:第一講“道教文學的源頭”,第二講“仙傳——傳記文學的瑰寶”,第三講“仙道類志怪與傳奇”,第四講“女仙與下凡傳說”,第五講“仙歌”,第六講“游仙詩”,第七講“道士詩文創作”,第八講“文人的仙歌”,第九講“宋金新道教詩詞”,第十講“神仙道化劇”。此書,2014年曾和孫昌武先生《佛教文學十講》聯袂于中華書局出過,此次收入《孫昌武文集》修訂再版。
孫昌武 ·文學理論 ·31.3萬字
本書以教育部最新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為依據,宏觀把握并深入梳理歐美文化及文學藝術思潮的遞進演變。全書包含兩個框架,一為歐美的文化和藝術史,二為歐美的文學史。通過對這兩個框架的有機整合,旨在將各個時期的歐美文學放到整個社會文化及藝術思潮的大語境中去觀察和研究,有助于讀者深入理解文學內涵,增強學習的趣味性。通過跨學科的文學闡釋,使文學真正成為人學,對提高讀者的人文素養具有積極意義。
朱虹主編 ·文學理論 ·27.9萬字
隱喻涉及到文學活動的各個層面。本書依據隱喻與文學思維、語言運作、話語形式、作品意義之間的關系,對隱喻與文學思維、隱喻與修辭、隱喻與作品結構、隱喻與意義、隱喻與話語、隱喻與文體這樣幾個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
朱全國 肖艷麗 ·文學理論 ·21.6萬字
本書是研究經學與中國古代文論之間的關系及淵源流變的專著。清代是文論的集大成時期,也是經學的復興期。清代詩文小說戲曲各體文學理論都受經學影響。就古代文論體系之建構而言,古代文學本體論、創作論、作品論、功能價值論、通變論及文學批評論等受經學影響尤為顯著。此外,經學對于古代文論范疇之運用、命題之提出及學術特征之形成等,都有深刻影響。經學對于古代文論的生成、發展具有舉足輕重之作用,立足經學立場展開研究,才能深得古代文論之思想精髓。
吳建民 ·文學理論 ·26.2萬字
這是一本非常感性化的文學史。鮑鵬山認為,文學是人類精神的避難所。本書通過對中國文學史上自《詩經》下至《紅樓夢》三千年中國文學名家、名作的新異解讀和詩意感懷,試圖深入中華民族的內在心靈與思想,展示這個民族三千年的理智與情感。在書中我們看到,感情熱烈而思想敏銳的鮑鵬山,以其極富個性的文字帶領讀者,去尋找那些在文學中避難的心靈,去無限接近古人的真實情懷,去感受古代文學的大美大善、大哀大痛、大喜大悲。
鮑鵬山 ·文學理論 ·29.4萬字
扎伊采夫(1881—1972)是俄羅斯白銀時代僑民文學的代表作家,也是20世紀初俄羅斯新現實主義的典型作家。扎伊采夫的創作體裁廣泛,題材多樣,為透視俄羅斯域外僑民生活與文化、反思俄本土的文藝走向、追憶俄羅斯文學經典等提供了珍貴的藝術材料。本書選取扎伊采夫創作于不同時期的代表性小說為研究對象,分析其藝術特色和主題意蘊,考察這些小說里具有印象主義、表現主義、象征主義特色的成分,以及精神現實主義的特征,揭示以扎伊采夫的創作為代表的新現實主義概念。
張玉偉 ·文學理論 ·28萬字
作為兼善戲劇和小說創作的重要作家,陳彥的寫作既得益于極為豐富的生活經驗,亦受惠于底蘊豐厚的中國戲曲和文學傳統。努力在時代總體性的宏闊視域中觀照并處理普通人的生活和生命經驗,塑造具有時代典范意義的人物形象,且在堅守雅正的現實主義傳統的基礎上融通中國古典傳統,以開出文學的新境界,為陳彥作品的基本特征。《西京故事》《裝臺》《主角》以及新作《喜劇》皆是如此。將現代戲《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西京故事》及論說文集《說秦腔》與小說文本對讀,可知陳彥整體創作的基本狀態及其所蘊含的觀念和審美表達方式視域拓展的重要意義。本書嘗試在融通“古”“今”“中”“西”,會通“文學”與“藝術”的更具包容性和概括力的新的視野中理解并闡發陳彥作品的文學史價值,抉發其之于中國古典傳統的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以及現實主義賡續的重要經驗,進而探討作為一種新的研究范式的“大文學史”觀念的確立及其意義。
楊輝 ·文學理論 ·2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