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塞利納代表作,1932年一經推出就享譽文壇。通過主人翁幾十年陰暗的人生旅程,暴露出整個世界處處是沉沉的黑夜,被認為是“二十世紀寫得最為真切、最令人心碎的作品”。塞利納對人對己毫不留情的解剖,幻覺史詩式的筆觸,既抒情又俚俗、既雄辯又鄙陋乃至刻毒的語言表達,形成了獨特而鮮明的塞利納風格。塞利納是薩科奇最喜歡的作家。2012年作品進入公版。本書將配上精美插圖,做成收藏本。
(法)路易·費迪南·塞利納 ·外國隨筆 ·30.1萬字
謝靈運,生于東晉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卒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年(433),是山水詩派鼻祖,精研佛學且有重要的建樹,其思想貫穿于儒道佛之間。對后世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此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以謝靈運的著作和交游為中心,下編解讀其思想與藝術創作。以此全面地反映謝靈運其人其文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姜劍云 霍貴高 ·文學評論 ·26.2萬字
《中國散文小說史》是一部闡述中國散文和小說發展歷史的專題著作。全書分“緒論”和上下兩編。上編按時間順序,敘述中國散文發展的過程;下編則以類型的演進,闡述中國小說發展的軌跡。
陳平原 ·文學理論 ·26.3萬字
本書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中內容最奇特的一部,當代學者稱之為“雜家小說”。作者描寫了100位聰慧絕倫的女子形象,體現了要求男女平等、反對壓迫婦女的進步思想,書中更發揮想像,描寫了海外各國形形色色的風土人情,全書詼諧幽默,妙取橫生,種種異聞趣事膾炙人口,長期流傳。
(清)李汝珍 ·名家作品 ·40.7萬字
本書為錢理群先生主編的“文學經典讀本系列”之一,叢書目標是從文學的角度,以文學的方式,有助于大、中學生和一般讀者的語文訓練和人文修養。具體編寫以文學經典為中心,選名家名作,力圖通過有線的選文凸顯一條文學史的線索,一種文化傳統,一種"層累"的過程。書前有總的導言,每篇選文前有編者撰寫的作家作品概論和述評,后有思考題、名家點評(部分存目)。本書為外國文學部分,由郜元寶編著。
郜元寶 ·外國隨筆 ·28.1萬字
1974年,八十歲的錢穆先生追念親恩,成《八十憶雙親》一書,八年后又成《師友雜憶》。這本書即兩書之合刊,并收入附錄文字十二篇。《八十憶雙親》中,先生追憶了祖父、父親、母親、兄長的一生,他們言傳身教的精神成為錢穆人格的一部分。作《師友雜憶》時,先生雙目已不能見字,回念求學時所遇各位老師,和輾轉任教于小學、中學、大學的經歷,以及鉆研學問的心路歷程,感慨萬端。從果育小學到北京大學、西南聯大、新亞書院,幾十年來世風時態驟轉亟變。從這本書中,可以窺見二十世紀國家、社會、風氣、人物、思想、學術之變,以及胡適、顧頡剛、呂思勉、陳寅恪、梁漱溟、馮友蘭、林語堂、傅斯年等人的側影記事。先生所追憶庶可使前世風范有所存留,讀此雜憶者,茍以研尋中國現代社會史之目光視之,亦未嘗不足添一客觀之旁證。
錢穆 ·名家作品 ·22萬字
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在華工紀念碑揭幕式上致辭:“任何人都不會忘記這些遠道而來,在一場殘酷的戰爭中與法國共命運的勇士,他們以自己的靈魂與肉體捍衛了法國的領土、理念與自由。請允許我向這些用自己的生命為法國的獨立和人類的理性原則的勝利,做出貢獻的中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們的勇氣和精神令人欽佩,法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作者的題記則是——文獻檔案確鑿記載:近一個世紀前,15萬中國人曾經浴血歐洲西線,可是歷史卻出現了重大的缺失,這支由泱泱大國派出的羸弱之師,有多少人成了異國冤魂?近一個世紀過去,歷史塵埃不應湮沒中華先輩的屈辱、痛苦、血腥的搏殺與悲憤的呼號。
羅學蓬 ·紀實文學 ·22.1萬字
書信,本書是陜西農民侯永祿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將近50年間和子女孫輩得通信集,集中反映了50年來農村面貌和農民命運的巨大變遷。
侯永祿 ·現當代隨筆 ·39.1萬字
民國時期風云變幻,學人輩出,學術名作紛紛涌現,此次結集百冊經典出版,欲為復興中華文化,助力全民閱讀貢獻力量。
梁啟超 ·文學理論 ·24.9萬字
喬叟是英國中世紀最重要的詩人,英國民族文學的奠基者,歷來的文學史家都把他稱為“英國詩歌之父”。喬叟在該文集中的創作,以早期人文主義的觀點,豐富多彩地反映了中世紀形形色色的社會生活,刻畫了英國資本主義處于搖籃時期的各階層人物的思想面貌,揭露了僧侶階級的荒淫無恥,大膽提出了愛情問題和婦女問題。篇目包括《坎特伯雷故事集》《公爵夫人之書》等。方重翻譯的《喬叟文集》信實可靠,文辭講究,他為我國的喬叟譯介和研究作出了承前啟后的開拓性貢獻。
(英)杰弗雷·喬叟 ·外國詩歌 ·44.9萬字
2005年5月2730日,由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學科、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和《文藝研究》雜志社聯合主辦的“文化研究語境中文學經典的建構與重構國際學術會議”(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anon(Re)FormationintheContextofCulturalStudies),在北京金海湖召開,來自中國、美國、德國、新西蘭、澳大利亞、英國、新加坡、荷蘭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等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知識背景和學術經歷的不同民族的專家學者70多人,本著一種平等、真誠的學術對話精神,就共同關注的“文學經典”問題展開了熱烈而富有建設性的討論。他們的各種觀點、思想在這里匯合、交鋒,相互啟發、相互促進。會議收到學術論文50余篇,在學術界產生了很大影響。本論文集就是在會議論文的基礎上形成的。
童慶炳 ·文學理論 ·29.8萬字
賽娥出世的時候,那將一切陳舊的經驗都神圣化了的催產婆,把耳朵里的痛苦的呻吟聲擱在一邊,冷靜地吩咐著:“尾審仔,來啦!……”
丘東平原著 蕭楓編 ·名家作品 ·20.1萬字
《郁達夫作品精選》是郁達夫的作品精選集,收錄了郁達夫最具代表性的小說如《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遲桂花》及散文《故都的秋》《懷魯迅》等。郁達夫的小說極富感傷的情調,順應了“五四”這個青春時代的社會心理氛圍,是新文學開創期的重要收獲。郁達夫的散文題材開闊,行文自由,流暢清新,兼具繪畫美與音樂美,別有一種韻味。
郁達夫 ·名家作品 ·24.6萬字
本書包含老舍先生兩部長篇小說,分別是《趙子曰》《牛天賜傳》。《趙子曰》描繪了二十年代北京鼓樓天臺公寓一群大學生渾噩混沌、萎靡卑俗的人生圖景。主人公趙子曰不好好念書,四處搗亂鬧事,被大學開除。他通宵達旦地搓麻將,成天消磨于筵席之上,醉生夢死。在生死攸關之際,幸得摯友李景純的勸說,方始醒悟,改過自新,重新生活。《牛天賜傳》中商戶他們牛老頭年老無子,一天,有人給他們送來了一個孩子,他們認為這個孩子是老天爺賜予的,遂取名牛天賜。天賜從小嬌養,加之牛氏夫婦畸形的教育,除了玩和寫點小文章之外他什么都不會做。家道中落后,除了曾經的下人和朋友虎爺,天賜一無所有。這時,曾經受過牛老頭恩惠的天賜的老師突然出現,給這個孩子帶來了一線生機。
老舍 ·名家作品 ·20.7萬字
本書為哈佛經典叢書第二十七卷,其中囊括了諸多近代英國大家膾炙人口的隨筆名篇,內容涉及文學、歷史、哲學等諸多領域。如英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詩人之一菲利普·錫德尼關于詩歌的論述、與莎士比亞同時代的本·瓊森的作品《論莎士比亞》和《論培根》、史學家托馬斯·巴賓頓·麥考萊的《馬基雅維利》等等。毫不夸張地說,英國散文四百年的發展歷程盡在這十七位作家的二十四篇作品之中。
(英)菲利普·錫德尼等 ·外國隨筆 ·27.1萬字
《人的局限性》為英國著名作家、批評家塞繆爾?約翰生的作品集,以牛津《約翰生重要作品選》、哈佛《約翰生文選》和企鵝《約翰生文選》等版本為選本參考,主要收錄了他在《漫步者》《冒險者》《懶散者》等報刊發表的專欄文章,同時還收錄了他的著名詩歌《倫敦》,以及部分詩人評傳、書信、游記等。全面展示了約翰生的文學才華,以及他對人性善惡、生命意義、社會意識、理想信仰、婚姻愛情、文學作用等重要命題的精辟論述。
(英)塞繆爾·約翰生 ·名家作品 ·30萬字
該書為全集,收錄了張中行先生的所有作品,編排的順序為“成名作”、人生哲學、學術著作,包括佛學、語言、語文,再次為詩詞,自然接合自作詩集、自傳,后面是雜文。全集主要包括先生最有影響力的負暄系列作品,即《負暄瑣話》《負暄續話》《負暄三話》,人生哲學《順生論》,佛學著作《禪外說禪》《佛教與中國文學》,學術著作《文言和白話》《文言津逮》《作文雜談》,詩詞著作《詩詞讀寫叢話》及其習作《說夢草》,自傳《流年碎影》,雜文《散簡集存》等。這些作品或記舊人舊事,或談學論理,或探究人生......鉤玄提要,百煉工純,以其見識之深邃,文筆之獨特,受到海內外廣泛關注。
張中行 ·文集 ·26.2萬字
書籍中的前言和序言,刊于正文前,主要說明基本內容、編著意圖、成書過程、學術價值及著譯者的介紹等。這些序言一般由著譯、編選者自撰或他人撰寫,用以說明文章主旨或撰文目的。一篇前言,可以成為一本書籍的導讀、總結,甚至可以理解成所寫的東西的精華版;而名家前言,更可以直抵作者內心深處、給讀者帶來鞭辟入里見解,在作者和讀者雙方之間建立起一座橋梁。本書為《哈佛經典》叢書第39卷,收錄眾多名家為經典著作所作的前言和序言。本書選摘的作品集中于14到19世紀,而彼時正值西方文明歷經文藝復興、思想火花迸發的特殊時期,期間誕生的人類文明的璀璨群星,至今熠熠生輝。本書輯錄加爾文、培根、哥白尼、斯賓塞、牛頓等著作的前言或者后記,在向讀者闡釋所述著作的意義的同時,也展現出作者們獨立于天地的人文精神。閱讀本書,你能看到自信的培根、雄辯的加爾文、謹小慎微的哥白尼、自信超群的培根、才華橫溢的斯賓塞、嚴謹謙遜的牛頓爵士。就如原書編者在序言里描述的那樣——“每一篇都將一個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呈現在我們面前”。
(美)查爾斯·威廉·艾略特 ·文學理論 ·31.8萬字
(法)塞利納 ·外國隨筆 ·30.5萬字
“唐宋八大家”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等唐宋時期的八位文學家。他們提倡古文運動,主張學習先秦兩漢古文,借復古的旗幟從事文學革新,發展并完善了古代散文的各種文體,使散文洗去六朝以來綺靡晦澀的文風,走上平易暢達、反映現實生活的道路,成為后世散文創作的典范。本書以八位文學家的生年為序,共收錄他們的散文作品一百余篇,集中反映了他們的散文創作成就。
(唐)韓愈等 ·古代隨筆 ·23.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