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2018大連文學年選》選擇了大連本土作家或長期在大連工作、生活的作家,或籍貫在大連、本人在外地工作的知名作家、評論家創作的文藝作品。其題材包括小說(含長中短篇)、散文、詩歌(含舊體)、報告文學、兒童文學、戲劇影視文學、網絡文學、文藝評論。發表時間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入選作品作品獲省部級以上文學獎項,在省級以上正式報刊公開發表,或在省以上廣播電視臺播出的優秀作品。
吳作江主編 ·文集 ·32.6萬字
《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5個部分,40篇文章,對時間流逝的坦然,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對社會現象的看法,對真實自我的表達,對人間真情的熱愛,傳遞出季羨林先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糊涂一點,瀟灑一點》季羨林先生是個性情中人,他奉行人生智慧“糊涂一點,瀟灑一點”,從對時間流逝的坦然、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對社會現象的看法,對真實自我的表達,對人間真情的熱愛,傳遞出季羨林先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長長的路,我們慢慢走》本書精選余光中先生散文36篇,包括游記見聞、感情經歷、生活智慧、人情世故、文化隨感這五部分內容。在這本書里余光中先生以人生過來人的姿態,為每一個讀者提供生命的啟示和前行的力量。
季羨林 余光中 ·名家作品 ·32.6萬字
本書探討互聯網傳媒語境下網絡文藝的基礎理論問題,全書由學理邏輯、理論轉型、觀念譜系、價值構建、體式形態、現狀評辮、批評范式等7個部分、42篇論文組成。主要探討了網絡文學的本體結構、數字媒介下中國文學轉型及其理論轉向、網絡文藝的體制譜系學、網絡文藝的價值取向與審美選擇、網絡創作的規律與悖論、數字傳媒時代的圖像表意與文字審美、網絡時代的文藝經典與文藝形式問題、網絡文學批評的意義和局限、新媒體文藝研究的范式邊界與媒介,并具體剖析了網絡類型小說、博客文學、微博文學、微信文學、手機短信文學、數字動漫、網絡游戲、網絡火星文等不同網絡文藝類型的理論建構和觀念變化問題。這些論文分別發表于《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其他CSSCI刊物,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高校文科學術文摘》轉載。
歐陽友權 ·文學評論 ·32.6萬字
本卷收錄了十五位特奧體育教練訪談,他們大多接觸特奧運動多年,有訓練特奧運動員的實際經驗,熟悉中國特奧運動在基層的發展情況。教練們是特奧運動和智障孩子、家長聯結的紐帶,孩子們通過在特殊學校的學習,通過教練的訓練,能夠獲得參與社會活動的基本能力。他們秉持著“改變一個孩子,溫暖一個家庭”的信念,為所有智障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更好的平臺,讓社會通過體育運動看到智障人士的能力,并愿意接納他們。同時,在群體生活和特奧運動中,培養孩子們的自立能力,使他們獲得成功,獲得發展,尋找生命綻放的機會。本書通過采訪特奧體育教練,既可以了解了當代中國特奧體育事業的發展現狀,也對從另外一個角度為智障人士發聲。
巴勝朝 杜凌主編 ·紀實文學 ·32.6萬字
《世說新語》由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門下文人編撰而成,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記述魏晉人物言談逸事的筆記體小說。全書共36篇1000多則,反映了魏晉時代尤其是當時名士的風貌。自誕生以來,即以風流放誕、率真超脫的“魏晉風度”,深刻影響了中國文人及文化史,從而成為中國人不可不讀的一部經典。本版《世說新語》是由超人氣作家小巖井傾心翻譯,除譯文外,另撰寫1700余條注釋和500余條簡評,幫助我們探索經典古籍的魅力。
(南朝宋)劉義慶 ·古代隨筆 ·32.6萬字
《南僑回憶錄》是陳嘉庚先生于1943年至1945年躲避日寇、在印尼避難時所寫的回憶錄,他在沒有任何資料可供參考的情況下,憑著驚人的記憶力,以真誠質樸的筆調,詳盡地描述了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經歷,記錄了南洋華僑為襄助祖國抗戰而做出的貢獻,并陳述了他為發展教育和社會進步所進行的種種艱苦卓絕的奮斗。書中所記敘的事實,都是他親身經歷的歷史。身處南洋,心向中國,特別是抗日戰爭艱苦卓絕的日子,他領導南洋僑界籌款,抵制日貨,并動員南洋僑界參與抗日運動。
陳嘉庚 ·現當代隨筆 ·32.6萬字
胡適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學者、詩人、歷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一生曾獲32個博士頭銜。葉君主編的《文學與哲學(胡適文選)》收錄了胡適先生文學、哲學理論創作中最重要的作品,可以從中了解大師的風范。
胡適 ·名家作品 ·32.6萬字
該書為全集,收錄了張中行先生的所有作品,編排的順序為“成名作”、人生哲學、學術著作,包括佛學、語言、語文,再次為詩詞,自然接合自作詩集、自傳,后面是雜文。全集主要包括先生最有影響力的負暄系列作品,即《負暄瑣話》《負暄續話》《負暄三話》,人生哲學《順生論》,佛學著作《禪外說禪》《佛教與中國文學》,學術著作《文言和白話》《文言津逮》《作文雜談》,詩詞著作《詩詞讀寫叢話》及其習作《說夢草》,自傳《流年碎影》,雜文《散簡集存》等。這些作品或記舊人舊事,或談學論理,或探究人生......鉤玄提要,百煉工純,以其見識之深邃,文筆之獨特,受到海內外廣泛關注。
張中行 ·文集 ·32.5萬字
《奧尼爾戲劇四種》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尤金·奧尼爾的戲劇作品選集,收錄其四部榮獲普利策戲劇獎的作品《天邊外》《安娜·克里斯蒂》《奇異的插曲》《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奧尼爾是現代美國戲劇的奠基人和締造者,被評論家稱為“美國的莎士比亞”。這四部作品寫于不同時期,從不同角度對人生真諦進行深入探討,展示了作者爐火純青的寫作技巧、豐富多彩的戲劇藝術風格和大無畏的開拓精神,對了解和研究奧尼爾的戲劇創作精髓具有重要意義。
(美)尤金·奧尼爾 ·戲劇 ·32.5萬字
《未晚齋存稿》共分為四編,第一編主要系統地闡釋了中國古代寫作理論,屬于國內較為系統地闡釋寫作理論的著述,第二編為古代作品鑒賞,主要對古代的名篇進行了解讀,第三編為作者單篇文章結集,第四編為古代詩詞創作實踐,主要是在理論指導下的創作實踐。
張廉新 ·現當代隨筆 ·32.5萬字
《草葉集》首版于1855年,作者生前多次重加編排增添內容,直到第九版,也稱臨終版,從最初的十二首詩到最后的四百余首。全書共分十二輯,外加三個補編。詩集得名于書中的詩句“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長著草。”詩集出版后,極具創新的自由體詩歌形式和廣闊的題材,開創了美國詩歌的新時代,并影響了世界各地的詩人,比如智利的聶魯達,葡萄牙的佩索阿,土耳其的希克梅特,英國的戴·赫·勞倫斯等等,是世界文學的瑰寶。
(美)沃爾特·惠特曼 ·外國詩歌 ·32.5萬字
本書站在全球化語境的學術前沿,以20世紀80年代的文學主潮為闡發重點,提出“文學自信力”的重大命題,通過分析新時期文學代表作家的文本特點、審美風格、精神追求與家國情懷,全面客觀、真實生動地呈現了新時期文學在世界文學的獨特品格。研究發現:當經濟全球化日益彰顯中國影響力的時候,伴隨著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的新時期文學,不僅在世界文學的考場上交出了沉甸甸的答卷,贏得了國際同行應有的尊敬,而且回答了伴隨經濟崛起的中國作家應當以怎樣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來書寫中國故事,彰顯中國立場,是國外受眾了解真實中國的重要窗口。
聶茂 ·文學理論 ·32.5萬字
本書《正本清源說紅樓》便是針對這兩大議題編輯而成,匯集了自胡適以還,世界華人范圍內的學者、專家、作家,對于《紅樓夢》后四十回的作者問題以及“程高本”與“脂本”的差異比較、各抒己見的一些文章。這一部紅樓雅集,第一輯“名家說紅樓”,是名家文章中論述兩大議題的摘要(包括王國維、陳寅恪、林語堂、俞平伯、夏志清等);第二輯“名家評紅樓”,是紅學研究各階段學者、作家的全篇重要文章(包括胡適、高陽、周策縱,以及楊絳、王蒙、白先勇等);第三輯,特別收入白先勇近年在臺灣大學授課而一筆一筆整理記錄的《庚辰本與程乙本對照記》,共一百七十余條,以及當今紅學大家的上海論壇實錄《〈紅樓夢〉百年議題:程高本和后四十回》。
白先勇主編 ·文學評論 ·32.5萬字
中古文學研究中關于陶淵明的討論是熱點,已有多種專著。《陶淵明論》從義理、辭章、考據切入,討論的內容涉及:陶淵明的思想、政治態度,對陶詩主體風格“平淡自然”的反思,陶詩外淡內奇的審美趨向及組詩的結構特征,陶詩散文化的傾向、奇絕精拔的語言特色,重要詩、文、賦的主題,陶詩對屈原的承傳以及與王羲之的書法共同體現東晉的審美風尚,陶集的自鑄新詞與辭書未收的疑難詞的考釋等。《陶淵明論》分六編二十章,從詩藝審美、陶詩批評、陶詩書畫的傳播等多維度、多學科的理路上展開論述,呈現出與以往研究不同的新面貌。本書由魏耕原著。
魏耕原 ·現當代隨筆 ·32.5萬字
本套叢書《民國大學與大師》,以詳實而生動的史料、全面而獨到的視角,邀你一起走進晚清與民國時期國學與科學大師們富有個性、既偉大又平凡、傳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們的上學、留學、教書、長校……其內容豐富,情節曲折,語言通俗,可讀性強。叢書分為名家上學記、名家留學記、大師講書記、大學校長記4卷。由青年學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許畢基等人撰稿。
李子遲 ·紀實文學 ·32.5萬字
本書稿為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當代美國戲劇思潮研究”的成果。書稿對當代美國戲劇思潮和流派進行了比較全面和系統的介紹,包括奧尼爾與美國現實主義戲劇思潮、左翼戲劇與社會問題劇、美國地域文化與鄉土戲劇流派、謝潑德與信息部傳奇等。
韓曦 ·文學理論 ·32.5萬字
民國時期,中國積貧積弱;但民國時代的大學卻聞名遐邇,在東西方國際上都享有盛譽。這是為什么呢?有史家分析認為,這是因為當時的大學校長個個都很“牛氣”。俗話說得好,“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校長怎么樣,大學就會怎么樣;如果要想造就一個偉大的大學,有干練的校長還不夠,還必須有卓越的校長”。
本書在全面梳理《史記》文學資料和研究歷史的基礎上,以《史記》為什么能“越界”成為文學經典為問題,系統勾勒《史記》文學經典化歷程,展現從漢代至當代不同時期、不同讀者對《史記》文學的闡釋和接受情況,并且探討經典化背后的政治、文化等原因。通過對兩千多年來中外《史記》文學闡釋史、審美效果史、經典影響史的綜合研究,進一步認識了《史記》的文學特征以及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不朽地位,深化了《史記》及漢代文學研究;揭示了《史記》文學經典形成的內在和外在因素,深究了文學與史學的內在聯系;通過對《史記》文學傳播以及讀者接受的探討,挖掘了我們民族的審美心理、審美觀念;通過對《史記》文學經典化過程和途徑的探討,為今天的文學創作和史書編纂提供借鑒,進而啟發當代作家創作出被讀者接受的具有生命力的傳記作品,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張新科 ·文學理論 ·32.5萬字
本書主要對解構批評的基本形態及其價值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探討。具體包括對解構內涵的分析研究、對解構批評“史”和“論”兩個層次上的把握、對解構批評范式的探究,并相對集中地探討了解構批評的文學觀、文本觀、批評觀、語境觀等等。而且,為了使大家更好地理解這一形態,本書還結合一些具體的作品對其進行闡釋或說明。當然,對于形態的梳理只是本書的一個構成部分。另一個重要的部分,集中體現在對這一批評理論的評判,以及對這一批評形態之理論價值、現實意義及其應用可能性方面的探究。可以說,還是體現了較強的問題意識,具有較為突出的當下意義,對我國當代文學批評形態的建構,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蘇勇 ·文學理論 ·32.4萬字
在編寫體例上,本書按照時間順序,兼及詩文體裁,從周秦詩音寫起,包括詩經、漢魏辭賦、樂府詩、魏晉六朝詩、唐詩、宋詞、元曲。每章先錄原文,后是注釋,緊接著是賞析文字,以便更好地幫助讀者了解詩詞曲賦的創作背景和寓意情感。
雅瑟 舟東 ·古詩詞 ·3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